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娱乐家。
过去一年,国内大模型领域开始逐渐从技术竞赛过渡到商业竞争。
当GPT-4的发布让全球AI发展跨入新纪元,国内大模型厂商也在技术能力上快速追赶,经过几轮迭代升级,各家产品在基础能力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在这个技术门槛被不断拉平的赛道上,如何将AI能力转化为真实的商业价值,成为摆在每个玩家面前的关键命题。
在探索商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对于C端普通用户的争夺战愈发激烈。豆包、文小言、Kimi等产品的月活数据此消彼长,背后是各大厂商对用户心智的激烈角逐。
《2024年AI智能体应用洞察半年报》
当用户留存成为衡量产品成功的关键指标,如何让普通消费者真正理解、接受并持续使用AI工具,如何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效率工具,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决定一个产品能否在这个赛道上走得更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去半年时间里,不难看到各大厂商开始在用户获取上投入重金。甚至刺激到李彦宏在内部讲话中明确表态不加入这场烧钱投放战争。
从B站的科技博主合作到小红书的场景种草,从快手的规模化投放到抖音的流量垄断,每个平台都在上演着一场声势浩大的用户争夺战。在这个高关注颇高却几乎难以覆盖成本的亏钱市场里,烧钱似乎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但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如何花钱,而在于如何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带来真正的用户价值。
国内十款大模型产品1-10月投流金额 图源:搜狐科技
不同平台的用户群体特征、内容生态、获客成本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推广效果和用户留存。B站的科技氛围、小红书的种草文化、快手的性价比优势、抖音的流量垄断,每个平台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理解这些差异,在有限的获客预算中找到最优解,成为各家AI产品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01 B站:高粘性用户的AI科普据点B站在AI产品营销版图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
作为国内最大的科技内容聚集地,其用户群体画像鲜明:以90后、95后年轻人为主。这类年轻用户群体的特征,加上对前沿科技的浓厚兴趣,使B站成为AI产品打造品牌调性和培育核心用户的重要阵地。
根据凤凰网科技的报道,从增长速度来看,2024年第二季度AI行业客户在B站的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0%,广告主数量增加50%。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B站用户对AI产品的强烈需求,特别是在提升工作效率、学习辅助等场景中。
以Kimi为例,其在B站的成功得益于精准的人群定位和内容策略。通过与科技博主的深度合作,Kimi打造了大量面向职场人群的教育性内容,既普及了AI应用知识,也培养了一批高粘性的核心用户。
B站up主推广Kimi
然而,B站的高获客成本也给不少还处在融资烧钱阶段的AI厂商带来看了压力。
平台对内容质量的高要求意味着更高的制作成本,加上用户的专业性诉求,促使广告主不得不在内容创作上投入更多。为了提高投放效率,越来越多的AI产品开始采用“长短结合”的策略:通过长视频内容建立专业形象和信任度,同时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带来快速转化。
02 小红书:稀缺的全球性AI教程库小红书在AI产品市场上的表现可谓独树一帜。平台用户画像高度聚焦:女性用户占比高达80%,25-35岁年龄段占主导。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小红书拥有大量海外留学生和归国人士用户,他们不仅消费能力强,对海外科技产品和趋势也有深入了解,这使得平台成为AI工具使用教程传播的优质土壤。
从用户需求看,小红书在AI产品市场上呈现出明显的“双面性”。
一方面,平台独特的用户群体特征和强大的种草能力,为AI产品开辟了全新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个人效率提升、创意写作、图像处理等垂直领域,用户展现出了强烈的付费意愿和学习热情。
小红书截图
AI相关教程内容的互动率比普通内容高出不少,其中海外用户的参与度尤其突出,他们往往能带来第一手的国外AI工具使用体验,为国内用户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然而,小红书当前的AI内容商业化程度仍显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上AI相关教程内容表现出色,特别是那些结合美妆、旅游、职场等生活场景的应用指南,往往能获得较高的互动和转发。这种“教程+实践”的模式,不仅帮助用户更好理解AI工具的应用价值,也为品牌培养了稳定的用户群体。
就目前看到的投放内容,小红书对内容的真实性要求较高,这就要求AI产品在投放时需要更注重内容质量,而非简单的功能展示。那些能够深入理解用户需求,提供实用解决方案的内容更容易获得认可。特别是针对留学生群体的英语写作、论文优化等场景化内容,往往能带来更高的转化率。
小红书截图
对于AI产品而言,小红书的海外用户基础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其一,这些用户普遍具有跨文化视野,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新技术;
其二,他们的使用反馈和场景需求往往代表了更前沿的应用趋势;
其三,通过这些用户的口碑传播,AI产品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群体中建立信任。
这种用户特征,使得小红书成为AI产品打造国际化形象和培育高价值用户的重要平台。
03 快手:崛起中的AI流量新高地快手在AI产品广告投放领域的崛起,源于其独特的用户群体特征和平台调性。
快手用户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超过60%,35岁以下用户占比达70%,这些用户虽然单次消费金额不高,但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且具有强烈的社交传播属性。
根据“AI新榜”数据数据显示,Kimi在近三个月内在快手投放了超过2100条广告内容,占其总投放量的83.6%。
国内部分AI产品8-10月投放数量 图源:AI新榜
这种集中式投放策略带来了36.45%的月活增长,充分证明了快手用户对AI产品的接受度。与此同时,快手用户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案例和实用场景来了解产品,这就要求AI产品在内容创作上更接地气,多展示实际应用场景。
快手推出的直播智能托管功能大大降低了广告主的投放门槛。商家只需设置预算和预期ROI,系统就能自动完成目标人群选择和出价优化。这种“傻瓜式”的投放方式特别适合缺乏投放经验的新兴AI产品。
另外,是不得不提的成本优势。平台目前的获客成本维持在十几元/人的水平,较B站低40-50%,这种成本优势吸引了包括miniMax、月之暗面等在内的多家还在依靠融资烧钱的初创AI企业投入重金布局。
当然,快手这波能吃到AI的红利,也直接得益于抖音的自缚手脚。
04 抖音:平台壁垒下的“独角戏”与突围抖音作为日活超7亿的超级短视频平台,其用户群体最为多元:覆盖从一线城市到乡村,年龄跨度从95后到60后,可以说是微信之外的另一个国民级平台。
不过,自今年3月18日巨量广告发布AIGC产品治理新规以来,平台以“防范违法违规内容传播”为由,对非字节系AI产品的广告投放实施了严格限制。
这一政策使得嫡系产品豆包得以在平台内独享流量红利,其目前的月活跃用户达到51.3M,位居行业第一。
10月国内APP端月活前十的AI产品 图源:AI产品榜
毫无疑问,豆包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抖音精准的算法推荐机制和庞大的用户基数,另一方面同样也还是在于字节的强效产品方法论,豆包通过更低门槛以及更具有亲和力的产品UI,成功与大量年轻用户建立起了强连接。
据火山引擎披露,截至9月,豆包语言模型的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1.3万亿,相比5月首次发布时猛增十倍。
然而,这种“独占”格局可能面临变数。
据内部消息,字节商业化部门正在考虑开放巨量星图对非字节系AI产品的投放限制。这一潜在变化将重塑市场格局:首先,将引发更激烈的广告竞价竞争,可能推高获客成本;其次,将倒逼各家产品在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上寻求突破;最后,可能带来新一轮的用户争夺战。
结论在大模型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和细分的当下,商业化已成为各家厂商无法回避的命题。如何让更多普通用户理解、接受并持续使用AI工具,是决定未来市场格局的关键。
当下各大平台各具特色:B站用户的专业度助力产品快速渗透,小红书的种草氛围有利于场景教育,快手的性价比优势适合规模化获客,而抖音的政策开放与否则可能改变整个市场格局。
在这场注定烧钱的用户争夺战中,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如何获客,而在于如何让用户留下来。
图源:网络
在通过快手、抖音拉新逐渐进入瓶颈期之后,真正想要让更多用户留下来,大模型厂商或许还需要更多在B站、小红书这些能实现产品功能价值的平台上多下功夫,毕竟如果仅仅只是尝鲜刷数据,离最终的商业化依然任重道远。
只有深入理解不同平台的用户特征,真正通过大模型打造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体验,才有可能熬过这个寒冬去实现真正的商业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