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拳出击胡塞武装伊朗强硬回击掀美伊博弈新回合

孙浩淼说国际 2025-03-17 20:24:48

2025年3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高尔夫球场结束休闲活动后,向全球投下一枚外交震撼弹。他在社交媒体宣布“已授权对也门胡塞武装实施决定性打击”,并直接喊话伊朗“立即停止对该组织的军事支持”。白宫随后释出一张特朗普身着高尔夫球服、背对镜头观看作战实时画面的照片,引发舆论哗然。

这场代号“红海黎明”的军事行动,成为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首次对外用兵。五角大楼声称行动旨在确保红海航运安全,但德黑兰显然嗅到了弦外之音——伊朗外交部当天深夜召见瑞士驻伊大使(美伊断交后的利益代表方),强硬表态“美国无权对主权国家发号施令”。更引人注目的是,素以温和派著称的伊朗总统佩泽希奇扬罕见放话:“我们不会在枪口下谈判。”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的战术早有预兆。一周前,华盛顿通过秘密渠道向德黑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重启核协议谈判,否则将采取“必要措施”。选择胡塞武装作为首个打击目标,既因该组织近期频繁袭击红海商船,更因其被视作伊朗“抵抗轴心”的重要支点。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显示,胡塞武装约80%的弹道导弹技术源于伊朗,双方军事合作已形成标准化供应链。

伊朗的激烈反应背后,潜藏着三重战略考量:首先,胡塞武装作为中东“反以先锋”,长期牵制沙特联军及以色列军事力量,有效缓解伊朗的地缘压力;其次,控制曼德海峡这一全球12%石油运输咽喉,使德黑兰掌握着能源博弈的重要筹码;再者,在美沙安全合作深化的背景下,胡塞武装成为伊朗制衡利雅得的关键杠杆。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在行动次日视察霍尔木兹海峡防线,直言“任何威胁都将遭遇毁灭性回应”。这番表态与其说是战争威胁,不如解读为对国内强硬派的安抚——尽管德黑兰短期内无意与美国正面冲突,但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维持战略威慑力至关重要。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次出手暗含多重算计:既兑现竞选时“强硬反伊”承诺,又试探伊朗新政府的底线;既为转移国内对其“高尔夫治国”的批评声浪,也为后续核谈判预设筹码。而伊朗的强硬姿态,则反映出中东格局的新现实:随着俄罗斯深度介入地区事务,以及中伊25年合作协议进入实质阶段,德黑兰的抗压能力已不同往昔。

红海硝烟未散,波斯湾上空再度阴云密布。这场看似局部冲突的军事行动,实为美伊新一轮博弈的揭幕战。当“美国优先”遇上“向东看”战略,两个宿敌的较量或将重塑中东地缘版图。

0 阅读:18

孙浩淼说国际

简介:全球时事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