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梅拉宾法则”后,我家孩子不叛逆了

爱宝时光铺 2025-02-28 09:51:35

晚饭时间,餐桌上充满了烟火气。

碗碟碰撞的声音、饭菜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但是母亲和儿子的对话却总是那么不融洽。

当母亲再次提醒孩子收拾一下掉在地上的菜时,马上迎来了儿子不耐烦的反驳:“你能不能别老是管我?”

面对这样的局面,不少父母感同身受,叛逆期的孩子让人心力交瘁。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情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总是无效?

自从我在教育书籍中了解到“梅拉宾法则”,才明白:沟通不仅仅是用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声音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梅拉宾法则”告诉我们,人际沟通中只有7%是通过言语传达,38%源于声音,55%则依赖于肢体语言。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这一法则尤为重要。

我开始尝试调整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停止冗长的责备,试着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面对儿子满地的脏衣服,我不再唠叨:“怎么又把衣服扔地上,难道你就不能把它们放好?”转而用平静的语气说:“你能不能把脏衣服放到篮子里,这样更方便清洗。

这种改变让孩子逐渐减少了对抗情绪,沟通也变得顺畅。

回忆起几个月前的自己,每次辅导孩子写作业,总是从轻声细语转变为大声疾呼。

每当孩子出错时,我忍不住提高嗓门,结果是孩子情绪低落,作业进展缓慢。

我渐渐意识到,声音越大,越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改变从降低音量开始。

当我放低语调,以温和但坚定的声音对孩子说话时,他反而更容易接受。

一次,辅导作业时,我轻声对他说:“这道题你再仔细想一想,好吗?”结果孩子心态放松,思路变得清晰。

通过低声教育,孩子感到被尊重,烦躁不安的情绪也逐渐消散。

在亲子沟通中,肢体语言也起着关键作用。

记得有一次,儿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闷闷不乐。

我没有多余的责怪,只是走过去抱了抱他,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找找问题在哪里。”这个拥抱不仅让他感到温暖,也在无声中传递了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教育专家孙云晓提到,一个孩子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坚持,16次拥抱才会成长。

可见,肢体语言在亲子关系中不可或缺。

拥抱、抚摸、微笑、眼神的交流,这些简单的肢体语言,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

生活中,我经常对儿子微笑,勾起他美好的回忆。

在他做出努力和进步时,轻拍他的肩膀,传递我的鼓励和赞许,让孩子在无言中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理解。

有时候,话多反而容易起反效果。

当我开始学会“少说话”之后,儿子的耳朵仿佛打开了。

曾经的我,面对儿子的种种问题,总是不停地唠叨和指责。

一次,我尝试换种方式,在儿子把脏衣服随手丢在地上时,我简短地说:“如果你能把衣服放到篮子里,会让我们家更整洁。”结果,他没有反感,还顺手做了。

在亲子沟通中,语言精简但富有质量,不仅减少了冲突,还增进了互信。

话少而精,让孩子意识到每一句话的分量,自然愿意倾听和改变。

总而言之,亲子沟通不仅仅是言语的表达,更是声音和肢体语言的综合运用。

当我们学会用心去沟通,用行动去表达时,孩子会感受到被爱和被理解。

少说而精,创造干净的沟通环境;

放低音量,教育平静且温和;

善用肢体语言,传递无声的关怀。

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和信任之上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听见”孩子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情感。

教育不仅是说教,更是行走在一起,用心去陪伴,让每一个细节都有温度。

当我们以更全面的方式去沟通,亲子关系会变得更加和谐,家庭氛围也会更加美好。

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相信每个父母都能从中受益,找到与孩子更好的相处之道。

0 阅读:4

爱宝时光铺

简介:聚焦宝宝成长,一站式育儿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