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花展以“花开新天地”为主题,于黄浦新天地与上海植物园同步开启双主会场模式,以花为媒,将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今天恰逢周末,黄浦新天地会场再度迎来客流小高峰,由专业机构与医疗机构携手打造的疗愈主题花园成为焦点,市民在花影与芬芳中开启一场唤醒五感的沉浸式心灵疗愈之旅。


01
音乐疗愈“破圈”:非洲鼓敲响心灵和弦
在上海交通大学与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推出的“脑迷宫”花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音乐会”正在上演。以非洲鼓版《声声慢》为序曲,清脆鼓点与花香交织,瞬间点燃现场氛围。市民们纷纷化身“即兴乐手”,或击打非洲鼓,或摇响三角铁,或轻抚沙锤,在节奏的律动中释放压力。一位参与演奏的市民笑言:“第一次发现敲鼓这么解压,连空气里的薰衣草香都带着快乐的味道!”

“音乐疗愈的核心在于打破‘观众’与‘参与者’的界限。”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王顾赟介绍,该花园特设开放式音乐疗愈区,通过非洲鼓、手摇铃等易上手乐器,引导市民在集体演奏中感受情绪流动,“就像花香能舒缓神经,音乐的节奏也能让大脑分泌‘快乐因子’,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
02
五感沉浸“破壁”:花海中解锁情绪密码
“脑迷宫”花园的设计灵感源自大脑杏仁核——这一掌管情绪的“核心枢纽”。花园以大树为中心,环绕搭建高低错落的花台,薰衣草、迷迭香、薄荷等芳香植物与紫罗兰、鼠尾草等斑斓花卉交织成景,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安神的自然气息。沿蜿蜒小径前行,抬头可见悬挂树梢的“情绪灯泡”涂鸦装置,低头可触碰叶片上悬挂的香薰片,视觉、嗅觉、触觉的多重刺激下,焦虑与疲惫悄然消散。



更令人惊喜的是“情绪漂流瓶”互动环节。市民可捡拾飘落的花瓣与树叶,将其封存于透明玻璃瓶中,制成独一无二的干花书签。一位年轻妈妈手持“战利品”感叹:“阳光透过花瓣的纹路,像把春天装进了口袋。孩子说要把它送给外婆,说‘希望她每天都有好心情’。”这份将自然疗愈转化为情感传递的巧思,让花园成为传递温暖的“情绪驿站”。

除了黄浦区精卫中心的“脑迷宫”花园外,还有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香山中医医院、豫园社卫参与打造的疗愈主题花园,通过花卉与装置的组合呈现,加上新颖的互动体验,吸引市民关注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视力健康,以及女性成长等话题等,赋予花卉更丰富的人文意义。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张姗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