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疯老太”,花6千万建瓷宫,自己住7年草屋,没给子女留一分

盖说社会 2024-08-27 13:01:12

耗费自己毕生的积蓄,甚至不惜负债,只为建造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房子”,你愿意吗?

2012年,一位86岁的老太太,竟在独自一人的深山中,建起了一座由陶瓷制成的“宫殿”。

而为了建起这座“宫殿”,她不仅将自己的积蓄都投了进去,甚至还因此借了外债,更是与儿女们断绝了来往。

结果建成后,她竟然将这座“宫殿”送了出去。

那么,这个老太太为何要在深山中建起一座“宫殿”?她又为何要将这座“宫殿”送人?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新华网】发布(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陶瓷之都的奇女子

1938年,余二妹出生于景德镇一个普通的陶瓷工人家庭。

当时,她的父亲是一名资深的制瓷工匠,而母亲则是一位巧手的瓷器绘画师。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余二妹从小就耳濡目染,对陶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余二妹

12岁那年,她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陶技艺,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余二妹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陶瓷工人,还逐渐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陶瓷收藏家。

利用休息时间,她常常会到各地寻访名窑,搜集各式各样的瓷器。

余二妹与陶瓷

渐渐地,她那间不足20平米的小屋,竟被各种珍稀瓷器给塞满了。

为此,邻居们都笑称她的家是个“迷你瓷器博物馆”。

而余二妹对陶瓷的热爱,不仅体现在精湛的制作技艺和痴迷的收藏行为上,更体现在她对每一件陶瓷作品的珍视之情。

余二妹家中的陶瓷

在她眼中,每一件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都凝结了制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她常常通宵达旦地研究一件瓷器的纹路和釉色,试图解读其中蕴含的故事和情感。

陶瓷

一个疯狂的梦想

2000年,已经62岁的余二妹在一次天津之行中,参观了当地一处由瓷器建成的房子。

这座独特的建筑,深深震撼了余二妹。

在房子中,墙壁、屋顶、地面,甚至连家具都是用各种瓷器拼接而成,色彩斑斓,美轮美奂。

陶瓷建筑

此刻,余二妹心中竟萌发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为什么不在景德镇,这个中国陶瓷的发源地,建造一座更加宏伟的陶瓷宫殿呢?

这个想法一经产生,就如同星星之火,在余二妹心中越烧越旺。

随后,她开始日夜构思这座瓷宫的模样:它要有气势恢宏的大门,要有青花瓷铺就的屋顶,要有五彩缤纷的陶瓷墙壁,要有精美绝伦的陶瓷装饰……

余二妹要用这座瓷宫向世界展示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要让它成为景德镇新的文化地标。

回到景德镇后,余二妹立即着手准备建造瓷宫的计划。

她选择了景德镇郊区的一片荒地作为建造地点,并亲自绘制了设计图纸。

余二妹的“瓷宫”

然而,困难很快接踵而至。

首先是巨额的资金问题,按照余二妹的设计,建造这座瓷宫需要上千万元的资金。

而为了筹集资金,余二妹变卖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和收藏,还向亲朋好友借了贷。

可即便如此,这些钱仍然是远远不够,为了筹集资金,余二妹甚至还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各式各样的陶瓷

这使得余二妹与家人的关系开始急剧恶化。

其实,早在余二妹刚提出建造瓷宫的计划时,就曾遭到家人们的一致反对。

他们认为余二妹年事已高,不应该再操心这样的大工程。

余二妹

况且建造需要巨额资金,风险很大。如果失败了,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

但余二妹的决心已下,她坚信自己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最终,余二妹与家人决裂,独自搬到了瓷宫工地旁的一间简陋草屋,开始了长达7年的艰苦奋斗。

“瓷宫”

七年草屋的坚持

2005年,74岁的余二妹正式开始了瓷宫的建造工作。

为了节省开支,她搬进了工地旁的一间简陋草屋,开始了长达7年的艰苦生活。

这间草屋只有不到10平米,屋顶和墙壁都是用草和泥巴糊成的,十分简陋。

屋内只有一张简易的木板床,一个小桌子和几个凳子,连个像样的厨房都没有。

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余二妹却丝毫没有怨言。

从搬运砖瓦到指导工人,从设计图纸到选材定色,她事事亲力亲为。

余二妹与她的“瓷宫”

为此,她常常一干就是一整天,中午只匆匆吃个便饭,晚上则在图纸上修修改改到深夜。

在建造瓷宫的过程中,为了节省开支,年迈的余二妹竟亲自上阵铺瓷砖,亲自爬上脚手架安装瓷器。

而为了让瓷宫呈现最美的效果,余二妹选用了大量珍稀瓷器,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古瓷片。

古陶瓷碎片

在此期间,如何将各式各样的瓷器拼接成型,并确保整体牢固和美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余二妹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研究,和工人们一起研究对策。

对此,许多人不理解余二妹的“痴迷”,在她背后指指点点,说她是“疯老太”。甚至有人怀疑她是在圈钱,故意哄抬陶瓷的造价。

余二妹

面对这些流言,余二妹选择了沉默。

她选择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瓷宫建设中,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初心。

七年的时间里,余二妹的生活极其简朴,她的草屋里只有一张简陋的床和几件必需品。

余二妹

即使在寒冬腊月,她也只是在草屋里添加了几层草垛来御寒。

同时,她的饮食也十分简单,常常是一碗稀饭配咸菜度日。

但即便如此,余二妹依然每天精神抖擞,全身心投入到瓷宫的建造中。

余二妹“瓷宫”内部

一位老人的文化坚守

终于,在2012年,历时7年、耗资6000多万元的瓷宫终于竣工。

这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瓷宫,使用了6000多万件陶瓷制品,包括碗、盘、瓶、罐等各种器皿。

瓷宫内部装饰精美,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陶瓷艺术殿堂。

瓷宫的每一个角落都凝聚着余二妹的心血。

从大门的龙凤呈祥图案,到内部的山水画廊,再到屋顶的青花瓷瓦,每一处都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精髓。

特别是中央大厅的巨型陶瓷浮雕,描绘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史,成为了整个瓷宫的点睛之笔。

“瓷宫”中央

走进瓷宫,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瓷器世界。

大厅的地面是由上万片精美的瓷砖拼接而成,形成了复杂的几何图案。

“瓷宫”上的陶瓷装饰

墙壁上镶嵌着各种珍稀瓷器,从宋代的汝窑、官窑,到明清的青花瓷,应有尽有。

天花板上悬挂着由瓷片拼成的巨大吊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瓷宫的新生

可令人没想的是,瓷宫建成后,余二妹竟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将这座瓷宫无偿捐赠给了国家!

而很快,瓷宫被评为2A级景区,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不仅成为了景德镇新的文化地标,也为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瓷宫

对于余二妹的这一决定,许多人都感到不解。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将瓷宫留给子女,她却说:“瓷宫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所有热爱陶瓷的人。我希望更多人能来这里,了解陶瓷文化,感受陶瓷之美。”

这份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瓷宫”内部

然而,瓷宫的建成并没有为余二妹带来安逸的晚年生活。相反,她还背负着巨额债务。

但即便如此,81岁高龄的余二妹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她继续着自己的梦想,计划扩建陶瓷建筑群。

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还清债务,不给子女留下负担。

结语

余二妹的故事,是一曲对梦想的赞歌,是一篇文化传承的华章。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情怀,什么是坚持不懈的精神。

余二妹

虽然她被称为“疯老太”,但她的“疯狂”却让一座瓷宫拔地而起,让中国陶瓷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余二妹这样的“疯子”,用他们的热情和坚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温度和深度。

信息来源:

新华网——耄耋老人的陶瓷博物馆梦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6/28/c_129094659.htm

信息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圆梦,多晚都不晚

https://feiyi.gmw.cn/2021-04/07/content_34745236.htm

信息来源:新华网

0 阅读:3

盖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