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感情就像那些磨成面粉的麦子,历经碾磨,却始终纯粹。
我和继兄的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那年我六岁,爹娶了后娘,带来了一个十三岁的继兄。对我来说,这个突然出现的哥哥像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填补了我内心对亲情的渴望。
我从小没了娘,爹忙着生计,常常顾不上我。继兄的到来让我的童年不再孤单。他教我写字,陪我玩耍,甚至在我被村里的孩子欺负时,总是第一个冲出来保护我。
可惜好景不长,我十岁那年,爹在工地上出意外没抢救过来。工地赔偿了一笔钱。后娘一声不吭地卷走了家里的积蓄,扔下我们兄弟俩不管不顾。那时继兄十七岁,刚好高中毕业。那一年我俩成了孤儿,亲戚们没人愿意长期照顾我们。只是偶尔接济一下。
"别怕,有哥在。"这是那段最艰难时期,继兄经常对我说的话。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去镇上的工厂打工。每个月省吃俭用,就为了供我上学。
我那时还小,不懂事,只知道继兄的钱总是不够用。直到上了初中,才听说继兄高考成绩其实很好,是镇上最好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大学,他只是笑笑说:"没考好,可能是我不适合读书。"
慢慢地,我开始怨恨这个家。如果不是后娘,爹也许不会拼命挣钱出意外;如果不是后娘带来的继兄,也许爹的钱都会留给我。这种怨恨让我开始疏远继兄,除了要钱时,很少和他说话。
继兄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但从未提起。他依然按时给我生活费,逢年过节还会托人捎些土特产来。每次我都嫌弃地收下,从未说过一声谢谢。
上了大学后,我完全断绝了和继兄的联系。毕业找到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我更是把过去的一切都封存起来。在我眼里,那些都是不堪回首的往事。
遇到小慧是在一次公司聚会上。她温柔善良,很快就走进了我的心里。恋爱两年后,我们决定结婚。
筹备婚礼时,小慧问起我的家人。我支支吾吾地说只有个继兄,她却很高兴:"那一定要请他来参加婚礼!"在她的坚持下,我给继兄发了条短信。
婚礼那天,我正忙着招待宾客,突然看见继兄站在角落里。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西装,手里提着个布袋,显得格格不入。
"这是我自己种的小麦磨的面,给你们尝尝。"他递给我半袋面粉,然后匆匆离开了。看着那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面粉,我心里既失望又生气。
这么重要的日子,他就只带来这个?那一刻,我觉得不想请他来是对的。
婚后的日子过得平淡而甜蜜。那半袋面粉被我随手放在厨房的角落,慢慢落了灰。直到两个月后的那个晚上。
小慧想包饺子,发现家里的面粉用完了。她看向角落里那半袋面粉:"要不...用这个吧?"
我们打开面袋,意外发现里面藏着一个塑料袋。打开一看,是一封信,一本存折,还有一沓钱。
当我颤抖着手拆开信件时,二十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继兄的字迹依然工整:
"弟弟:你结婚了,我很高兴。这些年,我一直想把这些给你,但一直没找到机会。存折里是这些年给你攒的钱,也许对你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但这是我这个做哥哥的一点心意。
记得你小时候,总喜欢躲在我背后。那时我就在想,这个弟弟,我一定要护他一生平安。虽然后来我们渐行渐远,但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我最亲的弟弟。
如果你愿意,偶尔也回老家看看。我把老房子收拾得很干净,你要是想住随时都可以回来..."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抱着小慧失声痛哭。泪水模糊了双眼,但我仿佛看见了那个总是默默守护我的少年。
那一晚,我将所有的往事都告诉了小慧。她听完后,轻轻擦去我的眼泪:"去找哥哥吧,他一定很想你。"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车回了老家。推开熟悉的院门,继兄正在收拾院子。看见我们,他愣住了,然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哥..."我喊出这个许久未曾出口的称呼,声音哽咽。
继兄走过来,像小时候那样摸了摸我的头:"回来就好。"
从那以后,我和继兄的关系重新亲密起来。我常常带着小慧回老家,有时也接继兄来城里住。看着他慢慢变老的面容,我总会想起那半袋面粉里的秘密。
那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二十年来继兄对我不变的爱。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如今每当我们包饺子,我总会想起那半袋面粉。它让我明白,有些感情就像那些磨成面粉的麦子,历经碾磨,却始终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