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如果一辆车有了四驱,那就意味着车更稳,不怕湿滑路面,更不怕陷车。只不过,对于经验丰富的驾驶者来说,四驱并非万能,更重要的是,四驱之间也是有差别的,以雪地里为例,不是所有四驱系统在过弯时都能稳得住。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现在四驱车的确变得多了,毕竟也就多加一部电机的事情,谁还不会呢?但一到冰雪路段,动力乱甩、车尾漂移、抓地断崖式下滑……消费者买的是“四轮驱动”,却用出“前驱打滑后驱吓哭”的体验。
一个很简单的场景,雪地里,保持时速60公里/小时,80度左右的大转向角,20万级纯电四驱之中,能稳住不打滑的你知道有谁?大众ID.4算是合资代表,但面对这种场景也就堪堪应付,其ESC侧偏角达到1.5°,就更不用说同级自主品牌。
不过,北京现代似乎不信这个邪,其首款纯电平台SUV车型OE就交出了完美答卷。
时速60雪地大转向过弯不漂
多年来,每次参加冰雪试驾,教练都一再叮嘱车速要慢,若是在深积雪或者冰雪混合路面,常规驾驶都要求控制在40km/h以下,就更不用说过弯了——至于像北京现代OE所挑战的压雪硬冰路面,接近80度大转向角,要想跑出时速60km/h,不打滑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现在的电动车普遍自重更大,重心也高,再加上电机更快的扭矩响应,湿滑路面上过弯,稍微快那么一点就很容易失控。
不得不重视的是,四驱车一旦失控,那就意味着已经超出了系统自身极限,别说是一般人,就连很多老驾驶员都不容易应付。
当然了,对于造车功底深厚的大品牌来说,雪地60km/h高速大转向过弯,要做到不打滑也不算很难,但若把价位限定在20万元,那就捉襟见肘了,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作为对标丰田铂智3X的紧凑级车型,北京现代OE的身价决定了它不可能像那些高端选手一样可以毫无顾忌的堆料,但它却实实在在用雪地里稳如磐石的弯道表现告诉人们:优秀的驾控性能,还可以通过精细的调校与标定来实现。
根据冬测视频可以看到,北京现代OE在冰雪环道上一骑绝尘,车身姿态始终如一。按照工程师的说法,这得益于ESC与四驱动力控制协同工作的结果,四驱系统把前后轴的扭矩瞬时再分配,ESC盯紧车身姿态进行动态修正。于是,车就那么平稳地划出了一条弯线——像WRC赛场走来的直角杀手,稳、准、快。
“WRC冠军基因”的工程转化
说到WRC,现代汽车近6个赛季的势头可谓节节攀升,让丰田那边“亚历山大”,更重要的是,现代汽车从中积累了丰富的整车调校经验,无论动力、制动、方向还是悬架,甚至是各种电子系统,都通过赛事得到了海量的数据支撑。
而OE的ESC调校团队,正是现代汽车长期参与WRC世界拉力赛的底盘小组原班团队,他们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模拟抓地力,而是真正在赛道里“调制”极限动态,在法国蒙特卡洛和瑞典雪原上“跑”出来的,最后将经验转化为民用产品的安全策略——比如ESC、TCS、四驱动力策略的每一条逻辑。
以OE在雪地弯道上的表现为例,说白了就是“每一丝轮间动力变化,都被算得明明白白”。
很多人以为,四驱+ESC很多时候只是“性能控”的专属,但事实上,以如今电动车普遍更高的重心和电机更快的扭矩响应速度,日常驾驶出事故的几率反而更高了,特斯拉、小米等频频被曝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故,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
而北京现代OE的立足根本就在于“让电车回归稳”,其四驱系统和ESC协同控制(结合高频轮速监控与扭矩动态反馈),确保车辆在遇到突发变道、冰雪紧急避让时,依旧能保持车身动态平衡,让每一个开车的普通人都有机会“不出事”。
事实上,对于工程师而言,ESC的调校是一项非常考验功底的精细活儿。激进一点,系统干预过早过频,车会晃;反之,保守一点的话,系统介入偏晚,过弯就甩。想要在其中取得某种平衡,实现性能与舒适兼顾,没有实打实的经验根本做不到。
北京现代OE所呈现出的不一样,在雪地绕桩测试中做到质心侧偏角仅为1.2°就是很好的印证——当很多电车晃到让你怀疑人生时,OE却稳到让你忘记它还在拐。
驾值观
雪地里紧急刹车,70km/h~0制动距离为49.7米;20.34%坡道单侧积雪路面起步不溜车;单侧积雪,单侧干地的非稳定工况下,以80km/h刹车通过,车身偏航角度小于3°;雪地里18米桩距绕桩,在质心侧偏不到1.2°的前提下能跑出50 km/h;如今又交出雪地60km/h高速大转向过弯的成绩单……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现代OE在冬测中的表现正颠覆着人们对电动车的认知,随着一个又一个数字的揭晓,人们渐渐发现,并不是一定要靠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炫技才能吸引关注,“更像车”的电动车一样有自己的舞台。
显然,力图“站稳”而非“炫技”的OE,已经用数据证明了自己。
跟当下电动车普遍采用的出道方式比起来,北京现代OE无疑显得过于“另类”,没有浮夸的堆料,没有炫酷的智驾,有的只是那份“稳定感”,但这却是一辆车的本真,也是北京现代OE对电动车操控技术标准的重新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