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刀之战,一天被噶三次腰,危险的背后是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

昭烈名臣 2023-10-01 05:59:38

爆款这东西,的确是有点玄学在里面的,谁也无法预知下一个爆款是什么,甚至我们都有点搞不清楚,怎么突然就如此火爆。

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容易形成传播效应,很多事当你发现你周围有好几个人都在做的时候,实际上,可能早已经是彻底风靡全国了。

这方面因为学生生活方式的统一性和集体性,学生之间更容易形成某件事或某个行为的爆火,甚至能做到全国统一。

去年是孤勇者的传唱,这种超大规模的火爆程度,那种狂热的痴迷,已经再现了当年春晚级别的人尽皆知,甚至可以成为我们反敌特份子的一代密码式记忆。

小学生流行什么,也是忽的一阵风,但流行程度却相当大,比如这段时间超火的萝卜刀,最初是从短视频平台上看到的。

刚开始感觉还挺有意思的,没想到它能这么火,小学生对这个痴迷的程度,不亚于当时的孤勇者,尤其是课间嘻嘻打闹的时候,萝卜刀简直成了最有效的社交方式。

小卖部里的萝卜刀也是各种花样和大小都有,大家都觉得这东西挺好玩的,看上去幼稚,但内心却充满了欢乐。

这个时候,专家又出来扫兴了,说这个东西有危险性,这个就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塑料的萝卜刀有危险性,你这不是让人笑话吗。

如果按照这种标准,那大多数文具都有危险性,甚至是非常危险,尽管现在孩子用的东西,比起20年前,已经很非常安全了,但总有人觉的这不够安全。

以前的小孩子,上学是人手一把小刀的,是那种真正的刀,不过比较小,是用来削铅笔的,那东西可是货真价实的刀那也没说这东西有多危险呀。

但是当时的小孩子却面临着其他的批评,比如说垮掉的八零后,炸毛的九零后等等,如果你再把时间拉的长一些,就会发现,每代人几乎都被上代人叫做是垮掉的一代。

八零后那会儿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于是当年的报纸新闻,充斥的都是关于八零后的各种娇惯,直接给出的结论就是垮掉的一代。

到了九零后,这种批评的风气更加浓郁,因为九零后的生活,已经变得开始富足,人的思想也更加独立,讲究个性十足。

对九零后的批评不仅是各种看不惯,垮掉的一代,杀马特,那个时候感觉九零后要是进入了社会,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妖风呀。

对于零零后,之前的评论简直没法看,完全就是温室里的花朵,担不起任何的责任,感觉零零后要是出来工作,那天就要塌了。

结果事实都被啪啪打脸,尤其是被批评最多的九零后,事实上他们出来工作之后,表现的非常优秀,他们早就不再是孩子,有些已经成了所在领域的中坚力量。

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看不惯和担忧,其实一直都存在,这本质上属于代际差异,尤其是这些年,中国不但经济发展快,人的思想更是变化大。

尽管上代人总是喜欢批评下面的小孩子,但是有两个趋势很明明显,这两个趋势的背后,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个就是萝卜刀的问题,从大的趋势看,小孩子的生存环境,毋庸置疑的是越来越安全了,这种安全甚至有点过了头,是朝着绝对化的方向发展。

七零后八零后成长环境,现在想想简直危机四伏,上学带刀的,带板砖的,放血打架的,那身上动不动就会挂点彩,这在当时都很普通。

很明显,现在的学生安全系数要比当年高太多了,这个当然是好事,但凡事都不能绝对化,要说萝卜刀有危险,那用了几十年的,用小刀削铅笔这事儿该怎么说。

重视安全的背后,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少,大家都很重视这一块,但也绝对不能矫枉过正,适当的玩乐和对抗,本身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另一个趋势就更好的,那就是随着新生代的不断成长,国民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了,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我们不能单纯的批评那些老人,因为仓廪是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你要是经历过吃不到,饿肚子的童年,估计也会抠门到极致。

新生代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很明显素质是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对于个体而言,他们更勇于表达自我,敢于向社会不公平的事情开炮,比如说零零后整顿职场,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特殊经历,也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困境,我们不必过分担心,也不要矫枉过正,一切都是大势所趋,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

1 阅读: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