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使李嗣业青史留名的,正是那一场扣人心弦的“香积寺之战”。
至德二年九月,唐军为把沦陷的都城长安从叛军手里夺回来,果断在长安西南的香积寺一带主动展开猛烈进攻。在这场战役中,郭子仪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极具威严的统帅气质掌控中军,对全局进行统筹安排。英勇的李嗣业所部承担起前军的重要任务,王思礼所部作为稳固的后军,全军加起来有15万人,他们要打败的是由安守忠、李归仁率领的10万叛军。
战役刚开始,叛军就使了个狡猾的招数,想靠着诱敌深入的办法把唐军的阵势搞乱。他们先让精锐的骑兵当先锋,凶巴巴地朝唐军冲过去。不过,受过良好训练的唐军很快用箭阵去抵挡,叛军骑兵的第一次冲锋没成功。这时候,叛军骑兵假装败退,打算引唐军去追。唐军骑兵一瞧,毫不迟疑地从左右两边包抄着追上去,他们劲头十足,一心要把叛军一下子消灭掉,慢慢地靠近了叛军的营地。
然而叛军是早做了打算的,他们的步兵很快变换阵形,死命地阻挡唐军骑兵。同一时间,先前假装战败逃走的用来诱敌的骑兵,猛地掉转方向,朝着追击的唐军骑兵发起了猛烈的反攻。受到叛军这意想不到的两重打击,唐军的骑兵队伍受到严重损伤,最后被打垮了。
紧接着,叛军像潮水一样大量涌来,不断逼近,使得唐军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当时的局面十分混乱,没了骑兵的唐军,就好像没了牢固的翅膀一样,差一点就被叛军给完全打败了。
在这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李嗣业毅然站了出来,彰显出了超常的勇气与无畏的决意。他亲自脱去衣服,手拿陌刀,拼命杀敌,那模样仿若战神降临,眨眼间就砍杀敌军十几人。在他后边,汇集着两千名唐军步兵,他们受到李嗣业的英勇激励,立刻跟着他一同向前行进。他们的脚步沉稳有力,恰似一道牢不可破的城墙,缓缓向前推进。
在这道由铁甲、陌刀以及长柯斧构建的坚固防线跟前,就算叛军投入大量兵力去包抄和阻拦,也难以遏制唐军坚决向前推进的脚步。就算是遭遇叛军的层层包围与疯狂进击,他们的前行态势也没有出现半点迟缓。
没过多久,唐军最后的预备队唐将仆固怀恩所部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如雷霆般迅猛地将叛军侧翼的包抄队伍击败,仆固怀恩更是冲在前面,奋不顾身地脱掉自己的铠甲,带领骑兵朝着叛军的步兵阵形发起了强烈攻击。他和“从贼营背后出击”的李嗣业互相协作,构成了前后夹攻的局面,给叛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凭借李嗣业、仆固怀恩等将领的奋勇作战,还有全体唐军将士的坚毅拼搏,最终李嗣业顺利挽救了几近崩溃的唐军,大唐成功获取了收复长安战役的关键胜利。此场胜利不但让唐军士气大振,也给大唐的复兴筑牢了根基。
香积寺之战完结后,成功把长安夺回的唐军,士气那是大大提升,紧接着就不停歇地朝着洛阳进发。可能是之前在战场上得到了许多战马,本来就自己买“宛马”来骑的李嗣业,仔细挑了一些骑术厉害的士兵弄成了精骑,带着他们在自己身旁打仗。
至德二年十月四日,距离长安成功被收复还没满一个月呢,新店之战就开始了。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唐军的情况还算可以,然而因为在香积寺之战里损失了好多精锐的步兵,致使他们攻坚的能力变得特别差。经过一番激烈的陆地战斗后,唐军还是没办法打破叛军那牢固的防线,只好尽量维持着秩序,慢慢地往后撤退。
军队往后撤退了好几里,就算是平日里训练有素的唐军,这时候也没法避免地出现了“王师混乱,几乎没法作战”的情况。就在这极其危险的时刻,李嗣业又一次作为骑兵将领站了出来。他就像黑暗里的一束亮光,尽力扭转危局,拯救即将倾倒的大局。他带着精锐的部队坚决地冲了出去,对敌军展开了强有力的攻击。
原本部署在战场外围的回纥骑兵,跟上次一样,从侧翼快速冲进叛军的队伍里。他们和李嗣业带领的部队互相协作,一起把叛军打败了。
就这么着,李嗣业第三次把唐军给救了,帮大唐顺利地夺回了长安和洛阳这两个京城。可是呢,命运老是变化莫测。常言说将军很可能在战场上丧命,在唐军夺回两京一年多以后的相州战斗里,身穿沉重铠甲的李嗣业倒霉地被飞箭射中了。随后,受伤后在营帐里歇息的他,一听到军队里的金鼓声音,引发了应激的反应,箭伤破裂开来,血不停地流,最后没法治好死了。
这位三次把大唐军队从危难中挽救出来的名将,竟以一种让人觉得荒诞可笑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璀璨且英勇的一生。他的离世,对大唐而言是重大的损失,然而他的英勇行为和永恒精神,会一直镌刻在历史的岁月里,鼓舞着后来许许多多的人。
正史所载,可惜了,陌刀战神——李嗣业
仆固怀恩更可惜
武将耗尽了最后的精力[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