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办

他用一首《朋友》唱红了整个华语乐坛,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选择了孤独。
2018年的秋天56岁的臧天朔带着对生命最后的倔强离开了人世。
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位曾经豪爽仗义的"朔爷",在得知自己患上肝癌后,竟然删除了所有联系方式,连最好的朋友也不愿见,就这样默默地与世界告别。
这个曾经凭着一首《朋友》红遍大江南北的男人,为什么最后选择了一个人?
且听我说说他的故事。

生命的最后一段旅途,有时就是如此出人意料。
在那间白色的病房里,曾经豪迈的"朔爷"变得异常安静。
只有仪器滴答声回荡在房间,仿佛在数着时光流逝。
医生说肝癌晚期,这个消息像一道闪电击中了这个坚强的汉子。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选择了一种近乎决绝的方式来面对。

那天他默默地拿起手机,一个一个地删除了通讯录里的联系人。
"我不想让任何人看到我虚弱的样子",这是他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解释。
那个曾经在舞台上张扬不羁的摇滚歌手,此刻像一只受伤的狮子,选择独自躲进了自己的世界。
连最好的朋友打来电话询问病情,他也只是轻声说着"我挺好",然后果断挂断。
病房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他说的话越来越少。

那双曾经充满激情的眼睛,此刻更多的是凝视窗外发呆。
只有在母亲张继诚来看他的时候,他的眼里才会闪过一丝温暖的光。
"都说我写的歌打动了很多人,可最后我发现能一直陪在身边的,始终是至亲。"
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母亲说出这句话时,眼角有些湿润。
那个倔强的臧天朔,就这样选择了用沉默来对抗病痛。

每一天他都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仿佛在等待什么,又像是在整理着自己的人生。
医院的走廊里时常有他的歌迷想来探望,却都被婉言谢绝。
"我希望大家记住的是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臧天朔,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就这样曾经那个唱着"朋友啊朋友"感动无数人的歌手,最终选择了一个人默默面对生命的谢幕。
人生的转折往往就在一瞬间,臧天朔的命运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6月21日。

当年臧天朔和他的"朋友迪吧"正处于事业的低谷期。
那个闷热的夏夜,酒吧内外的气氛都格外压抑。
就因为一场关于经营权的纷争,一场悲剧在所难免。
当时的执行董事吕长春和前合伙人孙宝和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
这场冲突最终酿成大祸,造成一死三伤的惨剧。

"天知道我当时有多后悔",这是臧天朔在法庭上说的第一句话。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他六年有期徒刑。
从舞台的聚光灯下到冰冷的铁窗内,这个转变让这位摇滚歌手彻底沉默了。
高墙内的日子虽然漫长,却给了他最深刻的人生思考时间。
六年时光就像一把刻刀,慢慢打磨掉了他身上所有的棱角。

2013年当他重获自由的那一刻,第一个动作就是对着监狱门口等候的母亲张继诚深深鞠躬。
那一刻他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仿佛要把这六年的委屈都哭出来。
重获自由后的臧天朔,仿佛变了一个人。
好友梁天和他彻夜长谈,策划了一场名为《梦想永存,来日还长》的演唱会。
在青岛的舞台上,他用沙哑却依然有力的嗓音,唱出了自己的重生。

原本2500个座位的场地,硬是挤进了6000多名歌迷。
他们都说台上的臧天朔比以前更有味道了。
只是没人知道那时的他已经开始与病魔抗争。
但他仍然倔强地连唱了一个多小时,汗水湿透了衣衫。
站在聚光灯下他眼里闪烁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舍。

那是他最后一次完整的演出,也是他对舞台最后的告别。
说起臧天朔的辉煌岁月,就不得不提那个热血沸腾的1984年。
那时的北京摇滚乐还是个新鲜玩意儿。
一群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组建了"不倒翁"乐队。
虽然乐队只存在了短短一年,但他们却在中国摇滚乐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在街头卖唱的男人,后来会创作出一首传唱至今的《朋友》。
那首歌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无数人的心门。
1995年臧天朔推出了专辑《我这十年》,简直就是一匹黑马。
15万张的销量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更厉害的是《朋友》这首歌硬是霸占了北京舞台排行榜整整8周。

当时的他可以说是红得发紫,走到哪都是歌迷的尖叫声。
惊喜来得太快,让这个憨厚的汉子有点晕头转向。
1999年他决定要为音乐人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于是"朋友迪吧"在北京横空出世。
开业那天整条街都被前来捧场的歌迷和朋友们挤得水泄不通。

可惜好景不长商场如战场,这个舞台梦想很快就遇到了现实的考验。
先是房东狮子大开口要涨租金,逼得他不得不另寻新址。
新店虽然装修得很有格调,可位置实在太偏了。
每天来的都是些老朋友,而他又拉不下面子收钱。
就这样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都打了水漂。

2002年这个充满音乐梦想的地方,最终还是倒在了残酷的现实面前。
这次失败让他尝尽了人情冷暖,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朋友"二字的分量。
人这一生啊走到最后才发现,最珍贵的感情往往就在身边。
回望臧天朔的一生,父母的身影始终是最温暖的底色。
他的父亲臧蕴贤,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化工厂工人,却有着不普通的音乐梦。

四岁那年当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时,他就被父亲"强行"按在了钢琴前。
那时的他还不懂事,总觉得弹琴是女孩子才喜欢的。
可父亲却坚持着,省吃俭用给他请了钢琴老师。
就是这样一个"固执"的父亲,却因为买不起两张音乐会的门票,让年幼的儿子独自走进音乐厅。
在外面等候的父亲,一定不会想到这个举动会在儿子心里留下多深的印记。

而母亲张继诚更是用最朴实的方式支持着儿子的音乐梦。
那双因为给儿子打节拍而拍得淤青的手,至今想来都让人心疼。
也许正是这份最纯粹的爱,让臧天朔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最终选择回归到最初的港湾。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不再需要那些浮华的应酬。
那个曾经在舞台上呐喊"朋友啊朋友"的汉子,最后只想安安静静地陪在母亲身边。

这不是对朋友的无情,而是对亲情的深刻理解。
在那个秋天56岁的臧天朔带着对生命最后的倔强和对亲人最深的眷恋,悄然离去。
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个真理:世间繁华千万种,亲情永远是最温暖的依靠。
这个用歌声打动过无数人的歌者,最终用自己的选择,给"情"字写下了最后的注解。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