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雷军奖学金颁奖仪式于武汉大学盛大举行,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重返母校,为“雷军奖学金”获得者颁奖。自2024年起,武汉大学在计算机学院新设“雷军班”,还有哪些校企合作的大学特色班型值得关注,一起了解!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雷军班)培养定位:聚焦计算机全栈工程能力与企业家精神的深度融合,打造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师资矩阵:构建"教学名师+科研大师+企业导师"三重指导体系,小班化教学确保个性化培养。
产教闭环:联合小米集团定制企业课程,通过真实技术课题驱动科研训练与工程实践。
贯通培养:本博连读6-8年学制,100%保研率+海外研修经费全覆盖,叠加专项奖助学金激励。
战略意义:作为武大"新工科"改革标杆项目,为计算机学科注入产业创新动能。

产业对接:依托华为"智能基座"基地,锚定5G与工业互联网前沿需求。
双轨培养:学业导师与企业工程师协同指导,构建"理论-实践"双循环育人体系。
定向输送:华为实习基地直通就业,毕业生优先推荐至华为生态链企业。
竞赛驱动:以A类学科竞赛为突破口,支持国际实验室访学与推免攻读硕士。
深圳大学-人工智能(腾班)学院依托: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核心载体。
能力塑造:通过"科研+产业链"双轨驱动,培养AI系统设计与软硬件协同创新能力。
资源赋能:腾讯开放企业案例库、实训平台及产业场景,实现"学习即实战"。
多元出口:毕业生可选择学术深造或直接进入腾讯生态企业任职核心岗位。

生态协同:校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课程嵌入长隆集团实践场景。
定向培养:毕业直通长隆就业通道,构建"学习-实践-就业"无缝衔接模式。
区域特色:聚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培养兼具科研能力与管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深圳工业大学-工业设计(比亚迪设计班)产业导向:瞄准新能源汽车人机交互设计需求,打造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
联合授课:比亚迪设计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发定制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
岗位适配:学生毕业即具备汽车造型、数字建模、UI设计等多岗位胜任能力。
浙江大学-软件工程(阿里巴巴班)国际视野:通过阿里云全球生态项目,培养学生跨文化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能力。
敏捷开发:引入DevOps敏捷开发流程,学生参与阿里核心业务模块的迭代优化。
创业孵化:依托阿里创业加速器,为学生提供从技术验证到市场落地的全链条支持。

这些特色班型通过"产业命题、学界答题"的协同机制,打破了传统高校人才培养的"象牙塔"困境。从华为的"工程能力强化"到腾讯的"场景化创新能力培养",校企合作正从资源叠加走向价值共创。
未来,随着元宇宙、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需求爆发,更多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将成为高校教育变革的主战场。你看好哪种合作模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