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前6期为何名将辈出,后17期却再难出名将,这是为何?

文文研习历史 2024-03-25 01:19:52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所军校对于中国近代史是有着巨大作用的,他从1924年开始创办到1949年停办,中间仅仅只有25年,但是这所学校却培养了无数的军事人才,甚至我军史上很多的开国将领都是出自于这所军校的,这所军校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总共开办了23期,培养了很多的军官,然而在这之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黄埔军校的前6期可以说是将星如云,在东征北伐、中原大战乃至之后的抗日战争之中都有这些黄埔名将的将领。

如黄埔一期的杜聿明、王耀武,黄埔五期的张灵甫等等。

然而自黄埔六期之后则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之后的几期很难出现像杜聿明、王耀武这种名将了,那么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何黄埔军校之后如同断崖式下跌呢?

1917年,列宁在圣彼得堡推翻了沙俄政权,建立了苏维埃,十月革命结束。

列宁的成功给了孙中山先生启发,他意识到必须要给革命家培养属于革命的军事力量,于是就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先后组建了一文一武两所院校,武的就是黄埔军校,文的就是国立广大大学。

当时国内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孙中山先生寄希望于这所军校的先生能够忠于革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可以说,孙中山先生为了黄埔军校是呕心沥血,甚至从国外挖掘了很多的教官来给学生上课,在这之后东征北伐之中,黄埔学生有很多确实为革命付出了所有。

然而,为何之后的学生质量明显不如前6期呢?

首先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两党合作的破裂,黄埔军校可以说是两党一起合作的成果,当时的军校之中有很多的教官和学生后来也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将帅,诸如叶帅、聂帅、林帅、徐帅、陈赓大将等等都出自于黄埔军校。

然而,随着孙中山先生的离世,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老蒋当时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图谋,开始在各个领域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黄埔军校之内很多的我党学员以及左倾的学生要么被赶走,要么被残忍杀害,而一些采取中立的学员和教官看到这个结局也不想加入这漩涡之中,最终选择离开。

自此之后,黄埔军校则成为了老蒋的“一言堂”,这帮助他日后在军事上确立了他的权威,可是这却背离了当初孙中山先生建立黄埔军校的初衷,而自此之后的学生加入黄埔军校效忠的也不是革命,而是单纯效忠蒋校长,学生们也只能效忠蒋校长。

也正是因为受此影响,原来生机勃勃的军校开始变得死气沉沉,再也没有之前那种进取心了。

也正是因为蒋校长的影响,之后加入的学生已经没有了信仰,而是纯纯是唯利是图。

其次,黄埔军校前六期虽然教学时间很短,可是他们当时有发挥的空间。

黄埔军校成立时候,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都不稳定,首先陈炯明背叛了革命,让革命党一下子陷入到危机当中,而此时中国北方是军阀林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就在这种背景之下,学生们有了自己发挥的空间,他们利用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战场上。

此时他们面对的对手是国内的军阀,战争强度没有那么高,学生们可以从中迅速积累经验。

然而等到之后形势就不一样了,此时他们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虽然日本鬼子的陆军当时放到世界上确实一般,可是在亚洲确实顶尖的存在。

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见识过日本鬼子的战术,等到见识到的时候,日本鬼子强烈的炮火已经砸下来了,他们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就死在了战场上,也就没有办法扬名立万了。

所以从这就不难看出为何到了后17期的时候学生质量不比前六期,一个是没有相应的平台了,另一个则是因为缺失了信仰,生源下降了不少,校园之内缺少了生机,也让这些学生没有了进去之心。

0 阅读:7

文文研习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