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小队民兵转战三十里大战日军骑兵,创造了零比十二的惊人战绩

豆豆评过去 2024-08-21 02:29:20

第一区小队大战敌人骑兵

在抗战时期,由于我们的游击队善于机动作战,而且一般都是轻装,所以在和敌人遭遇以后往往可以迅速转移,而带着大量负重的敌人却追不上我们。

不过这日伪军也不是傻瓜,在多次吃亏以后,他们就组建了以骑兵和自行车兵为主的快速机动部队,试图用马匹和车辆弥补自身机动性的不足。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的游击队员也和敌人斗智斗勇,多次击败敌人的快速部队。其中武强县第一区小队大战敌人骑兵的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战例。

一、区小队遭遇敌人大队

这个武强县大队的第一区小队,是在1942年五一大扫荡期间受到严重损失,后来又恢复起来的队伍。其核心力量是经过大扫荡后坚持下来的精锐老兵,又补充了很多和日寇有血仇的青壮年,部队的士气旺盛,整体的战斗力很强。

他们在重建之后,曾经多次伏击敌人,不仅积累了丰富战斗经验,同时也磨炼了斗争意志,成为了一支敌后战场非常活跃的游击力量。而他们的频繁活动,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日伪军为此专门建立了一支快速部队,平时频繁的下乡扫荡,试图捕捉到我游击队主力。

在1943年的3月2日,第一区小队两个班的16名战士,由队长窦战一、指导员李秋月带领完成袭击任务后,晚上住在了南谷庄。但是就在这一天,恰巧有饶阳、安平、深县的300多日伪军下乡扫荡。这些敌人除了200多个带着重机枪迫击炮的步兵,还有80多名快速部队的成员。他们乘着40多匹马,骑着30多辆自行车,从武强县城方向的大路出发,直奔区小队的驻地南谷庄而来。

当时指挥战斗的,主要有队长窦占一、指导员李秋月,还有张国均、吴某某两位班长。看到敌人势大,他们当即决定从西北方向突围,向着深县境内转移。不过这时候天已大亮,初春的冀中大地又无遮无拦,地里连个庄稼都没有,当队伍撤退到村西北的坟地之时,立刻就被敌人发现了。

二、游击队分成四组阻击敌人骑兵

而发现我军之后,鬼子的指挥官就立刻一声令下,敌人的马队和自行车队直追而来。同时大队的鬼子步兵,则沿着大路合围了过来。我们的战士们则是避开了道路,专门去走田间的野地。这些地里的土质非常松软,日军的自行车兵骑了不一会儿,车胎就陷进了泥地里,再也没法追了。而敌人的步兵大队,则因为负重太多,被远远甩在了后面。所以这时候我们的身后,就只剩下了40多个敌人的骑兵还在追逐了。

在此情况下,我们的窦占一队长非常机智,他把队伍分成四组,每组人员半个班,分别由四名指挥员指挥,轮流留下来掩护。当前方的三个组跑出几百米之后,立刻再有一组留下来,掩护最后一组撤退。

而对面的这些敌人骑兵,明显的也不是什么日军精锐,他们大多数是伪军,不具备马上骑射的能力,遇到威胁时只能下马步战,其实只是会骑马的步兵——俗称“龙骑兵”而已。而这样的技战术水平,在面对着我们的分组阻击战术时,这敌人骑兵就非常尴尬了。当他们上马追击的时候,游击队员就向马队射击,逼得敌人不得不下马还击。而游击队员们就抓住这个时机,立刻快速撤退,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如此边打边撤,双方纠缠了十几里地。当撤到深县刘庄的时候,班长张国均就带着四个战士,在一个老百姓的菜园里埋伏了下来。这里不像外面的田野,有尺来高的蔬菜掩护,从远处无法发现异常。

而这些敌人被我们的反复撤退骚扰,也弄得烦躁无比。在他们眼里我们只敢逃跑,因此非常的疏忽大意,压根没有发现菜地里的我们,骑着马快速接近了。

等敌人来到距离百十步左右的时候,张班长立刻带领战士们排枪齐发,其中一枪打死了敌人的一个骑兵,另一枪又打死了一匹马。受到损失的敌人立刻如同那受了惊的鸟群,纷纷拨马四散奔逃,然后到了远处再甩蹬下马,端着枪向着菜园一点点合围上来。而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张班长已经带着战士们撤退,早就跑出二里地了。

三、精准巧妙的多次伏击战

恼羞成怒的敌人发现之后,则是立刻回头找到马匹,上马追击而来。这时候的他们全都狂怒无比,面对着张班长他们撤退的背影,全力地打马狂奔。但是就在敌人全力追逐的时候,我们的吴班长又领着半个班,在旁边道沟里埋伏了起来。于是不出意外的,又是一阵的排枪齐射过后,敌人的一匹马立即又应声倒下。而这些嚣张的敌人骑兵,则就像是遭到了当头一棒,立刻拨马四散而逃,好长时间后才重新整队追了上来。

就这样我们组成了四支队伍,轮番掩护撤退并且不断进行伏击。当敌人骑兵上马的时候,区小队立刻抬枪就打,而敌人下马围上来的时候,区小队则是二话不说转头就走,把敌人打得是苦不堪言。而在其中一次的伏击战之中,我们还缴获了敌人的三匹无主战马。如此一来,我们的战士更是如虎添翼,其中的一组战士翻身上马,直接转职成了骑兵,和敌人在旷野中展开了骑兵追逐战,不久之后就跑得没了踪影。

而后方的敌人大队,由于负重太多压根跟不上,只能跟着枪响的方向狂奔,每次都是气喘吁吁的到了地方却一无所获,只能无奈得接着跑。在整个战斗过程中,这200多敌人是全程参与,但是全程都在打酱油,除了愤怒地打些空枪空炮进行“伴奏”之外,没有起到任何用处。

这次战斗持续了4个多小时,我们的战士先后走了30多里路,最后终于摆脱了敌人。此战共打死敌人骑兵7人,打伤敌人骑兵5人,缴获战马三匹。我们则只有小队指导员李秋月手腕上被敌人流弹擦过,受了一点轻伤,其他无一伤亡,打了一场与敌人兵力比例为1:20的胜利遭遇战。

四、战后的损失

但是当时敌后战场的残酷,也是后人难以想象的。在这次遭遇战之后,窦占一队长和战士们分散转移,还是分成了四组到各个村子里分散隐蔽了起来。而遭受了打击的敌人则恼羞成怒,在沿途村子里疯狂烧杀抢掠,誓要搜出这些八路来。

到了3月3号的晚上,窦占一队长带着三名游击队员,转移到了前西代村,住在了堡垒户温三郁家里。到了黎明的时候,村子被大股敌人包围。眼看着日伪军挨家挨户搜查了过来,窦队长就和游击队员们钻进了地道。

当时刚刚13岁的温三郁,为了掩护住在他家里的窦占一队长等4名游击队员,和母亲一起遭到了敌人的毒打。汉奸伪军挺着血淋淋的刺刀,刺一刀问一句,一连向他刺了四刀,温三郁全身鲜血直流,但是仍然只有三个字:“不知道”。

恼羞成怒的鬼子军官拔出战刀,向着温三郁头上狠命砍去。温三郁拼命躲避,并且勇敢地举起双手进行抵挡。结果他的左手被鬼子砍去了三个手指,右手被砍去了两个手指,鲜血淋漓的小三郁忍不住疼痛,最终便昏死过去!

见此情景,窦占一队长再也忍耐不住,他率领着三名队员冲出地道,当场击毙了在场的两个日军和三个伪军,然后边打边向院外冲去。但是与此同时,枪声也引来了敌人的大部队,区小队的战士们大部分在冲击的路上阵亡。窦占一队长最后冲到了大街上,受伤后伏在街上的一个井台边,和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对射!

最终由于寡不敌众,窦占一队长身负重伤。在子弹打光后,窦队长把手枪扔到了井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在了井台上。而趁着敌人围追堵截八路军的时候,村民们不畏生死,将身受重伤的温家人转移了出去。区小队的战士们最终用全部牺牲的代价,转移了鬼子的注意力,保住了温三郁和家人的性命。

军爱民、民拥军。八路军战士愿意用牺牲来换取老百姓的生命,老百姓也愿意拼死掩护八路军,这就是抗战时期的根据地军民鱼水情。到了1944年,冀中八分区授予温三郁“气节模范”的光荣称号,晋察冀边区还奖给温三郁“中华民族气节模范”银质纪念章一枚。建国以后,温三郁长期在兰州化工厂工作。2018年10月29日,这位英雄在兰州去世,享年88岁。

照片右侧为小英雄温三郁。

致敬英雄,治史铭记!

0 阅读:0

豆豆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