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看上杭州女子,写下一首千古绝唱,成为哄女人欢心的至理名言

小侠来了哦 2022-10-14 10:22:11

作为一个大文豪,苏轼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实在是不俗,不但与父亲和弟弟并称“三苏”,而且又一股脑地入围了唐宋八大家。

更有意味的是,苏轼还是一个蹲过小号儿、吃过牢饭的阶下囚。

极端的反差,足以说明苏轼的人生是如何的起伏不定。

不同的生存状态,对苏轼的人生追求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于是,人们忽尔看到一个聊发少年狂的老夫,忽尔看到一个墙里秋千墙外道的过客,忽尔看到一个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人。

正是这样的生活,才成就了苏轼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

按照现代人来看,苏轼的情感生活也是极为丰富的,因而才有了看上12岁少女、将其纳为妾的故事。

当然,他触景生情写下的一首千古绝唱,经过千余年的演化,竟然成了男人哄女人欢心的至理名言。

情定西湖那艘船

1071年,苏轼和当时主持宋朝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理念的冲突。

于是受到御史指责的他只能请求外放,这样,他以通判的身份来到了杭州,这一待就是4年。

到了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苏轼当然不能放过泛舟西湖的快乐。

很快的,他就与一班志气相投的文友在西湖上泛舟唱和,一洗离京的悲愤和心伤。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业最发达的时期,而与之相应的那就是娱乐活动也极为兴盛,西湖上一艘艘画舫那就是一个个歌厅舞厅。

一天,苏轼在公休时,又与几位好友坐上了一艘画舫。

这时西湖恰恰下过一场小雨,雨后的西湖美不胜收,让苏轼感到心旷神怡。

而更让他感到目不转睛的是,在这艘画舫上看到了一个如出水芙蓉的女孩。

她穿着一袭翠绿色的湖裙,略显稚气的脸上不沾脂粉,却是那样的夺人心魄。

只见这个女孩怀抱琵琶,且歌且舞,让苏轼惊为天人。

他倘佯在西湖的水波里,沉醉在女孩的歌舞中,在极度美感的冲击下,一首千古绝唱油然而生。

而其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更是被人们反复传唱,更是成为后世的男孩哄女朋友时的绝技。

这位惊艳到苏轼的女孩名叫王朝云,是一个杭州妹子。

她虽出身贫苦,但天生丽质,且聪明伶俐。

从那一日见过王朝云后,苏轼再泛西湖,一定要找她在的那个画舫,久而久之,苏轼夫人就知道了这件事。

这个开明的女子主动找到了王朝云,并说服她的老板,出钱将她除了贱藉,领进苏家,成为苏轼的侍女。

那一年,王朝云刚刚12岁。

苏轼是真的喜欢这个纤巧美丽、性格温柔的女孩,而王朝云也被苏轼的渊博才学所吸引。

在服侍苏轼夫妇的同时,开始伴同苏轼学习书法和绘画。

这样温馨的生活平静地过了五年,王朝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

然而1079年7月,一场灾难突然降临苏家。

身为湖州太守的苏东坡以“谤讪朝廷,无人臣之节”的罪名被逮捕,整个苏家被官府查抄,苏轼人生里的至暗时刻终于到来。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在大狱里被关押了130天,才在众多朋友的援助下出狱,但是随即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时苏轼家里的侍女仆人多已四散,然而王朝云却坚决不走。

实际上,她的一颗芳心早就挂在苏轼的身上。

一直到1080年5月下旬,在苏辙的护送下,王朝云才来到黄州见到苏轼。

这一次,他们分开了整整十个月,这也是两人在有生之年分开最长的一次。

也是在这一年,45岁的苏东坡正式纳18岁的王朝云为侍妾,相差27岁却两情相悦的二人,谱写出一首爱的恋曲。

这一年的七夕,苏轼与王朝云登上黄州朝天门楼。望着上天上的明月,王朝云深情地乞求“与先生永不分离”。

已渐近暮年的苏东坡感觉到了朝云对他的爱恋,以及与他别离产生的痛苦,于是心生感慨的他当即吟诵一首《菩萨蛮》,表示今后“愿人无别离”。

苏轼一家在黄州的生活是极为困苦的,作为戴罪贬谪的苏轼,是没有俸禄的。

好在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对苏轼极为尊重,他们一家才得以被允许开荒垦田,维持一家的生计。

苏轼把他们一家人开垦的那块耕地命名为“东坡”,他自己则取名“东坡居士”。

这期间,王朝云不但要操持家务,还要挽起袖子、提起衣裙,下地耕田。

然而即使生活再困苦,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王朝云就始终是充满了欢乐。

而且这种困顿的生活,一点也没有遮掩她高雅如兰的气质。

有一次她陪同苏轼参加太守徐君猷的酒宴,经太守邀请,朝云落落大方地为满堂宾客献上了三曲《减字木兰花》。

边舞边唱的王朝云,以婉转清脆的歌喉、惟妙惟肖的舞姿、清丽脱俗的面容艳惊四坐,也使得苏东坡极为骄傲。

1083年,王朝云生下了一个儿子,苏轼为他取名苏遁,乳名干儿。

这时,倍受生活捶打的苏东坡已经看破了世情。

在儿子满月那一天,他作了一首《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的直言不讳,令所有来宾都目瞪口呆。

相扶相携走完波折的一生

即使黄州的生活再困苦,但是晚年得子的苏轼和王朝云对这个孩子极为喜爱。

然而快乐是如此的短暂,1084年4月,苏轼又接到皇帝诰命,要求他到汝州任团练副使,这样苏轼一家人又不得不舍弃黄州打拼出来的基业,再次踏上旅途。

当他们一家走到金陵时,他们的小儿子苏遁没有挺过旅途的奔波,因病夭折,当时尚不足一岁。

王朝云实在无法经受这种残酷打击,她的精神大厦倒下了一半,当即就病倒在床上,水米不沾。

苏轼也是老泪纵横,他将自己的伤和王朝云的痛都写在了诗里:“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自从干儿夭折之后,22岁的王朝云因为悲伤过度,年纪轻轻的她就再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然而无论如何,生活还得继续。

好在是否极泰来,1085年,宋神宗死后,苏轼再次被朝廷召回京城,王朝云才得以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获得了一段短暂的安宁。

然而这时,苏轼心直口快的性格还是无法适应朝廷的政治生态,他又与当权的司马光进行了争论,甚至是直言司马光是“司马牛”。

有一次,苏轼在饭后摸着自己的肚皮,问身旁的侍女:你们说一说我这肚子里装着什么?

有一个侍女说,先生是满腹文章,苏轼摇头说不对。

又一个侍女说那就装着的全是智慧,苏轼还是没有认可。

这时,王朝云却轻轻地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听后坡捧腹大笑。

可见王朝云对苏轼的认识是如何的深刻,苏轼确实对当时的朝政真的不满意,那绝对是“不合时宜”。

这种不合时宜的人,又怎能做到在朝中屹立不倒。

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大学士的身份,任杭州知府。

这一次他和王朝云在杭州过了两年惬意的生活,苏轼还主持在西湖上修建了一座堤坝,一不小心成就了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

1094年,苏轼再次霉运临头。

他被贬到惠州任宁远军节度副使,然而却根本没有一点权力。

而惠州当时更是蛮荒之地,韩愈曾有“好收吾骨瘴江边”之叹。

这时的苏轼已是年近六旬,他感到自己可能是无法活着离开岭南了,于是他将家里的仆人侍女遣散。

然而朝云却坚决不肯离开,她要照顾自己的爱人,因为这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也已去世。

王朝云自愿远投蛮荒,需要怎样的决心和勇气。

由此可见,为了苏东坡,王朝云做好了付出一生的准备。

而到了惠州后,除却歌舞外,侍奉汤药、同诵佛经成为了王朝云的“新活计”。

她用自己全部的力量,给苏轼以生活的照顾和感情的温暖。

秋去冬来,风雨与共,苏轼也是真心地爱护着朝云。

他为朝云写下诗句“逐我三山去”,可以看出他并不视朝云为普通的侍妾,而是生死与共的贴心人。

在惠州的那段日子里,朝云感觉到丈夫因为“一肚皮的不合时宜”,生还中原的希望极为渺茫。

于是在一个秋日里,当忧愁无法排解的苏轼让朝云唱《蝶恋花》时,苏轼问她怎么哭了。

王朝云回答道:奴家实在是唱不下去“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句。

苏轼愁极反笑:我正在悲秋,你却伤春了。

于是两人就相携回屋,不再提唱曲一事。

后来等到王朝云病逝后,苏轼再也听不得有人唱这曲《蝶恋花》。

苏轼尊重王朝云生前的愿望,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栖禅寺的松林里,并且亲笔写下墓志铭:“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

不仅如此,苏轼还为心爱的女人立了一处“六如亭”,并在亭柱上镌刻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副楹联,记载着苏轼对于朝云的知己之情,也留存着他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回忆。

对于这个“敏而好义”“忠敬若一”的侍妾,苏东坡愁肠满结,发出“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的哀叹,并自恨“弹指三生断后缘”。

缠绵悱恻的爱情三部曲

陪着苏轼走到最后的王朝云逝去了,从此,苏轼再未娶妻纳妾,直到人生的尽头。

回顾苏轼的一生,他的婚姻生活虽然几经波折,但可以说也是充满了幸福。

苏轼一生共有二妻一妾,有趣的是,这三位女性都姓王,而且她们都同样炽热地爱恋着苏轼。

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家庭生活是琴瑟和鸣、其乐融融的。

苏轼的结发妻子名叫王弗,是他老师王方的女儿。

王弗不但长得如花似玉,而且极有智慧和学识。

当年苏轼求学的中岩书院有一座鱼池,那里的鱼儿仿佛有灵性一般。

只要人用手掌拍击山石,它们就会结伴游来,煞是好看,可惜这一奇景一直没有名字。

有一天,院长王方召集了一批当地的名人在鱼池聚会。

大家在游玩之余,决定集思广义为鱼池取名,结果想出好几个名字都不满意。

这时,青年苏轼脱口而出,这个鱼池叫“唤鱼池”应该比较贴切。

众人正在回味之时,王方爱女王弗也派使女送来她手书的“唤鱼池”三字。

曼妙少女与苏轼心有灵犀,苏轼既惊且喜,而王方则连赞“妙,妙,妙!”

大家立即请苏轼手书“唤鱼池”三个大字,刻在崖壁之上。

正是那一年,两情相悦的16岁少女王弗与19岁的青年苏轼结为了夫妻,“唤鱼联姻”成为了千古佳话。

新婚燕尔,两人琴瑟和鸣,苏轼读书时,王弗就陪伴在旁,“终日不去”,那是一段红袖添香的快乐。

苏轼惊讶地发现,王弗的记忆力非常惊人,两人一起看书,有时他都会遗忘,而王弗却能够迅速回忆起来并提醒他。

王弗还是一位“性格沉静,不外露”的女子,她不但与苏轼举案齐眉,而且侍奉公婆也极为勤谨,处理家务井井有条。

苏轼还称赞王弗“类有识者”,实际上就是王弗极善于识人。

苏轼的性格是典型的心直口快,心细的王弗就一直告诫夫君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并且每当家里来客人时,王弗都会躲在屏风后面,倾听他们的对话,然后将自己的分析告诉苏轼,以防他所交非人。

她曾经准确地辨别出一个“思想偏激”和一个有求于苏轼才急于套近乎的人,不久之后,两人果然暴露了本性。

事实证明,王弗在识人这方面确实有独道之处。

在王弗的辅助下,青年时期的苏轼避开了很多陷阱和风险。

可惜红颜薄命,两人琴瑟和鸣的生活只过了11年,27岁的王弗就留下了一个年仅6岁的儿子苏迈,因病故去。

爱妻王弗一直是苏轼心中永久的痛,即使在她去世多年后,苏轼依然沉痛地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江城子》。

“明月夜,短松冈”这一个画面,永远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爱情丰碑,而王弗这位岷江边上的奇女子更是因此让人们长久地铭记。

王弗走了三年后,苏王两家的情谊更深了,因为王弗的堂妹王闰之走进了苏轼的生活。

王闰之没有王弗听语识人的本领,也没有博闻强识的能力,但她是一个知书达礼、湿润而勤勉的女孩。

她与苏轼结合时,年仅21岁,此时的苏轼大她11岁。

然而这个看似普通的女人,却给了宦海沉伏中的苏轼以家的安稳,王闰之为苏轼生了两个儿子苏迨和苏过。

王闰之有一颗博爱的胸怀,她丝毫没有歧视苏轼的长子苏迈,而是将三个孩子一视同仁,给予一样的母爱。

苏轼称她“三子如一,爱出于天”,可以说正是王闰之的全力操持家务,才为苏轼排除了后顾之忧。

王闰之对苏轼本人更是照顾有加,每当苏轼将朋友带回家里时,她都会捧出珍藏的美酒,帮助款待朋友,让他们尽欢而散。

这使得苏轼倍有面子,因而他很骄傲地对人宣示“妻却差贤胜敬通”。

苏轼在汝阴州时,家里堂前的梅花开得极为艳丽。

当时正是月色如水,王闰之对东坡说出了一段话:“春月色胜如秋月色,秋月色令人凄惨,春月色令人和悦”。

东坡先生高兴地看着爱妻:想不到你还能做诗,你说的正是诗家语言啊。

王闰之还有丰富的农耕和兽医知识,她和王朝云一起,在东坡上辛勤地劳作,为一家老少赚取口粮。

她甚至会给家里唯一的一头黑母牛接生,而且还治好了黑母牛得的连兽医都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贤妻良母,却也没能陪伴苏轼走到终点。

1093年,王闰之也逝去了,悲痛的苏轼发出了“惟有同穴”的哭声。

之后,王朝云接过了照顾苏轼的重担,陪伴着他远赴南荒。

虽然不是妻子,只是侍妾,但是在那一段难熬的岁月里,王朝云的所作所为远远胜过了一名普通妻子。

然而丧子之痛,再加上当时惠州的湿热气候侵袭,1096年,王朝云也不得不离开她心爱的男人。

而年届花甲的老翁苏轼的霉运还没有到头,他被再次贬到更为遥远的海南岛上的儋州。

苏轼曾自嘲,一生功业在“黄州、惠州、儋州”,巨大的政治风波,宦海沉浮,贬谪流放,使他备尝艰辛。

好在有三位红颜知己,陪伴着他走完了人生绝大部分的旅程,让他的人生光彩夺目,让他能够永留史册。

文/蓝风烛尘

参考文献:

[1]邱雯,论苏轼与王朝云的爱情,惠州学院学报,2005(02);

[2]蒋凡,苏轼的三位妻侍及身世述论,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07).

0 阅读:209
评论列表
  • 2022-10-14 22:16

    那首诗在哪,你说半天你文韋里也没有

  • 2022-10-14 21:55

    请问梨花为白发,海涛为红妆是什么意思?

  • 2022-10-14 21:52

    信奉佛教,道友…

  • 2022-10-17 08:06

    45岁VS18岁,到我们这一辈终究还是违背了祖宗的决定

  • 2022-10-14 22:17

    所以我注定是个凡人!!!

  • 2022-10-14 22:03

    苏轼的笔下,杭州有这么多美食,知道是哪首诗吗

  • 2022-11-29 16:16

    “自己取'名'东坡居士”?那“轼“呢?“东坡”是号,应为自号“东坡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