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春:那天,大家都不敢看毛主席,我啥都不怕,我成了今天的我

红尘的历史说 2024-10-26 04:43:02

1958年2月的一个寒冷的早晨,沈阳市机床开关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当时怀有身孕的普通装配工苏玉春,在全厂"不许抬头张望,不许随意说话"的严令之下,凭借着一股勇气喊出了"毛主席好"。这声问候,不仅打破了车间的沉寂,更让她成为了唯一一个与毛主席交谈并合影的工人。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不但让她幸福了一辈子,更深刻地影响了她此后的人生轨迹。从沈阳到天水,从普通工人到先进模范,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那句发自内心的感慨:"那天,大家都不敢看毛主席,我啥都不怕,我成了今天的我。"

时代洪流中的普通工人

195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业生产运动,各行各业都在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沈阳市机床开关厂的一位普通装配工苏玉春,正在平凡而充实地度过她的工作日常。她生于1935年,身材矮小,相貌平常,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工人。

在工厂里,苏玉春的工作是为铆工准备铆活,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序。1957年春天,她结了婚,开始了新的生活。

到了1958年2月,她已经怀孕八九个月。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在家待产,但她听说临产前多活动有助于生产,便继续坚持上班。

当时的工厂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苏玉春的工作台正对着大门,这个位置让她成为了见证历史的关键人物。

那个年代的工厂里,工人们都以能为国家建设出力为荣。即便是在怀孕期间,像苏玉春这样坚持工作的女工也不在少数。

她原本打算在2月15日请假,因为2月18日就是春节。这个看似普通的决定,却让她遇到了改变一生的机遇。

在工厂里,她和其他工人一样,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谁也不会想到平凡的日子即将被打破。她所在的工位虽然普通,却成为了见证历史的最佳地点。

1958年,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毛主席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各地视察,了解工农业生产情况。

这一年年初,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闭幕。2月12日,毛主席乘飞机到达沈阳,开始了对东北工业基地的视察工作。

在辽宁省委和沈阳市委领导的陪同下,毛主席首先视察了解放后兴建的东塔黎明机械厂。随后,他的视察行程安排到了沈阳市机床开关厂。

打破沉默:勇气铸就的时刻

1958年2月13日的清晨,沈阳市机床开关厂迎来了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在毛主席到来之前,厂领导召集全体员工开会,严格要求所有人遵守纪律,不许抬头张望,不许随意走动,不许随意说话。

工人们都按照要求回到各自岗位,专注地忙着手里的工作。早上九点左右,一群人出现在车间门口,缓缓走向工人们的工作区域。

苏玉春的工位正对着大门,她抬头瞥了一眼走在最前面的人。那个身影和厂里、家里挂的画像一模一样,竟然真的是毛主席。

她悄悄推了推身边的工友,小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工友们依然低着头,继续专注于手中的工作,谁也不敢违反厂里的纪律。

毛主席在车间里慢慢走着,不时停下脚步,向工人们询问工作情况。然而,由于厂里事先的严格要求,工人们都不敢抬头,也不敢回答。

视察团队渐渐走到了苏玉春的工位前。她看着眼前这位最高领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突然,苏玉春站了起来,打破了车间的寂静,大声喊道:"毛主席好!"这一声问候在安静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车间主任立刻出声警告苏玉春保持安静。但毛主席已经转过身,向她投来了和蔼的目光。

毛主席大步走到苏玉春面前,主动伸出了手。他注意到了她高高隆起的腹部,关切地询问她的预产期。

苏玉春回答说准备后天请假待产。毛主席站在她身边,仔细观察她的工作台,询问她的工作内容。

她拿起两个工件,熟练地向毛主席展示按钮节点的安装过程。一旁的摄影记者及时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珍贵的时刻。

随行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幕,也都停下脚步。毛主席对苏玉春的工作表现给予了肯定。

这次对话虽然简短,但打破了原本压抑的气氛。其他工人也开始抬起头,想要一睹领袖的风采。

毛主席向摄影记者轻声说了几句话,随后继续视察其他车间。而这短暂的几分钟,却在沈阳213机床厂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车间里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工人们纷纷围到苏玉春身边。大家既佩服她的勇气,又羡慕她能和毛主席如此近距离接触。

这次意外的交谈,不仅打破了当时严肃的氛围,更让一个普通工人有机会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个普通的工作日,成为了整个工厂,尤其是苏玉春永远难忘的记忆。

平凡人生:光荣岁月的见证

下班后,苏玉春飞快地赶回了家。她小心翼翼地撕下当天的日历纸,郑重其事地在上面写下:"这天我见到了毛主席。"

第二天一大早,车间里的工人们还在议论着昨天发生的事。许多人都围在苏玉春的工位旁,打听她和毛主席说话时的细节。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厂长亲自把苏玉春叫到了办公室。原来毛主席对她的表现赞赏有加,特意向厂长表扬了这位怀孕还坚持工作的女工。

为了纪念这次难忘的视察,厂里决定将厂名改为"沈阳213机床电器厂"。这个新名字不仅记录了毛主席视察的日期,也成为了工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工厂把毛主席和苏玉春的合照冲洗成多个版本。十几张巨幅照片被挂在会场、会议室和厂史室等重要场所,成为工厂的珍贵收藏。

每个干部职工都分到了一张小照片。这些照片成为了工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让苏玉春在工厂里声名鹊起。

产假结束后,苏玉春重返工作岗位。她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装配工,而是成为了工厂里的"红人"。

工厂领导经常邀请她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她的事迹在工厂里广为传播,激励着每一位工人。

这份荣誉没有让苏玉春变得骄傲自满。她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配得上毛主席的赞扬。

工厂里的老工人常常向新来的年轻人讲述这个故事。他们说,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装配工,因为敢于打破沉默,而获得了和毛主席合影的殊荣。

苏玉春的工作态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她比以前更加专注于工作,力求把每个零件都装配得完美无缺。

其他工人也受到了她的影响。大家都以能和一个受到毛主席表扬的工人共事为荣,工作热情也随之高涨。

厂里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都想一睹这张著名的合影照片。工厂专门安排了一个展览区,向来访者讲述这段难忘的历史。

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光荣时刻,更成为了整个工厂的集体记忆。它见证了一个普通人因为一时的勇气,而获得终身难忘的荣誉。

在工厂的历史展览中,这段故事被重点展示。它告诉后来的工人们,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这个故事也在其他工厂中传开。人们都说,沈阳213机床电器厂有一位了不起的女工,她用自己的勇气为工厂赢得了莫大的荣誉。

三线建设:一生无悔的选择

1970年,一个重大的国家决策给213厂带来了新的转折。为了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工厂需要将部分厂区迁往甘肃省天水市。

从繁华的东北工业城市搬到西部偏僻的山区,这个决定让许多工人望而却步。而苏玉春却站了出来,第一个在西迁报名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工友们都觉得她这个决定不可思议。她的丈夫在沈阳市财税部门工作,待遇优厚,完全没有必要背井离乡。

面对大家的劝阻,苏玉春却坚持自己的选择。她不但自己报名,还动员丈夫辞去优越的工作,带着全家一起西迁。

天水的厂址选在了西郊的山脚下,那里几乎是一片荒地。工人们需要在乱坟岗上建设新厂区,从零开始创建新的生活。

作为第一批到达天水的工人,苏玉春和家人经历了最艰苦的岁月。从住房到生活设施,从工作环境到子女教育,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依然保持着当年见到毛主席时的那份干劲和热情。

她的表现感染了身边的同事。越来越多的工人选择了西迁,213厂的天水分厂逐渐发展壮大。

在天水的日子里,苏玉春年年都被评为先进职工。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当年毛主席对她的赞誉没有看错人。

随着时间推移,天水厂区的规模不断扩大。苏玉春和其他工人一起,见证了这片荒地变成现代化工厂的全过程。

退休后,厂里经常邀请她回来讲述自己的故事。面对年轻一代的工人,她总是充满深情地回忆当年和毛主席相遇的场景。

每次讲到激动处,她都会说出那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那天,大家都不敢看毛主席,我啥都不怕,我成了今天的我。"

2021年,已经86岁高龄的苏玉春接受天水广播电视台的采访。镜头前的她,依然精神矍铄,谈起往事时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她向记者展示了那张保存了几十年的合影。照片虽然有些泛黄,但记录的那个瞬间依然清晰可见。

这张照片不仅是她个人的珍贵回忆,更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生动注脚。它见证了一个普通工人的不平凡人生,也记录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沈阳到天水,从年轻到年迈,苏玉春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悔的选择。她的故事告诉人们,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在天水213电器集团的展览馆里,她和毛主席的合影至今仍被珍重展示。这不仅是对一个普通工人的褒奖,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深情回望。

3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