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组装的空间站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印度又再次冒出要与我们一较高下的念头,不仅拿出印度空间站的规划方案,还自顾自的搞起了不知所谓的“竞争”。据《环球时报》发布的报道称,中印两国首个太空技术合作项目,同时我国空间站第一批国际科学实验之一,星云气体光谱研究项目目前面临着被印度政府单方面搁置的风险。
报道称,主持该项目的印度科研团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实验所需要的设备仪器已经准备完毕,原计划是在2022年运抵中国,2023年年中送到中国的空间站。
虽然这中间有疫情的原因不得不延误,但只要能够在今年运抵中国,项目依旧可以按照时间表推进。印度该项目负责人坦承,之所以无法出口,是因为印度外交部迟迟不肯放行,而项目团队早在两个月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
莫迪政府的这种行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国内政治氛围的影响,因为就在印度独立日当天,莫迪在其发表的公开讲话中提出要在五年之内让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一表态也基本可以确定,莫迪要争取明年大选胜利,以期再次获得连任。
其实自莫迪提出“印度制造”这个宏伟战略之后,就一直没能拿出真正切实有效的策略来推动其国内制造业。反而是当中美贸易战全面打响,尤其是中美竞争逐渐进入深水区之后,印度才得以从“中国产业转移潮”中分得一杯羹。
可即便如此,真正摆脱中国市场的产业链少之又少,所谓的“摆脱中国”根本就是虚有其表,上游产业链依旧可以看到中国的影子,甚至就连搬到印度的工厂都属于中国公司。
为了突显出莫迪政府的强势,也为了彰显莫迪政府的“大国决心”,印度开始不断加大进口手机的整机关税,同时调低了以散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以及几年的执行,如今在印度购买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进口整机手机,要比本地组装的手机更贵。而这与印度政府突然拒绝中印两国的太空技术合作,在深层逻辑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能让中国占便宜”。
虽然这个逻辑在我们看来十分无语,但这也的确是印度莫迪政府的真实想法,也确实这样做的。任何能够让中国获益的领域,或者是由中国主导的领域,印度政府其实都极为抗拒。
究其原因是自身竞争力远远不如我们,但是又不能在已经被煽动起来的民粹情绪面前露怯,否则莫迪休想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胜出。可是从现实角度来看,这种排斥并无多大意义,比如在航天领域,中国已经在着眼载人登月,以及与多国合作建设月球科研基地。
反观印度的登月计划却是一波三折,所谓的航天强国也不过就是用价格战去抢夺商业发射订单,到了真正需要展现技术的时候,印度在绝大多数时候都遭遇了失败。
这套模板也同样适用于手机制造业,表面上,印度政府与苹果、三星等国际大厂打的火热,再加上西方媒体的炒作,俨然一副印度要将中国手机制造业取而代之的架势。可实际上,苹果的全球产业链当中,中国市场目前的份额为93%,而印度的为7%。
而且,印度现在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度重视手机制造业,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次,却忽略了手机不过是一个终端,“通过手机能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一旦进入到这个领域,印度目前所暴露的种种缺陷就足以让任何一个领导班子头大。缺乏符合国际标准且覆盖全国的道桥,三不五时就会出现的电力短缺,通信基础设施严重匮乏。
这就使得印度空有一个14亿人的手机消费市场,却无法用这个市场去撬动电子商务、通讯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
可以说,印度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历史欠债,在这些基础无法被夯实之前,任何所谓的“取代中国”或者是“超越中国”的论调都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况且,今天的中国正在朝着产业升级的方向狂飙,因此摆在印度面前的局势,就是中国不仅比印度更优秀,而且还比印度更加努力。
当然了,所谓骄兵必败,我们向来不屑于与印度比高低,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有危机意识,但这种“危机”并不是所谓的“印度崛起”,而是避免印度式失败。如果只因为眼前无法与外国对手竞争,就采取近乎于脱钩的保护主义,最终的一定是闭门造车。
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一个事实,从来没有哪个大国是靠“捡漏”实现崛起的,如果自身实力不够强大,就算之前捡到再多的资源,也会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再溜走,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跟肮脏的阿三合什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