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决定一个人起跑线的,其实就是他的原生家庭的伤害。
家庭暴力主要发生在有亲属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被害人是家庭中的成员,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人格尊严所实施的侵害行为具有强暴性并足以使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残。
家庭暴力的分类:
从施暴的表现分
暴力:暴力是对人肉体上的伤害
软暴力:对人精神上的折磨
案例一:
一个著名的试验,科学家制作了两个假的母猩猩,一个上面有弹簧装置,小猩猩一旦靠近就会被弹开;另一个模型则内部注满冰水。试验时,小猩猩们被“妈妈”一次次弹开后,依然凑上前去,而那个注满了冰水的“妈妈”,没有一只小猩猩愿意接触第二次。这个试验足以证明,父母的“冷”只会令孩子望而却步,沟通也成了空想。
从伤害的对象分
1:儿童暴力
父母或其家庭成员对儿童施加精神、身体或性暴力的伤害,致使儿童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
2:婚姻暴力
指夫妻之间所发生的暴力行为,既包括丈夫对妻子的暴力,也包括妻子对丈夫的暴力
3:虐待老年人
是指家庭成员对老人所施加的身体、心理及精神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物质上或体力上的剥削、精神上的折磨、遗弃老人、不赡养老人、殴打老人等
成人暴力与儿童暴力的对比
在“中国知网”自1994年-2005年8月收录的以“家庭暴力”为文章标题检索词的全部461篇文章中,绝大多数是论述丈夫对妻子的暴力,二次检索标题直接涉及“儿童”、“子女”、“未成年人”的仅8篇,其中将父母对孩子直接实施打骂等行为作为家庭暴力分析的只有5篇。学术界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以及对儿童受家庭暴力侵害的研究状况,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整个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忽视。
儿童暴力的成因
1.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
2.社会的宽容态度造成家庭暴力的社会原因
3.人格的扭曲
案例二:
“我爸妈很少打我,但他们说我的话却让我非常难堪,比打我还难受!”通辽四中女孩晓蓝说。晓蓝不是学习很好的孩子,平时爱吃零食,体形比较胖,这令她有些自卑,她认为父母也因此不是很喜欢她。晓蓝说,妈妈平常最爱说她的几句话是:“吃,吃,吃,就知道吃!除了吃你还能干啥?!”“我们辛辛苦苦上班挣钱,就换来你这几分啊!”“我们怎么生了你这个没用的东西?”
……每当妈妈点着她的脑门数落她时,她就恨不得钻进地底下去,从心往外凉透了。爸爸虽然不像妈妈那样说她,但也是冷冷地看着,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每到这时,她就觉得自己在这个家是多余的,她有几次想离家出走,却又不忍心抛下爸爸妈妈。“我常想,要是没有我,他们是不是会更快乐?”
在家庭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往往呈现的问题:
1.自尊心低
2. 以破坏性的行为来得到注意力
3. 攻击性强、易怒、冲动
4. 被动、退缩
5. 控制欲强
6. 不良的社交技巧
7. 像小大人一样承担大人的责任而不易有玩乐的童心,自我封闭
8. 退缩到不成熟的行为
9. 呈现不良的自我约束
10.作恶梦
11.逃学
12.呈现焦虑、沮丧
13.过早涉及性关系
14.有罪恶感
15.破坏性的行为
16.害怕犯错、完美主义、害怕尝试
17.害怕做小孩,不能有噪音,不能自由玩耍
生长在一个有暴力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往往有家庭暴力倾向,违法犯罪的几率也很高……
例子【3】
在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16岁的陶凯(化名)讲述了他在家里挨打的经历:我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后我跟继父生活在一起。可以说,我是在挨打中长大的,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很多事都跟挨打有关。从两岁开始,继父打我就成了家常便饭,还伴随着训斥与责骂。本来挨打跟我的淘气有关,可后来,父母吵架,学习成绩不好,拿家里的钱都免不了一顿狠揍。由于不能忍受继父的虐待,我11岁的时候就从家里跑了出来,也不上学了,从此开始了在社会上的流浪生活。从北京到天津、南京、徐州、连云港……我住过车站、扒过火车、偷东西、吸毒,最后因吸毒钱不够花,和两个朋友抢了一男一女的两部手机,犯抢劫罪,被判处3年徒刑。
青少年可以因为遭受父母的暴力侵害而受到心灵、肉体上的伤害,成为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
从而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变得充满敌意和恐惧,构成反社会行为或犯罪行为的基础,成为家庭暴力的间接受害者。
2010年11月26日,阿木邀村中4岁的男孩小欢和他一起去野外玩。在树底下休息时,阿木想起小欢的奶奶曾经骂过他,就动手将小欢扼杀。阿木被抓获后,虽然对杀人供认不讳,由于他当时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警方只好将他释放。 村民们对阿木的担心,不是偶然的。在阿木杀死小欢之前,在一个月内,村里就发生了4起儿童遇难的情况。家长们都将怀疑的目光指向阿木,可他没有承认。村里最先有两名男孩死亡,紧接着发生的两起儿童被伤害的案子,已经被村民们确认是阿木所为。阿木行凶却无法追究他的刑事责任,这让村民们越发担心。
阿木的父亲已年近六旬,他的母亲比父亲年轻10多岁。据村民们介绍,因为当时阿木的母亲“成分不好”,被村民认为很“优秀”的她,才嫁给了阿木的父亲。婚后,两人生了5个儿女。他们18岁的大儿子在2007年时因为在广东赌博,被人追债追到了家中。回到家后,他服毒自杀身亡。阿木的两个大姐早已外嫁,母亲带着他的三姐常年在广东打工。他的父亲“根本管不了阿木”。据凤镇小学的校长介绍说,阿木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在他读书期间就经常欺负同学,还欺负年轻的老师。他家里人曾将他送到平南县的寄宿学校,结果他翻墙回家了。在村民的记忆中,阿木的父亲还是教育孩子的,可方法很粗暴,常常见到阿木被打得一身是伤。性格孤僻、不合群的阿木,也曾做出令他父亲惊讶的举动:他不但一气之下拿刀将家里种的玉米全部砍断,还邀请别人到他家中偷东西。
在村民们的眼里,阿木就是一个逆子。无论是在家里或者村中,他成了一个无人愿意接近的孤独人。他被关押后,村民们很高兴,他的家人也不愿意再过问。在他被关押的4个多月里,他父亲送过一次衣服。在托人给了几百元后,他母亲再也无法联系…… 桂平市检察院对阿木提起公诉时,考虑到他杀人未遂、年龄因素,建议依法对他的量刑在“3年以上,10年以下”。
从过去的情况来看,阿木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健全的,甚至是严重错误的,这才导致他心理歪曲,产生报复心态。
全国未成年犯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未成年犯自述在犯罪前曾经被家人“经常打骂”的有16.1%
被“赶出家门” 的有5.6%
当他们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受到父母打骂常常不可避免
在我国的家庭中对孩子施以暴力的主要原因是:
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
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外人”没有权利干涉
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孩子的父母没有过错
很多人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两回事
在暴力中长大的小孩最需要:
1. 支持、保证和爱护
2. 可以预期的关系
3. 亲子关系和日常作息的一贯性
4. 在关系中,想获得控制力,应学习如何协调沟通的能力
5. 需要别人能敏感于他们的感受,并有必要建立正向的情绪抒解管道。
给家长的建议:
1.家长需要学习育儿知识
2.夫妻情感要和睦
3.平时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一起外出参加亲子活动
4.与孩子有个约定
社会呼吁家庭暴力的社会干预
第一,创设儿童免遭家庭暴力侵害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完善儿童保护网络
第三,强化对施暴者的教育和惩罚措施
家长们,此时不妨静心反思一番,即使孩子表现不佳、做了错事,你们也不要一味去指责、辱骂,试着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原因。无论何时都不要轻言放弃孩子,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和理解。
家,是让孩子们感受爱和幸福的地方,也是他们成长的温床,然而家庭暴力的存在,会使爱心瓦解,使沟通封冻。
家长们,此时不妨静心反思一番,即使孩子表现不佳、做了错事,你们也不要一味去指责、辱骂,试着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原因。无论何时都不要轻言放弃孩子,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和理解。
家,是让孩子们感受爱和幸福的地方,也是他们成长的温床,然而家庭暴力的存在,会使爱心瓦解,使沟通封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