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花心社 (ID:hxtalk)出品
石泉丨作者
李北川丨编辑
百度终究还是要造车,虽然相比来说已经晚了不少。
昨日,百度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宣布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此番消息官宣,意味着百度亲自下场造车这一在行业内外流传已久的消息,最终变成事实。
这对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深耕多年的百度来说,虽然反射弧有些过长,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从造车的外部环境来看,特斯拉出货量与股价一道不断攀升,助推马斯克登顶全球首富。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强”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的股价也不断冲高,引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勃发。
种种刺激之下,包括苹果、百度、华为造车的消息,也不断发酵。其中,任正非关于华为坚决不造车的定调明朗,苹果造车已是板上钉钉,百度是否造车倒成了悬而未决之事。
但这丝毫不影响百度的股价因此受益。近段时间以来,百度股价不断攀升,市值更是重回800亿美元的高点。造车,堪称百度股价的“鼓风机”。
外界普遍认为,在百度的核心业务板块没有革命性改观的情况下,百度股价的回升,得益于资本市场对于百度造车传言的判断:百度距离下场造车,只差一个官宣。
但另一方面,在一些造车势力的眼里,百度造车消息的官宣,意味着百度从此前可利用的合作伙伴,变成了如今的竞争者,尽管对于迟缓的百度来说,这个消息公布的已经有点晚了。
以“后来者”姿态闯入新能源造车行业的百度,会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版图中的那个变量吗?
百度造车布局已久,但终究是错失先机百度造车的消息虽然姗姗来迟,但百度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早在2013年,百度就开始在北京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大事件
这一年,奥迪、福特、沃尔沃、日产、宝马等众多国际一线汽车制造厂商开始了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布局。但彼时,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人驾驶如何落到地面,前景并不明朗,正式商用更是遥遥无期。
百度此时开展的自动驾驶测试,大概率是出于战略卡位的目的。
百度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研究真正迈开步伐,是2015年。这一年12月,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成立,计划三年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化,五年实现量产。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在公开场合透露,百度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智能汽车,并与汽车制造商开展合作。
但直到2017年7月,百度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的推出,百度的无人驾驶技术才真正拿出落地的成果。此后,百度与诸多汽车制造厂商的合作进程加快,Apollo生态合作伙伴的名单中,出现了中国一汽、金龙汽车、江淮汽车、北汽、奇瑞汽车等一大串长长的名字。
这其中,也出现了吉利的身影。
在2019年7月举行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宣布与吉利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AI技术在汽车、出行领域应用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李彦宏与李书福
吉利的当家掌门人李书福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双双为此次合作站台。规格之高,众人见证。
但无论是Apollo生态的日益庞大,还是无人车量产计划的提前,百度还始终停留在为整车厂商提供无人驾驶技术、导航、人机交互等技术层面上,距离电动汽车整车的研发、制造和销售,遥不可及。
让不可能逐渐变成可能的,是吉利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的正式推出,这也是此次百度宣布下场造车,与吉利的合作能够更进一步推进的基础。
公开信息显示,吉利汽车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以硬件层、系统层和生态层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布局,拥有全球最大带宽,是全球最高效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能将汽车软件开发的时间缩短50%以上。
更为关键的是,李书福曾多次明确表态,该架构研发成功后,将向行业共享,这也使得其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可以向第三方销售电动车专用架构的品牌之一。
这种开放性,让百度与吉利的合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根据百度方面发布的消息,百度将与吉利合作组建百度汽车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出资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在智能汽车制造相关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百度方面表示。
双方的合作模式清晰明了:百度将提供自动驾驶、语音辅助和地图技术等,吉利则将提供电动汽车架构。
随着双方合作消息的官宣,百度造车终于踢出了“临门一脚”。虽然有一种“巨头只会迟到,从不缺席”的即视感,但不争的事实是,百度造车,真的有点晚了。
当下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基本形成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国际一线品牌,以“三强”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及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传统车企等多方割据的竞争态势。
“起了大早”的百度,正落入“赶了个晚集”的俗套剧集之中。
摇摆的百度,急需一张新船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初定,但变化也在随时随地发生,新旧交替之间,大盘并不稳固,百度造车的机会亦来源于此。
从百度自身的角度出发,其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涉足多年,有相应的技术储备、人才班底和落地成果,百度自是不满足于仅仅向合作伙伴输出汽车智能化技术,“为他人做嫁衣”。
况且,在资本市场,亲自下场造车,显然比单纯的技术输出,更具故事性,也更具未来想象空间。
百度造车的解决方案是,将发挥百度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基因方面的优势,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支持其快速成长。
表面上看,新能源造车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底盘架构+续航能力+智能化程度,百度都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例如,借助于自身在Apollo自动驾驶等平台上的技术积累,百度可以借此解决电动汽车智能化的问题;同时,与吉利合作,利用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来解决底盘架构的问题;同样借助于第三方供应商,解决电池续航的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百度选择借力与吉利进行合作,直接利用吉利旗下最新的纯电动专用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在曲线解决整车造车资质问题的同时,可以降低整车研发和生产的技术门槛,缩短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周期。
从汽车工业的角度来看,百度造车似乎已是水到渠成,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从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参与者,转变为一家整车制造商,百度需要跨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的多道门槛,其背后,是对百度技术实力、资金储备、研发能力、市场判断以及造车信心和决心等多个维度的全方位考量。
抛去与现有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差异化竞争考量,如何构筑完备且健康的百度汽车生态,便是横亘在百度汽车面前的一道门槛。
基于自身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所积累的用户和技术能力,从汽车智能化的角度切入,不外乎是一个好的方式,但如何构筑与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用户群体、社会公众的关系,乃至于如何参与社会公共交通,营造良好出行生态,这是一项长期且艰难的命题。
当然,这也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都需要长期面对的难题,需要众多新造车企业在新能源的风口和红利之下,长期坚守。
李彦宏与陆奇
于百度而言,造车的周期之长,考验着百度的战略定力,而这也恰恰是百度的短板所在。从早期的搜索为王,到陆奇治理下的all in Ai,再到沈抖时期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移动生态战略,战略摇摆已经成了百度身上的显著标签。
伴随而来的,是百度在追风口之路上的屡次失利。从外卖O2O、游戏,再到直播、短视频,百度屡战屡败,难有起色。如今,急需一张新船票的百度,选择了押注造车。
百度造车的新故事:是变革者,还是收割者?从汽车智能化切入,到整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百度的造车之路,必然是一场又苦又累的烧钱大战。
但这并不能阻挡百度的造车决心。
况且,在对外发布造车的消息之前,百度已在造车中收获了不少甜头。从去年12月开始,就不断有百度已经着手计划生产自己的电动汽车的消息放出。受此影响,到目前为止,百度的股价已上涨了约46%。
显然,这样的数字,对近来股价持续低迷,长久没有利好消息刺激的百度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而百度,也急需一场新的胜利,来改变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屡次错失风口和机遇的颓势,来提振士气,来推高股价,来拉高市值。
正如百度在官宣文章中所说的那样,百度将发挥自身在汽车智能化领域长达8年的经验优势,重塑智能汽车产品形态,成为智能出行时代的变革者。
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在全球汽车工业革命大潮的推动下,经过特斯拉以及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努力参与,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市场培育,到了可以收割市场红利的时候。
百度需要打一场翻身仗,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新故事,百度造车,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