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人鸿钧致命误判:太相信两位弟子老子元始,结果太惨烈

吕布探 2025-02-21 13:25:40

在中国古典神话巨著《封神演义》中,一场看似阐教与截教之争的封神运动,实则是天道圣人鸿钧道人与天庭之主昊天上帝的权力博弈。这场暗流涌动的较量,最终以鸿钧道人惨败、道门元气大伤告终。

究其根源,在于鸿钧严重低估了昊天上帝的权谋手腕,同时高估了弟子老子与元始天尊的格局,最终导致截教覆灭、三清决裂,甚至动摇了自己合道圣人的根基。

封神运动的导火索是昊天上帝要求十二仙首俯首称臣,这本是天庭扩张势力的试探。作为道门掌舵人,鸿钧道人却将此视为简单的"神仙杀劫",企图通过"三教共立封神榜"的形式敷衍应对。

他坚信凭借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亲传弟子的实力,足以在道门框架内完成人员更替,既保全核心力量,又给天庭一个交代。

然而鸿钧忽略了两大关键:其一,昊天上帝早已不满道门凌驾于天庭之上的局面,其真实意图是要通过封神彻底削弱道门势力;其二,女娲娘娘的突然介入打破了道门的战略节奏——当纣王题诗亵渎女娲时,这位上古正神借题发挥,以"商灭周兴"之名将封神计划与人间王朝更迭深度绑定,迫使鸿钧不得不妥协。此时的鸿钧仍未意识到,这场博弈已从道门内部事务升级为天道圣人的生死局。

鸿钧最大的战略失误,在于过度信任两位嫡传弟子。老子作为三清之首,本应持中守正,却因追求"无为而治"的表象放任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更是将私心暴露无遗:他打着"顺应天命"的旗号,实则为了庇护十二金仙渡劫,不惜破坏三教共签封神榜的规则。

从唆使姜子牙下山开始,元始天尊便屡次亲自下场——广成子三谒碧游宫蓄意挑衅、南极仙翁击杀琼霄、燃灯道人暗算赵公明,这些以大欺小的行径不断激化矛盾。

更致命的是,当西方教准提、接引二圣以"助阵"之名介入时,老子与元始竟视其为制衡截教的盟友。殊不知这正中昊天上帝下怀:西方教不仅借机渡走三千截教精英,更将道门内战推向不可收拾的境地。此时的老子还在以"化胡为佛"自诩高明,元始天尊则沉浸在打压截教的快意中,全然未察觉他们已沦为昊天上帝撬动道门根基的棋子。

作为封神最大受害者,通天教主的悲剧恰恰折射出鸿钧战略的全面崩塌。最初的通天严守师尊法旨,严令弟子紧闭洞门静诵《黄庭经》,甚至多次惩罚私自下山的门人。但随着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的羞辱、赵公明惨死钉头七箭书、三霄娘娘命丧元始老子联手围攻,这位截教之主的理智终于崩溃。

诛仙阵与万仙阵的接连摆出,标志着通天彻底踏入昊天上帝预设的陷阱。四圣围剿诛仙阵时,鸿钧仍寄望于三清情分,却不知元始早已与西方教达成利益交换;万仙阵中截教精英尽出,却被西方教坐收渔利,三千红尘客被渡,随侍七仙四散凋零。当鸿钧终于现身收拾残局时,曾经"万仙来朝"的截教已十不存一,而这场惨烈的内战也让阐教十二金仙修为尽失,道门整体实力折损过半。

鸿钧道人最后的现身,暴露了这位合道圣人难以承受的代价。原著中他服下陨圣丹仍要叮嘱三清"此丹炼就有玄功",实则是天道反噬的具象化表现——当圣人强行干预既定因果,就需承受大道本源的冲击。正如星系运行自有其轨道,鸿钧为平息三清恩怨踏足红尘,等同于以肉身阻挡星辰洪流,这种违背天道规律的行为,必然导致其与大道融合出现裂隙。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权力格局的颠覆:经此一役,昊天上帝不仅获得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充实天庭,更借西方教东进之势形成制衡;而道门三清离心离德,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实为被迫妥协,元始天尊的阐教再难恢复元气,通天教主则彻底退出权力核心。鸿钧"一道传三友"的辉煌,终究败给了昊天上帝"驱虎吞狼"的权谋。

1 阅读:119

吕布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