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农村小学耕耘几十个春秋,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也有20多年。关于我们的教育,有一个大大疑问老是困扰着我——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要把专门为培养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早早的给撤销了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74a6906df822c207528ef391dc3e74.jpg)
在我的从教生涯里,一直有这样一种认知:在正规师范类学校出来的教师,十有八九素质全能,对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水平和能力等各方面都让人由衷赞叹。所以,站在学校管理工作岗位上的年头,我对分配到我校的师范生情有独钟,我甚至想方设法和上级领导说好话套近乎,要求给我们学校安排师范类教师。我深有体会和感触的是,师范生的工作比起非师范类的教师工作,要让学校少操很多心,真的。
所以,我一直对撤销中等师范学校的举措很不理解,很质疑的。
我经常想,为什么现在要致力于培养这么多的“特岗教师”,而不去致力于培养师生类教师呢?要知道,一个师范类教师集音、体、美等素质于一身,放到学校教什么课都手到擒来。而特岗教师只是某一方面有所长,其他方面也许知些皮毛甚至一窍不通。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不去专注于培养“全能型的教师”,而刻意去培养“偏科教师”。这种培养师资力量的模式,是不是有点好笑呢?
让我十分疑惑的另一个教育问题,就是我们的中等师范类学校被撤销后,每年又从社会上大量招收非师类人员从教,导致教育阵线新手如云,出现“老师一边试着教书一边学教书”的“讲台奇观”。有人会说我是在胡言乱语,这些新手是有教师资格证的。我说,有教师资格证能代表个啥?你懂的。
所以,我总觉得,我们的教育“撤销中等师范学校”的决策是不明智的,是短视的,或者说是无远见的超前之举。它给教育带来的影响绝非一般的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ffcd1c54b33cc3479758bf3d60827f.jpg)
我不止一次的想,这么一个教育上的大问题,怎么很少看到有与我同感的人?
就在昨天,我终于发现了一篇评述这个问题的文章。文章标题是《撤销中等师范,可能会断送中国教育的未来》,作者是秦川。
看了这篇文章,我的内心生发出了无比强烈的共鸣,很庆幸终于发现与有同样观点和看法的人。我忍不住择其段句,以飨读者朋友——
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晚年老是在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钱学森还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学森之问”让很多人开始反思教育,大家都感觉到基础教育出问题了,但究竟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大家还是莫衷一是。我认为,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当年武断地撤销中等师范学校有莫大的关系。
2000年,在高校扩招的喧嚣声中,教育部提出10年后,师范院校只保留本科、专科两个层次,取消中等师范教育。
2007年,刚满百岁的酒泉师范学校被撤销,转为普通高中。就连湖南一师也没有逃脱被撤改的命运。一夜之间,全国683所中等师范学校全被砍,中国几千年通才教育模式寿终正寝。这不仅是师范学子的悲哀,更是基础教育的悲剧!中等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之母,关系到教育的根本和国家的未来。撤销中等师范,意味着我们不再培养通才型教师,直接危及小学、幼儿园师资的质量,对基础教育是致命一击,这项决策很可能会断送中国教育的未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师范学校和师范学院仅一字之差,但办学理念、培养模式相去甚远。这是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巨大区别。很多人认为,教师学历层次越高越好,大学生自然比中师生教得好。其实,小学、幼儿园需要能说会写、能唱会跳、多才多艺的通才型教师,而不是只懂一门高深专业的专才。现在把中师生全部替换成大专生、本科生,看起来师资学历层次高了,但教育水平未必有大幅度提升,反而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怪圈。很多大学生站在小学讲台上才发现,大学里学的专科知识根本对付不了小学生,幼儿园里的女大学生常常气得哭鼻子,而搞定这些又哭又闹的小孩子,对能唱会跳的中师毕业生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如今,中小学的老师们只会用大量的考试竞赛、大量的重复练习来提高分数。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自然课、历史课、地理课被任意挤占,孩子们只围着几门主课打转转,无瑕通读经典原著,无瑕体会艺术之美,更无法感受知识带来的乐趣。基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完全背离了教育常识。且不说高中生们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在题海战中度日如年,连小学生都被没完没了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幼儿园也开始布置家庭作业。无意义的重复练习和背诵标准答案占据了孩子们郁闷的童年、苦逼的少年和迷茫的青年时代。孩子们从小就被告知,所有的学习只有一个终极目标:考试。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一个只知道背诵标准答案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创新、没有希望和未来的民族。
事实上,当今的基础教育没有培养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艺术的欣赏能力,没有形成健全的心智,却成功地摧毁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甚至引起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本能厌恶。试问:除了继续考研、考博、考各种执业证书,还有几个大学毕业生还愿意再主动拿起书本?而每年高考结束时的集体撕书撕卷撕作业本行动,则表达了孩子们对文化知识的极度厌恶,也宣告了12年基础教育的彻底破产!
2016年,桃李满天下的陈世勇先生以九十二岁高龄去世,中等师范通才教育传统,连同陈世勇那一代老教育家都与这个时代渐行渐远了。一直困扰中国教育的“钱学森之问”,又有谁来回答呢?
作者深层次剖析、揭示了撤销中等师范学校的弊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