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说“职场失意,情场得意”,可对于职场失意的人来说,更好的用于安慰他们的话其实是“万事可再来,东山能再起”。
“东山再起”既有从头再来的意思,也有能够从头再来并且获得成功的美好祝愿,可以说是对一个刚经历失败的、曾经的成功人士的最好的祝愿。
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后人讨论了几百年!大家讨论的重点大多数在于“东山再起”四个字究竟源自于何?
东山真的是一座山吗?它所指的是一座具体的山,还是因为日出东方?如果他真的具体指一座山的话,那它又是哪座山呢?
近千年的流传,“东山再起”这个成语上的谜团越来越多,大家关于“东山”的疑问也越来越多,但其实谜底就在谜面上。
层层门阀路,代代世家人说起东山再起,还要从门阀世家来说。关于门阀世家,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那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一句话道破了当时底层人对上层士族子弟的不满,同时也给出了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实际上,东山再起与这一句的境况恰好相反!
三国末年,“三马同曹”成了曹魏家的一大隐患,司马家仿若一把剑,悬在曹魏王朝的头顶。
老狐狸司马懿对曹家的位置虎视眈眈,他趁着皇帝出城之时,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司马家实现了大权在握的想法。
之后司马家迅速上位,完成三国统一,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王朝——晋朝。
历史上,我们将晋朝分为了西晋和东晋。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使得中华民族元气大伤,西晋也走向了它的末路,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了东晋。看起来掌权人都是司马家族,西晋和东晋并无不同,但实际上并不然。
东晋可以说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司马家的皇帝只是世家大族扶植起来的傀儡。
在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
这里的王指的是王家,它是四大家族中势力最强大的,毫不夸张的说,皇帝几乎是任他家摆布的。
如果说“三马同曹”是悬在曹魏王朝头上的一把剑,那王氏家族就是东晋司马家无法跨越的一座山。
要知道,“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被允许传播的前提,一定是王家有足够的能力,确保皇帝无法对他们产生威胁。
这句话能广为流传,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王家当时的势力远大于司马家。
作为司马家族的后人,司马睿曾经也想过要挣扎,但他的挣扎是徒劳无功的,甚至将门阀世家的权力推向了新的高峰。
司马睿晚年不甘心继续受世家的摆布,他下定决心要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跳得最高的王家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匡扶司马家的政权,他联系了一批旧臣和忠义之士,先从朝中入手,逼迫王家人离朝。
司马睿的计划是先夺权再夺政,从此王朝是王朝,世家是世家,可这一切终究是“庄周梦蝶,一场空”。
在王家人眼中看来,司马睿想尽办法搞起的政变就像是一场小打小闹。
他们静静的看完司马睿的表演,然后带兵入朝,杀尽参与者,独留司马睿一个光杆皇帝。
王家之所以留下这个“造反”的皇帝,原因很简单,第一,他们没有更合适的人选,第二,这个皇帝掀不起什么风浪。
司马睿自然也知道王家留下他的原因,认清这个事实后,他彻底失去了动力,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之中,之后几年,他忧思过度,最终郁郁而亡。
名人辈出的四大家族——古代的种姓制度司马睿死后,门阀世家彻底掌握了权力。之后的几任帝王手无实权,像是坐在朝堂之上的小吉祥物,供世家摆布。
朝堂成了四大家族争名夺利的战场,手握实权的重臣几乎没有第五个姓氏,王家、谢家、袁家、萧家先后夺权,朝廷的宰相也如流水般转换。
在此期间,四大家族借用手中的权力进一步积累财富,司马王朝的家底几乎被掠夺一空。
当时的世家大族只手遮天,王朝的官员几乎全部都是他们的人,所谓的举孝廉制度也不过是他们内部推举的方式。
当时国家等级制度森严,四大家族的人凌驾于其他世家之上,其他门阀世家又凌驾于普通百姓之上。
如果大家看完形容之后,依旧对于当时的等级形式没有概念的话,可以参考现在的印度。
姓氏成了他们人生的分水岭,凡是世家之人,不论有无才能,均可在朝堂获得一席之地,而非世家之人,能做之事只有农商二种。
商人在当时是地位最为低下的,而这里的农指的并不是有田地的农民。
当时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世家大族手里,底层人想要生存,只得去租赁世族的土地,辛苦一整年,只获得微薄的收入,勉强果腹。
世家大族却通过压榨他们赚的盆满钵满,累积了几代人都挥霍不完的财富。
有了财富做后盾,氏族子弟的选择变得多样化,他们不再只选择入朝为官。归隐山林,过闲云野鹤的生活,成了他们新的向往。
比如《兰亭序》作者,我国的书法大家王羲之,他便出自四大家族。
财富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可以归隐于山林之中,每日与好友一同饮酒作乐,醉酒后,以天为盖,以地为庐,潇洒肆意。
而与他每日一同醉酒的好友不仅有许家的许询,还有谢家的谢安。
谢安来自四大家族之一的谢家,是家族里少有的“叛逆才子”,区别于同代人的入朝为官,他选择归隐山林,与知己好友畅享自由。
这样一个在外界看来清心寡欲的人,貌似不能与“东山再起”扯上关系,可恰恰相反,东山再起正是出自于他的故事。
东山再起的由来谢安虽然是不可多得的才子,但他这种才能在谢家屡见不鲜,毫不客气的说,谢家从不缺他这个才子。
当时,谢安的哥哥谢奕、弟弟谢万都在朝为官,且为朝廷重臣,有了这两位的扶持,谢家依旧是那棵常青树。
正是因为如此,谢家人甘心放谢安于山林之中,肆意生活。
就这样,谢安潇洒肆意的活了40多年,不需要为生计发愁,不需要为官场计谋,每天醉心于文学创作,洒脱自由。
可这种好日子最终因谢家的动荡被迫中断,谢安的哥哥谢奕在任上去世后,家里失去了一个支撑。
虽然朝廷给出了补偿,但权力缩减了一半,谢家也不复往日。
在朝内孤军奋战的谢万也有些着急了,他迫切想要通过立功来巩固谢家的地位。
可他却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朝廷腐败,军队疲于训练,他本人虽然身居高位,但也是因为家族的支撑才走到这一步。
拉垮的军队再加上一个稍微拉垮的领军人,这场仗毫无疑问的以失败告终。
谢万虽然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但手中的权力也彻底交了出去,谢家最后一根顶梁柱倒了。
整个谢氏家族迫切需要找寻新的力量,来维持他们政治上的权利。
久居深山的谢安成了最好的选择,在宰相桓温的引荐下,谢安入朝为官。
离开会稽山之时,好友前来相送,高崧为了缓解分离的悲伤情绪,笑着说道:朝廷邀你做官之时,你隐于东山;如今,内忧外患,正是用人之际,也该是你出东山之时。
谢安告别好友之后,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凭借自己的才学和治国之道,他一路平步青云,最终坐上了宰相之位。
淝水之战,他带领军队以少胜多,救东晋于危难之中。当时的谢家在他的带领下,盛极一时,风头无两。
也正是因为如此,招来了其他家族的敌视。荒淫无度的皇帝在其他家族的授意下,将刚立下战功的谢安贬黜。
本就无心于朝堂之事的谢安趁此离开了朝堂,他重回东山,过起了闲云野鹤的日子。
后人依据他的事迹以及高崧的一番话,将此称之为东山再起。
这里的东山指的就是会稽山,它之所以被称作东山,是因为它位于群山之东。
而东山再起,指的是谢安出山帮助谢家重振往日威名。后来依据这个事,这则成语成了世人的美好祝愿。
“如今,虽日落西山,但总有东山再起之时”,这句话鼓励了无数人重拾信心。
人生总是跌宕起伏的,总会遇到失败和困境,但失败和困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总有一天会走出困境,重见光明。
这则成语起源于励志故事,之后也激励着无数后人,人生起起落落,总有东山再起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