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21年的时候,一位在番禺市桥的小姑娘过来咨询,他们看完保利天悦的房子之后,不知道有多嫌弃,觉得没有他们市桥好,没有他们的鸿禧华庭好,各种不满意。
显然跟他们的认知有关,他们的认知里只知道市桥好,从小在那里长大,父母也习惯了那里的风土人情,虽然这几年做生意赚到了钱,风口是踩到了,但认知却没有跟上。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买房思维,这是认知的局限性,也是牢笼思维,在哪里待习惯了就觉得哪里好,其他地方都比不上这里。
01、习惯性思维通常大多数老广都有这种思维,他们至今都不愿离开老城区,别说嫌弃番禺、黄埔、白云是郊区了,连天河除了珠江新城之外都是郊区,那些什么南沙、花都对他们来说是另外一个城市。
待在一个地方久了确实会产生依赖心理,接受了周边的环境、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很难再去适应新的地方,对其他地方是有天然抗性的。
一般事业单位的人每天都是按步就班的,收入也是定数,改变对他们来说挺难的,习惯了老破小,能住就行,对房子的要求不高。
现在的新房大多地段不好,配套一般,什么都好的又太贵,有房子可卖的人还能够得上一千万左右选个核心区去改善的,没有房子卖的那部分人群连换都懒得换,要换个总价低的得到更远的郊区去,肯定是不会去的,买不起核心区还不如留在原地,仍然享受着顶级配套。
02、参考原有标准选房带着原有标准去买新房的,很难满足得了。
过去你的老房子旁边有个很大的菜市场,新买的这个也必须得有,以前的房子周边可以跑步,新的房子周边也必须有公园,新买的这个也必须下楼就是地铁。
老的房子小高层,采光好,新的房子楼高了密度也高了,朝向不是正南正北了,那种板楼你也够不上。
其实这种人是挺多的,他们选房时好像无关价格,非得按原来的标准来,但最后发现全都买不起。
有些是外省来的,外地的房子确实比广州的房子密度要低,花园也大,带着这个标准来广州买房的,最后都去了南沙,只有南沙才能满足他们,最后住的时候才发现多么不方便,供应量又太大,出手又好难,一个比一个好。
这种情况是对自己过于自信造成的,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你喜欢的也不一定适合你。
最好是提前做个咨询,对广州的房价有个基本的了解,不然也是白浪费时间。
03、过于傲娇哪些人会傲娇呢?一个是觉得自己房子太好而错过时机的,另一个就是开发商了。
每个人都对住了十来年的房子有感情,要是没感情也不会住这么久,一旦对房子产生感情势必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而且这个决策成本是非常高的。
比如之前接触到的买家,他们的房子是在越秀区,地段学位交通都不错,但真的是太老太旧了,谁会花七八百万买这样的房子呢,一旦错过时机后面就只能不断降价了。
还有一个是珠城的,除了珠城,其他地方都看不上,但他的预算在珠城也只能选择三四线盘,楼龄20年,户型也一般,这也是没有走出来,其实现在广州好的房子很多,选择也多,又想投资又想自住,显然珠城这些20年楼龄的也不适合。
另一个说的是开发商,比如科学城的大壮、老黄埔的富颐,都是旧改盘,村里的势力太强,总觉得自己位置好,不参与市场竞争,不在乎用户体验。
市场最终会给你答案,会给你教训的,等到真正明白过来,已经为时已晚了。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还是参考七八年前的买房逻辑,比如板块轮动,掐准时机,地段论等,教你这些的人恐怕自己都抓不准吧。
04、破除牢笼思维当你在嫌弃他人时,他人也在嫌弃你。
每个人都不换,这个房子相当于失去了流通性,失去了流通性约等于没有价值,没有人认可它的价值。
只有流通才能产生价值,人和资金都流动起来,流到更好的地方,才会水涨船高,对所有人也都更公平。
一套房子住个二十年已经够久的了,也走过了它最辉煌的时候,不可能下一个机会和辉煌还属于它。
此外,你认为的习惯只是你习惯了而已,你的下一代长大了还会回来延续你的生活方式吗。
大多时候不是不能改变,而是你所设想的未来要按你的方式走下去。
这个社会不会按照你的想象去发展,也不会因为你不前进就停滞,你是放弃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成长的机会。
你参考的标准太多,会让你举步为艰,更难决策。
好好想想你在买房时是不是有以上的种种行为呢?
好了,广州买房,认准拿铁团队,全广州、全流程、全房源、全方位给你最好的购房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