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社会上广泛关注的大数据“杀熟”问题,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将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包括算法导向正确、算法公平公正、算法公开透明、算法自主可控和算法责任落实。
此次专项行动将从即日起至2025年2月14日展开,旨在深入整治“信息茧房”诱导沉迷问题,提升榜单透明度,打击操纵榜单的行为,防范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将增强算法向上的服务,向善服务网络公民权益,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等。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规定无疑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然而,在现实中,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且手段日益高明。例如,一些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购买历史等信息,对相同产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使得老用户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此外,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导致大数据“杀熟”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网络平台上,经营者和广告客户可以通过精准的人群定位和数据分析,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而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这种差异。
为了真正制止大数据“杀熟”行为,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平台的算法应用生态日益规范。同时,也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他们了解自己可能被“杀熟”的风险,并提供更多的权利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更加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