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师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但是,你知道吗?许多工科生毕业后竟然想要“回炉”重造,弥补他们在大学期间未能掌握的关键能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工科生们最渴望提升的技能有哪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我国作为世界工程教育的领头羊,面临着如何培养出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工程师的挑战。然而,现实中“工科招生遇冷”、“工科理科化”、“工科毕业生就业能力失配”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核心:工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通过对31位不同阶段的工科毕业生、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和企业管理者、高校教师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沟通协作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工程基础知识、跨学科知识、工程领导力、职业认知和发展、终身学习所需的认知和能力,是工科毕业生最应该获得的学习成果。而用人单位更是强调,毕业生还应具备企业家精神,成为“链条人才”,即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有职业化实践的能力,并且能够将其扩展到未知研究领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能力供需不匹配呢?原因在于“高校、企业、个人”这一教育实践共同体在教育资源、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的协同有效性不足,导致工程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不足。具体来说,工程教育资源单一、教学模式固化、基础知识教学不扎实、高校内部的“组织壁垒”阻碍校企深度合作、缺少跨学科融合训练,以及缺少志趣和个人规划不清晰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工程教育改革需要“内外结合”,构建多主体协同的培养机制。高校应积极调动校外工程教育资源,引入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企业导师,与高校导师组成多元的一流工程教育教学团队。同时,高校应更加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质量,加强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督导,构建多维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工科生“回炉”的现象,不仅是对现有工程教育模式的挑战,也是对未来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让我们期待,通过改革,我们的工科生能够真正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