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陈嘉澍,这个名字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但他在芯片领域的突破性成就,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013年,一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就是陈嘉澍,刚刚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完成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此时的他,手握富布莱特科学奖学金,高薪、绿卡,甚至是在世界顶尖实验室继续深造的机会,都在向这位年轻的天才招手,而且当时美国正处于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期,硅谷的创业热潮方兴未艾。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凭借陈嘉澍的才华和背景,他大可以选择留在美国,无论是在高校任教,还是在企业界大展拳脚,都能收获名利双收的人生。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在技术上从零开始,更要在市场上与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正面竞争。
但陈嘉澍认准了这个方向,他坚信,只有掌握了这一关键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如今他的这个目标实现了么?
车载毫米波雷达芯片: 国家科技实力的关键一环
但提起特斯拉、蔚来这些耳熟能详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大家多少都会联想到它们超前的自动驾驶功能。
它通过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可以精确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行人、车辆、障碍物等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角度等信息,即便在恶劣天气下也能保持稳定工作,大大提升了行车安全性和驾乘体验。
但就在十几年前,这项关乎未来汽车发展走向的核心技术,在我国仍是一片空白。
更令人警醒的是,汽车产业历来都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和就业大户。
由此可见,车载毫米波雷达芯片的自主可控,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韧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一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家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变这一局面的征程,他就是陈嘉澍,那个高考前夕熬夜看球赛,却同时被复旦大学和香港大学录取的天才少年!
放弃高薪毅然回国:勇闯毫米波雷达蓝海
2006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陈嘉澍踏上了前往美国求学的旅程。
他的第一站是卡耐基梅龙大学,以交换生的身份开启了他在海外的学习生涯,为期一个学期。
初到异国他乡,陈嘉澍并没有因为陌生的环境而感到畏惧,相反,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课堂上,他积极发言,与教授和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课余时,他泡在实验室里,对着仪器设备做实验,探索未知的领域。
陈嘉澍的刻苦钻研很快得到了回报,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脱颖而出。
他参与的研究项目屡屡取得突破,他撰写的论文也受到了学界的赞誉,渐渐地,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学子开始引起了美国学术界的关注。
这项奖金额度高达200万,不仅能够资助获奖者在美完成学业,还提供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可谓是名利双收。
陈嘉澍的导师力荐他参加角逐这项殊荣,尽管竞争激烈,来自世界各地的120名学生各个都是精英翘楚,其中甚至还有清华北大的学生。
但陈嘉澍凭借着过硬的实力和出色的表现,PK掉了清华北大的学生,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27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中国学生。
这一消息,不仅在美国学术界引起轰动,也让国内为之侧目,而陈嘉澍当时拿去参与角逐的学术论文《无线射频集成电路》,事后其导师看了都说,这不获奖都说不过去。
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学府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能在他们的校园里继续深造。
而陈嘉澍深思熟虑之后,其选择拿着200万奖学金去美国其中一所顶尖学府深造,更难以置信的是,他选择直接跳级攻读博士学位,继续钻研他所热爱的“无线射频集成电路”。
2013年,学成归国的陈嘉澍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
一方面,美国政府和多家高科技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开出的条件令人咋舌——高新,外加绿卡,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博士生来说,无疑是一份令人垂涎的offer。
另一方面,国内的科技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急需像陈嘉澍这样的人才回国效力,但与美国相比,国内能够提供的待遇相对有限。
面对这样的选择,很多人也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美国,但陈嘉澍却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惊讶的决定——放弃高薪,毅然回国。
因为在陈嘉澍的心中,有一个更大的梦想,他看到,国内芯片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亟需一批拥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陈嘉澍意识到,这正是他回报祖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
于是,带着满腔热血和壮志豪情,陈嘉澍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诱人的职位邀约,毅然投身到国内芯片产业的建设中来。
由于国内在这一领域几乎没有积累,他和团队只能从头开始摸索,反复试错,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
同时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尚未起步,主机厂对国产芯片的认可度很低,市场开拓难上加难,资金短缺更是他们经常要面对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从0到1的技术突破,加特兰微如何用10年去撬动全球百亿市场
但当时,业内对这一选择普遍持怀疑态度,与主流的SiGe(硅锗)工艺相比,CMOS工艺虽然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但技术难度也更大,全球范围内尚无成功案例。
从芯片设计到流片验证,从产品测试到规模量产,他们在每个环节上都倾注了无数心血。
资金是最大的困难之一,芯片研发资金消耗率极高,动辄数百万,而彼时的加特兰还只是一家初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各种办法都想了。
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分昼夜地钻研技术,有时,困难和压力似乎将他们压垮,但他们始终咬紧牙关,不放弃每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三年时间,加特兰就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车规级毫米波雷达芯片,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
随后又接连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推出了集成度更高、性能更优的单芯片解决方案,使得国产毫米波雷达芯片的性能和成本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尤其是其还量产了全球首个77 GHz和60 GHz毫米波雷达封装集成片上天线(Antenna-in-Package, AiP)SoC芯片,加速了毫米波雷达在汽车和工业消费市场的普及。
这家年轻的科技企业用短短十年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自主创新的力量。
而车载毫米波雷达芯片的国产化,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单点技术的突破,更开创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新局面,极大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科技实力。
文章信源:
独家对话加特兰:突破国外芯片巨头垄断,国内毫米波雷达如何推动产业变革?|硅基世界--钛媒体APP
毫米波雷达破局者,加特兰微电子用十年撬动全球百亿市场--车东西
车载毫米波雷达本土势力崛起 加特兰CMOC工艺芯片有何优势?|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财联社
宁波小伙拿了全球最高奖学金--今日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