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FAT国际农化制剂与应用技术高峰论坛盛大召开︱创新技术持续...

阳阳深度 2024-12-08 02:51:34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记者 王军 袁娜 现场报道

2024年11月26-27日,由AgroPages世界农化网主办的第五届国际农化制剂与应用技术高峰论坛 (2024 FAT)在浙江杭州盛大召开。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200家企业、超过350名海内外代表的积极参与,并得到了亚什兰化学(Ashland)、无锡颐景丰、澳大利亚布勒姆、南通德益、味之素农业解决方案、擎宇化工、朋泽科技、田本农化、金元糖、乐益施、浙江润禾、金旺智能科技、汉和生物、罗斯设备/ROSS、等赞助商的大力支持。

本届FAT论坛,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继续秉承了"全球化视野,本地化创新"的核心理念,并以"技术革新,市场领航"为主题,汇聚全球28位业界专家和行业大咖就制剂开发热点难点,高端制剂开发体系,创新助剂及制剂技术、飞防制剂、纳米制剂和生物制剂产品的开发及创新方案,多场景应用技术, 以及制剂及助剂行业最新市场动态及法规监管等热点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此外,会议还探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在产品发现、开发及优化中的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等,以此来激发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化制剂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FAT论坛历经5年的沉淀与发展,已成为行业交流和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之一。世界农化网总经理胡异女士为大会致辞时,形象地将农药制剂技术的发展比喻为一棵需要多元思维和跨界合作滋养的科技之树。回望FAT的发展历程,每届高峰论坛的主题都紧扣行业发展的脉搏,从前沿技术,到市场变革,再到法规监管的升级,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农化制剂行业在面对全球农业生产挑战、监管政策趋严、病虫草害抗性增强等外部压力时的适应和转型,也体现了行业内部从注重市场到追求技术创新、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再到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全方位升级和演变。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农化制剂行业在适应全球农业发展需求、环保法规趋严以及市场多元化等挑战中的不断进步和演变,也预示着行业未来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技术创新,引领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时至2024,FAT论坛已经汇集了超过一百位全球行业精英,他们在此贡献智慧、分享经验,为行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最后,胡异女士呼吁业界同仁继续携手合作,在农化制剂技术创新的道路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开启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胡异 世界农化网总经理

农化制剂技术升级策略,市场变革与法规动态

Sugata Roy, 安道麦全球制剂与递送技术总监

全球视野下,安道麦如何运用本土化制剂创新来应对行业挑战,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安道麦全球制剂与递送技术总监Sugata Roy在报告中强调了本地化制剂开发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制剂开发者在提供安全、创新、环境友好的制剂中的关键角色。他指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可持续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以及监管加强,安道麦致力于通过创新制剂实现这一目标。Sugata分享了安道麦如何通过价值创新、研发投入和专有的先进制剂技术平台来满足农民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安道麦通过每年约2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优先考虑关键市场和战略活性成分,以增加差异化、高利润产品的市场份额。公司在以色列、中国、印度和巴西设置有研发中心,并通过这些中心更好地满足本地需求和挑战。Sugata重点介绍了公司的创新制剂技术平台及其应用,包括:ASORBITAL®,SESGAMA®,AYALON™, TOV®,Effervescent Technology, RAINFASTNESS Technology ,DESIDRO®。并通过系列产品案例,如Maxentis®, Forapro®, Maganic®,Avastel, Almada®, Apresa®, Edaptis®, Agil®等,展示了安道麦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农业中的特定挑战,以满足种植者的需求并提高作物产量。

Silvio Luiz Machado,安道麦巴西研发经理

针对巴西本土市场制剂的开发,安道麦巴西研发经理Silvio Luiz Machado分享了制剂开发的5个核心挑战:多活性成分制剂的复配、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开发、生物制剂的开发、采用不同递送技术的制剂开发以及研发中心的本地化布局。Machado分享了安道麦在这些领域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开发先进的剂型来稳定多活性成分制剂,使用专用增稠剂来提高可分散油悬浮剂的稳定性,以及开发微生物和助剂的兼容性矩阵,以确保它们协同作用,从而节省制剂开发时间等等。。此外,报告还讨论了巴西最新监管政策,包括新立法法案14785/2023,以及SDA/MAPA N 1.136号法规,这些法案旨在加快农药制剂的监管流程并加强质量控制。

马国兰, 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1995年后水稻栽培方式的多样化导致杂草种群结构变得复杂,恶性杂草发生密度逐年增加,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一发展趋势,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马国兰博士的报告聚焦水稻除草剂的迭代升级与创新防治策略,她指出,我国水稻田除草剂的应用经历了从酰胺类和磺酰脲类为主,到多元时代的茎叶处理剂,再到大品牌时代的复杂变化。近年来抗性杂草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连续使用某些除草剂20多年后,抗性发展迅速,对农业生产构成挑战。在创新策略方面,马博士提出 ″一防、二早、三多″的科学防控策略,包括建立除草剂抗性风险评估机制、早期治理、多靶标除草剂应用和多种除草方法结合,以实现精准防控和减量增效,应对杂草抗药性问题,保护水稻产量和环境安全。并重点指出三唑磺草酮、氟砜草胺、吡唑喹草酯、双环磺草酮、 呋喃磺草酮、四氟咯草胺、双唑草腈、苯丙草酮、 环苯草酮、二氯喹啉草酮 、氯氟吡啶酯等创制新靶标或新作用机理除草剂成为市场重大需求。

Dr. David Calvert, 英国iFormulate, 总经理&联合创始人

英国iFormulate总经理&联合创始人Dr. David Calvert分享了农用化学品制剂行业面临的技术升级、法规变化、市场变革等新兴挑战和机遇。Dr. Calvert指出,行业正面临法规限制、可持续性发展、替代材料的选择、成本效益、产品稳定性、创新需求和复杂性管理等关键问题,他表示这些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业务增长的机会,特别强调了制剂创新在应对这些挑战中的核心作用,并分享了精准农业和智能化开发、微塑料问题解决方案,以及生物制品在润湿性、耐雨水冲刷性能,抗紫外线等方面的问题及应对方案等。

José Luis Garrido Morales,SynTech研究集团物理化学与分析方法科学专家

SynTech研究集团物理化学与分析方法科学专家José Luis Garrido Morales带来了关于全球农药制剂和助剂监管政策的深入分析报告,涵盖了欧洲、美国、巴西及其他拉美国家在农药制剂和助剂方面的法规变化。报告阐述了欧盟对辅料成分的严格审查机制,尤其是新法规574/2023对不可接受辅料成分的识别规则和标准,以及383/2021号条例对助剂中有害物质的限制,和1487/2024号法规对安全剂和增效剂的欧盟层面批准的数据要求等。此外报告也讨论了美国和巴西的助剂监管政策,包括美国环保署对农药制剂成分的审查,以及巴西对助剂的监管态度。Morales强调,面对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企业必须在产品研发阶段就重视合规性,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并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此外,选择专业可靠的合作伙伴也是应对监管挑战的关键策略之一。

李娇, 南开大学高级工程师

南开大学高级工程师李娇做了题为″农药制剂及助剂质量及性能评价体系及其在助剂、制剂研发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展示了南开大学农药化学研究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农药剂型平台的主要工作,包括飞防助剂研发、高分子助剂设计及其在农药剂型中的应用,以及常规制剂的深入研究。李老师还介绍了团队如何利用一系列先进的表征设备和方法,如高级流变仪、扩散波谱仪等,对农药制剂的稳定性、润湿铺展性能等进行测试,并建立了性能测试评价方法体系和理化性质数据库。这些成果不仅有助于助剂的表征和靶向增效剂的研发,还能指导除草增效剂的选择和桶混助剂的筛选,以及低熔点药物的物理稳定性快速表征。最后,李老师希望将评价体系应用于更广泛的农药剂型研发,并完善数据库,以期建立剂型与助剂、助剂与药物、剂型与作物之间的关系平台,实现从分子设计层面的农药制剂研发。

创新助剂技术,助力制剂产业迭代升级

Jean J. Gulka, 亚什兰全球农业化学品业务总监

亚什兰全球农业化学品业务总监Jean J. Gulka做了题为″可生物降解的多功能超级润湿剂,助力可持续农业″的报告。其重点介绍了该公司的超级润湿剂创新平台,以及其可生物降解的多功能超级湿润剂easy-wet™ 300n,这是一种非离子、可生物降解、无硅、无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植物毒性的多功能超级湿润剂。报告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展示了该产品在降低水表面张力、提高农药在叶面上的铺展和覆盖性能、以及减少飘移及提高农药效果方面的显著优势。特别是在草甘膦除草剂的试验中,添加0.1%的easy-wet™ 300n后,杂草叶片的黄化效果更为显著。该产品不仅与多种作物保护和营养产品兼容,而且已通过OECD方法301F认证为可生物降解产品,充分支持可持续农业实践。

李增亮, Indorama Ventures(银都拉玛)技术经理

Indorama Ventures(银都拉玛)技术经理李增亮展示了一种基于光合作用筛选除草剂配方和增效剂的技术及方法。这项技术通过监测施药后植物光合作用的衰减情况,能够迅速评估除草剂配方和增效剂的实际效果。该方法依托于植物生理学,预测不同方案的性能表现,有效避免了早期阶段繁琐的生物活性测试,从而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报告提到,银都拉玛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光合作用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展示了新型增效剂在提高硝磺草酮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传导方面的显著效果。他强调,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筛选效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为农药制剂的开发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这一技术不仅适用于触杀性除草剂如草铵膦,也适用于内吸型除草剂,如烯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为除草剂配方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秦敦忠博士,擎宇科技CTO&创始人

擎宇科技CTO&创始人秦敦忠博士做了 ″高浓度油悬浮剂OD粒径优化和促稳关键分散剂开发″的主题报告, 报告指出油悬浮剂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包括高浓度OD砂磨粘度大,原药质量变化、配方统一难,高浓度制剂流动性差,以及制剂晶体易析出等问题。强调开发高效、稳定的分散剂对于提高油悬浮剂性能的重要性,并针对性提出了高浓度油悬浮剂分散剂的设计思路,详细探讨了分散剂对颗粒的吸附、悬浮液体系各相相互关系、助剂与颗粒间的作用和油悬浮剂与水悬浮剂差异等技术问题。报告介绍了一款具有空间位阻分散机理的全新高效丙烯酸酯聚合物超分散剂SP-OF3497,该助剂在降低粘度、优化粒径和提高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显著增强了油悬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Nick Gooch,Pangaea Biosciences总经理

针对全球性农用化学品的抗性问题,英国Pangaea Biosciences公司总经理Nick Gooch重点介绍了其公司所开发的两大平台技术:Booster和Enigma ,这些技术旨在通过使用食品级、环保成分克服农业化学品抗性,提高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伤害。Booster技术旨在通过独特的递送系统Tardis来克服杀虫剂的抗性问题,该技术通过抑制害虫体内的P450代谢系统,有效提升害虫对传统农药的敏感性,从而恢复农药的防治效力。害虫对Booster技术产生抗性的风险较低,这为农药抗性管理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解决途径。目前,Booster™已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罗马尼亚、捷克、丹麦和英国登记,并正在亚洲和澳大利亚进行登记。而Enigma提供了一种环保的草甘膦配方,减少表面活性剂使用,可以更好的提高除草效果。报告还展示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超过300次的独立试验结果,证明了其产品在控制抗性害虫和杂草方面的效果,并概述了公司的全球专利情况、市场估值(1.12亿至6.3亿英镑之间)以及产品线,最后提出了公司寻求全球分销合作伙伴和投资者以推广其产品组合的计划。

Cédric Ernenwein, Rovensa Next全球科学技术经理

Rovensa Next全球科学技术经理Cédric Ernenwein分享了如何选择最佳助剂以提高生物制剂的性能。报告强调开发新型助剂的必要性,它们可以作为桶混助剂或生物制剂中的辅助成分,以增强活性成分的润湿性、叶片粘附性或渗透性。报告详细介绍了一种A-008-038原型″桶混″助剂的特性,包括与生物防治剂的兼容性测试结果,以及在温室和田间试验中的积极表现,得出结论,安全且有效的助剂对于微生物农药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飞防制剂&助剂的创新方案及升级迭代策略

张龙, 诺普信研发主任

近年来,中国国内飞防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同时对飞防药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诺普信研发主任张龙分享了飞防药剂的升级迭代思路及应用案例,探讨了飞防药剂从以适用性和多样化为特点的1.0时代向更加注重功能飞防化和增效化的2.0时代转变。指出飞防药剂的开发不仅要满足低粒径、铺展性、兼容性和粘附性等飞防特有属性,还要不断提升抗飘移性及安全性。重点分享了诺普信·雨燕智能 — 飞防农药配方四个升级思路:飞防药剂在高浓度低稀释倍数下的稳定性、悬浮剂粒径纳米化、飞防悬浮剂界面化学性能改进以及固体剂型配方改良等。此外,报告还涉及了国外飞防药剂登记政策的参考,特别是日本飞防农药登记的现状和要求。最后,张龙提出了企业对于飞防药剂登记的诉求,包括规范化飞防药剂管理;登记政策未定的情况下能否会考虑推出指南性文件;能否根据现有团体标准制定情况,尝试制定行业标准;探索飞防药效试验规程和试验时限:能否选取制剂产家开展探索性登记;以及合理的登记费用等。

廖科超, 无锡颐景丰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研发总监

无锡颐景丰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研发总监廖科超做了题为″飞防应用场景下桶混稳定解决方案与分析″的报告。 报告首先概述了飞防植保喷雾的特点和当前桶混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指出飞防桶混的超低稀释倍数、桶混的随意性和无序性、高盐液体肥桶混以及桶混的经时稳定性是导致飞防桶混问题的主要根源。报告通过不同分散剂与不同悬浮剂和乳油/微乳剂桶混、与不同悬浮剂和高盐肥料桶混;与不同悬浮剂+乳油+高盐肥料桶混应用实例;与不同悬浮剂、微乳剂和高盐肥料桶混应用实例;外加桶混稳定剂应用实例来验证系列分散剂的桶混效果。最后,报告重点分享了纯单酯含量的磷酸酯分散剂(如ULTRASURF 1020和ULTRASURF 1020P)和高盐悬浮剂配方解决方案(如分散剂ULTRASURF 7321),以及甲维盐及其复配产品解决方案(如分散剂ULTRASURF 1020和ULTRASURF 2170),这些产品在提高飞防桶混稳定性、适应高盐体系以及与不同肥料桶混时表现出色,从而为飞防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种子处理创新解决方案,积极应对全球微塑料问题

Polina Podobed,味之素农业解决方案研发项目主管

味之素农业解决方案研发项目主管Polina Podobed分享了主题报告《创新性成膜系统应对全球微塑料问题——环保可持续的种子包衣新方案》。报告称,面对欧盟计划在2027年禁止微塑料使用的挑战,味之素农业解决方案积极响应,致力于开发不含微塑料的种子包衣产品,以替代传统的丙烯酸聚合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报告展示了味之素如何通过研发生物可降解和水溶性聚合物来替代传统聚合物,以减少粉尘、提高流动性和种子包衣的质量。。具体的提到了一种无微塑料的成膜剂SEP221,这一创新解决方案能够与植保产品兼容,且对植物无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展现了其在环保可持续农业中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Gabriel Onaga,盈可泰 研发科学家

盈可泰研发科学家Gabriel L. Onaga做了题为″种子处理技术中的聚合物和微塑料问题″的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聚合物的基本特性,如成膜性、附着性、快速干燥和耐物理损伤等,以及这些特性如何使聚合物成为种子处理的理想选择。特别提到了DISCOTM技术,它通过增加混合浆料中的粘合剂负载来改进种子处理,同时为纳入其他技术留有空间,改善种子上活性成分的均匀分布,并提升外观。此外,报告还探讨了微塑料的环境问题,包括它们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对生态系统的潜在毒性,以及ECHA提出的关于限制微塑料使用的法规。最后,报告介绍了盈可泰提供的无微塑料解决方案,旨在实现种子处理技术的可持续性。

创新制剂技术:发色团农药分子、无微塑料封装技术及农药制剂中的晶型设计

Dr.Michael Berkovitch,MICHBERK.COM农化制剂专家

MICHBERK.COM农化制剂专家Dr.Michael Berkovitch分享了发色团农药分子的颜色动力学与稳定性策略。Dr. Berkovitch凭借其在农化制剂行业超过30年的经验,深入探讨了色彩可视化机制、发色团在决定物质颜色中的作用、共轭体系在决定物质颜色中的作用等。报告强调了环境因素如pH值变化、溶剂种类、温度等对颜色的影响,并讨论了农药分子与有机染料结构的相似性,以及这种相似性如何导致颜色变化。通过分析去质子化过程和共轭体系的变化对颜色的影响,报告提出了保持农药制剂颜色稳定性的策略,包括pH控制、制剂优化、金属络合评估、抗氧化剂添加、紫外线吸收剂使用、包装与储存、稳定性测试、监测残留溶剂的影响以及质量控制。

Marta Bonaconsa,意大利Nanomnia 公司总经理

意大利Nanomnia 公司总经理Marta Bonaconsa分享了无微塑料封装技术在作物保护及作物营养产品开发中的应用。Nanomnia专注于开发无微塑料、可持续和可生物降解的纳米、微米及宏观封装技术,以提高农用化学品的性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封装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普适性,普遍适用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病毒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螺剂)、肥料和生物刺激剂等农化产品的封装提供解决方案,以此增强农化产品的效能。

公司利用多种天然和天然衍生的聚合物材料,如多糖、蛋白质、脂类等,设计和测试创新的封装制剂,以提高作物保护和营养产品的效率和稳定性。Nanomnia的技术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环保的解决方案,减少对环境和终端用户的危害;提高农用化学品中有效成分的效能;实现活性物质的控释,降低给药频率;同时符合REACH/ECHA关于微塑料的法规要求。具体来说,公司的封装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农药(包括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的保护作用和持续释放能力,减少活性成分的降解和挥发,同时确保在环境胁迫下的性能稳定性。此外,Nanomnia的技术还实现了对农药释放动力学的精确控制,满足了特定农业需求,并且保证了制剂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物理稳定性,从而提升了农药产品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最后,Marta还分享了公司未来在微生物制剂、肽和miRNA领域的发展规划,并回答了针对其封装技术行业所关注的十大问题。

杨景翔,南开大学 研究员

南开大学杨景翔研究员就农药制剂中的晶型设计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晶型作为农药制剂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对药效、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显著影响。表示制剂难点并非仅指技术上的难度,而是许多尝试后仍难以解决的问题。报告通过分析农药制剂开发中的关键难点,如药效不稳定、晶体生长、原药膏化和原药分解等制剂难点,针对性提出了通过热力学稳定的晶型、通过共晶提高熔点以及通过晶体结构调控来增强分子间作用和保护反应位点的解决方案。报告最后总结了通过理解晶型问题背景、探究本质原理、创新设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晶型控制和设计来提高农药制剂的效果和稳定性。

生物制剂:公牛藻、信号分子、腐植酸、合成生物学、生物化学、OD生物制剂

Carlton Heres, 澳大利亚布勒姆公司生产经理

澳大利亚布勒姆公司的生产经理Carlton Heres介绍了布勒姆公司特有的公牛藻制剂——海普乐,该制剂是一种源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寒冷海域的公牛藻的复合酶解制剂,具有耐寒性、快速生长和富含海洋营养质的特性,同时作为生物肥料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和增强抗逆能力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Carlton在报告中还详细介绍了布勒姆公司的复合酶解生产工艺,该工艺在温和条件下精确降解细胞壁,在释放活性物质的同时能够保留其功能的完整性。此外,Carlton还深入阐述了″海普乐″在生物刺激、系统抗性诱导、营养供应和微生物群落构造等共生协同机制,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海普乐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潜力。

Dr.Lucie Reinišová,Fyteko 制剂科学家

Fyteko制剂科学家Dr.Lucie Reinišová做了题为″生物刺激素制剂的开发挑战及应对方案″的报告。报告概述了生物刺激素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原材料的多样性、属性不一致、无法保证化学稳定性以及监管框架不明确等。报告展示了Fyteko的信号分子技术,这是一种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全球80多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且与微生物和生物分子具有优异的兼容性,对人类和环境安全,符合美国有机农业标准。Fyteko的制剂能够通过其独特的单分子方法、高性能定制制剂、卓越的兼容性与稳定性、以及提高全球作物产量的可持续和安全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报告还介绍了Fyteko的产品线,包括Nurspray ®、Nurspray®HC、Nurseed®HC、 Nurseed®MAX等,这些产品在降低表面张力、提高润湿性和稳定性, 以及卓越的兼容性方面表现出色。田间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产品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性能方面效果显著,特别是在玉米、大豆、番茄和辣椒上的应用,凸显了Fyteko制剂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作物产量和性能方面具有优秀潜力。

童雷霆,西安田本农用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执行总监

西安田本农用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监童雷霆分享了题为″TBIO HK材料研究与功能性产品研发系统″的报告。田本农化专注于发现新材料及其功能,尤其是以HK代码为代表的腐植酸材料。报告详细介绍了田本在TBIO HK材料研究与功能性产品研发方面的进展,包括对腐植酸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团的研究、传统和现代工艺提取方法、以及通过高温高压解构、超声波处理和纳米技术改性来优化腐植酸的性能。最后,报告展示了田本农化基于功能性材料开发的成熟产品,如TBIO HUMICA、HUMAS、ACME、ASALIS和AGUARETENCE等,这些产品旨在提高作物抗逆性、促进生长,确保作物经济产出最大化。

龚道勇,重庆大学博士,广西科学院汉和生物合成生物学课题组组长

汉和生物龚道勇博士做了关于″合成生物学开发功能性氨基酸以及寡糖助力制剂创新″的主题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汉和生物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包括5-氨基乙酰丙酸(5-ALA)、褐藻寡糖(AOS)、γ-氨基丁酸(GABA)和β-氨基丁酸(BABA)等生物活性分子的生物合成路径、生产工艺、功能研究以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强调了这些生物制品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肥料和农药利用率、增强作物抗逆性以及提升农产品品质方面的显著效果,并展示了公司在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和基因编辑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应用。

Antoine Levy, Abellio公司制剂咨询师及创始人

Abellio公司制剂咨询师及创始人Antoine Levy分享了生物化学制剂在农业科技中的兴起,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报告探讨了生物化学制品,包括新型活性成分如肽、RNAi和植物提取物的开发,以及这些新成分在制造工艺、稳定性、田间应用和监管方面的挑战。深入讨论了生物化学农药的生产过程,强调了稳定性、储存和提高田间效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缺乏外部信息的情况下开发新产品的策略,并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制剂策略优化,提升这些新型生物化学农药的稳定性和应用效果,为农业科技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和实践指导。

Brittany Nordmark, Certis Biologicals 高级制剂科学家

Certis Biologicals 高级制剂科学家Brittany Nordmark发表了关于多场景油悬浮剂OD生物制剂开发的主题报告。Nordmark探讨了在开发适用于沟施和叶面使用的液体生物农药时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针对疏水性活体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问题。强调理想剂型的特性,包括低成本、长保质期、无细胞毒性和发芽抑制等,并比较了四种常见的生物农药剂型,确定可分散油悬浮剂为最合适的剂型选择。报告深入探讨了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剂要求和挑战,并分享了选择合适的载体、表面活性剂和增稠剂的经验。最后,报告通过生物测定案例展示了制剂对黄瓜植株的植物毒性和发芽抑制的影响,为生物农药制剂的科学开发提供了实践指导和深刻见解。

大数据、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等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Amit Noam, Lavie Bio 公司总经理

Lavie Bio是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促进和加速农业微生物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创新力量代表。Lavie Bio 公司总经理Amit Noam做了题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农业生物制品发现和优化中的应用″,其重点分享了Lavie Bio依托其专有的″AI+生物学双轮驱动平台″BDD技术平台来发现、优化和开发新型生物刺激剂和生物农药产品,能够从数以万计的微生物中筛选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菌株,优化并转化为商业产品,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Lavie Bio的目标是每1-2年向市场推出一款新产品,目前公司有8个产品处于不同开发阶段,其中2个已上市。Noam进一步透露了Lavie Bio的未来产品线,包括LAU321和LAV311等,这些产品针对小麦、大豆、果蔬的霜霉病、晚疫病以及部分生物杀虫剂市场,展现了公司在农业生物制品领域的创新能力和行业领导地位。

曹冲,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研究员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曹冲分享了机器学习在功能助剂筛选中的探索与应用。报告指出,通过研究农药雾滴在靶标作物叶面沉积的关键影响因子,包括粘附力、接触角和动态表面张力,团队首次提出雾滴与叶面间的粘附力是决定雾滴沉积的主控因素,并明确了接触角和动态表面张力对雾滴沉积的影响规律。基于这些理化性质,他们构建了一个包含1700条数据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选择了五种经典算法进行训练和预测,最终发现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准确率均超过90%,其中决策树模型表现最优,准确率达95%。通过特征重要性分析,确定了影响雾滴沉积的关键因子顺序为粘附力>接触角≈表面张力。该研究不仅为农药助剂的筛选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农药减量增效和精准施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纳米农药新剂型、质量表征体系,及产业化应用与发展路径

王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王琰研究员分享了纳米农药新剂型的创制与产业化应用。报告重点介绍了纳米农药的新剂型类型(包括水基化纳米制剂,纳米混悬剂,纳米微囊剂,纳米微球和纳米固体分散体)及其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这些新剂型旨在解决传统农药剂型的局限性,如难溶性、粗颗粒和不稳定性。报告还展示了团队在这些新剂型研发上的成果,包括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持效期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报告还探讨了环境响应控释技术,如温度响应、湿度响应和光响应农药递送系统,这些技术能够根据环境条件智能释放农药,提高农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最后,报告提出了双负载纳米农药递送系统的概念,这种系统能够同时携带两种或以上的有效成分,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减少农药使用量。报告还展望了纳米农药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化应用前景。

杜凤沛,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杜凤沛教授深入剖析了纳米农药的质量表征与产业化发展路径。杜教授提到,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在纳米农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他同时也指出,纳米农药领域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理化控制指标的精确确定、释放完整性的保障、缓释效果的优化以及施药技术的创新。在剂型评价方面,杜教授认为纳米农药首先应满足传统农药制剂的标准,其次要确定其粒径符合纳米级别,并确认活性成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在产业化方向上,杜教授认为纳米水悬浮剂、纳米水分散剂、纳米乳等剂型是未来产业化的可行方向,并强调了提高剂量传递效率的重要性。

FAT 2025大会已在筹备中,欢迎咨询合作机会!

袁 娜

邮箱: grace@agropages.com

电话/微信:15505713266

2024 FAT 精彩瞬间

0 阅读:0

阳阳深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