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济南军区工程兵副主任田长华忆参加长征:背着铁锅翻雪山过草地

赵连军探史 2025-02-06 22:58:52

原济南军区工程兵副主任田长华

背锅走长征——访老红军田长华

李金陵

原山东省军区顾问、老红军田长华,是四川省安岳县人,1935年3月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四军军部特务队当炊事员。

81岁高龄的田老,高大魁梧,耳聪目明,当老人向记者讲述60年前的那段难忘经历时,时而侃侃而谈,高歌吟唱;时而娓娓道来,如诉如泣。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经过短期休整,即开始爬雪山过草地。红军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叫夹金山。夹金山位于四川西部毛尔盖之南,海拔数千米,山上有陡峭的悬崖绝壁,厚厚的积雪掩盖着深深的山谷。

田老说:我当时在四方面军保卫局特务队炊事班当战士,刚开始爬山的时候,我的劲头很足,把自己简单的行李放在大铁锅内,背着大锅一直紧跟着部队前进。我虽然人高马大,身体很棒,但由于高山缺氧,又背负铁锅,爬到半山腰就感觉不行了。山上虽然很冷,我却感到头晕眼花脸发烧。班长见我上气不接下气,脸很红,摸摸我的额头又很热,就把锅从我身上接了过去,背在自己身上。班里的同志赶忙扶着我走。雪山上不时出现险路、陡壁,两人一块搀扶着走很困难。渐渐地,我和扶我走的小赖掉了队,我呼吸越来越困难,一步也挪不动了,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小赖死活不让我坐下,使出全身力气拽着我走。过雪山时一停步坐下就甭想再站起来。幸好,这时遇上了保卫局的黄管理员,他带着几匹马为部队机关和首长驮帐篷。看到我们这种情况,黄管理员叫我拽住马尾巴走,小赖则在后面推着我。眼看着我连马尾巴也拽不住了,黄管理员就把自己的炒面喂给我吃,小赖又喂了我一些生姜水、辣子水。肚子里有了食物,身上就有了热量,也就有了点力气,喘气也顺了许多。我死死地拽住马尾巴,他俩在我背后推着我前进,不久就到了山顶。我们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啊!山上空气稀薄,严重缺氧,不能停留,也不能多说话,紧接着,大家就下山了。下山比上山要省力多了,人也不像上山那样气喘了。下到半山腰,看到前面部队留下一些火堆,黄管理员就叫我们围着火堆休息一下,用茶缸在火堆上烧开水,用他最后的一点炒面泡了一碗稀面糊,三个人分着吃了,然后继续下山。天黑时,我们赶到达维村。就这样,在黄管理员和小赖的帮助下,我终于翻过了夹金山,找到了自己的部队。

我跟随部队翻过夹金山后,在达维村休整筹粮,然后继续北上。我的病好了,又抢着背起了炊事班的大铁锅。大约走了一周的时间,到达打鼓山下的打鼓村。就在部队做登山准备的时候,特务队的肖队长让我和炊事员张金荣留下照顾保卫局各单位一些患病体弱的同志,待后面的收容队来了,再跟上一起走,设法归队。于是,我们就留在了打鼓村。这里是藏民区,由于藏民不了解红军,把粮食都埋了起来,人也跑了,甚至还在森林里和隘口处向我们放冷枪,敌人的骑兵也常常袭击我们。我和张金荣商定,无论多么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我和张金荣一天到晚不是去找粮食,就是去剜野菜,尽心尽力地照顾这十几个伤病员。由于一无粮,二无药,几个重病号眼看着不行了,我们天天盼望着后续部队的到来。虽然我俩尽了心,几个伤势很重的同志还是陆续牺牲了。我们难过极了,流着眼泪掩埋掉战友的尸体。特别是我们炊事班的小赖牺牲的那天,我实在无法控制,跑到森林里放声痛哭了一场。十几天后,后续部队的收容队终于来了,接收下幸存的七八个伤病员。我们又跟随部队北上,并在到达毛尔盖时,终于追上了特务队,胜利完成了任务。

毛尔盖北面是草地,茫茫几百里草地要走十天半月。草地里没柴烧,每个人都多背上几十斤干柴。从毛尔盖出发的时候,我们几个炊事员背的背,挑的挑,每个人的负担都在七八十斤以上,我又背上了大铁锅,和同志们一起踏上北上抗日的征程。

开始进入草地的时候,炊事班的同志们情绪都很高。大家都和我争着背大锅。我们的负担重,走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更需要加倍小心。

1935年8月,我们到达了四川西北的巴西,胜利地走出了草地。就在这时,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春又命令我们回过头南下。我们又一次过草地、爬雪山,向川康边界的天全、芦山地区进军。

百仗关一役,红军损失很大,我们被迫向丹巴、道浮、炉霍、甘孜退却。后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经过二次北上,再爬雪山,三过草地,终于在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于会宁会师。

长达19个月的艰苦征程,大部分时间我都背着大铁锅,一直背到党中央、毛主席所在地陕北延安。(《联合报》1996.11.13)(选自李金陵著《重读昨天》)

链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