大脑各运动区的传入、传出和功能

元元的备忘录 2024-06-05 11:06:55

“大脑运动区包括第一运动区和高级运动区两大类,高级运动区又包含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和扣带回运动区。”

一、第一运动区

【传入】高级运动区、感觉区、丘脑(来自小脑的投射)。

【传出】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

【作用】第一运动区位于额叶的最后部位,也就是中央前回。

作为随意运动的执行中枢,具有与高级运动区和壳核一起构建网络的功能,同时接受来自感觉区和丘脑的输入,具有将来自肌肉的感觉信号巧妙地转换成运动指令的结构,以实行高效的运动。

第一运动区 最大特征是具有很多直达脊髓的细胞。另外,第一运动区有与身体部位相对应的功能定位,与身体部位相对应的神经细胞形成皮质脊髓束并到达脊髓前角,通过突触兴奋下位的运动神经元。

二、高级运动区: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

【传入】前额叶皮质、感觉区、丘脑(来自基底核、小脑的投射)、前扣带回皮质、对侧6区。

【传出】第一运动区,皮质脊髓束,脑干[网状结构、红核、前庭核、脑桥核(投射到小脑)。

【作用】高级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前方延伸的Brodmann 6区,分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和扣带回运动区。

接收位于运动前区前方的前额叶皮质发出的指令和感觉区等的信息,并执行处理来自姿势、外界的信息以及运动计划等,从而控制运动。

运动前区 位于6区的外侧区域,在腹侧区和背侧区发挥不同的作用:腹侧运动前区使视觉空间位置信息产生关联,包含镜像神经元;背侧运动前区将感觉信息转换为运动;两者都将从感觉感受器得到的“外在的线索”与运动联系起来并进行控制。辅助运动区 位于大脑纵裂内侧延伸到扣带沟的内侧区域。主要接受前额叶皮质的传入,传出至第一运动区、大脑基底核、脑干网状结构等。辅助运动区的运动地图,后方为下肢,前方分为上肢和面部,主要支配另一侧的身体,但没有第一运动区那么精细。辅助运动区通过自发运动的开始、运动的顺序和时间的控制、双手的协调动作等“内在的线索”控制运动。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 从想法、视觉、听觉、记忆、意志等其他区域接收信息,进行熟练的(程序性的)运动。其不仅可显示两侧支配对应的身体部位,还起着姿势控制的上位中枢作用。除了保持抗重力姿势外,还能感知因随意运动和步行而产生的干扰,调整肌张力。

三、高级运动区:扣带回运动区

【传入】大脑边缘系统、前额叶皮质、眶额区、联合皮质。

【传出】前额叶皮质、运动相关区域、大脑基底核、脑干。

【作用】扣带回作为大脑边缘系统的组成区域,位于皮层下,按其功能分为情绪区(32区)、认知区(24区)、空间认知区(23区)、记忆区(29区)。

其中,靠近23区和24区扣带回的额叶运动区称作扣带回运动区,可传出至大脑基底核和第一运动区,参与情绪相关的运动表达。

扣带回运动区 传入来自大脑边缘系统及下丘脑与情绪和意志相关的信息,获取与运动相关的信息,再与前额叶皮质联合,基于生理欲望或生理反应、动机,进行行为控制。例如,在察觉危险而回避,为了获得报酬而采取行动等时就会出现更敏捷的运动表达。

来源:康复小部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