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角很有趣,是解放军装备过的一种冷门却数量不少的火炮,160毫米重型迫击炮。这门56式160毫米堪称迫击炮中的霸主,也是当年苏军耀武扬威的杀手锏。不过,该炮的实用性较差,仅仅参加过解放军的少量战役。听萨沙说一说吧。
二战中,苏军堪称迫击炮头号大国,短短4年内制造了高达35万门迫击炮,而敌人德国仅仅造了7万门。
德军认为,苏军无论进攻还是防御,总是利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进行火力洗地,造成了德国官兵大量的伤亡。只要有苏军的地方,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迫击炮弹。
二战苏军常规迫击炮口径为50毫米、82毫米、107毫米和120毫米。
50毫米轻型迫击炮装备步兵连,82毫米中型迫击炮装备步兵营,107毫米和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则装备步兵团。
有趣的是,苏联还有一种160毫米重型迫击炮,单独配属炮兵师,是非常另类的存在。
从1943年开始,苏军装备的160毫米重型迫击炮为M43型。
就结构上,M43型大体是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放大,只是非常巨大。
火炮的炮管长达2.9米,全炮的战斗重量就有1吨,行军重量更是1.5吨,仅仅炮弹就重达41公斤,里面装药为12公斤。
要知道,以威力强大著称的120毫米迫击炮弹,仅有16公斤重量,同160毫米炮弹里面的炸药差不多重。
该炮最大射程为5200米,最小射程为750米。
M43型最大特点是,火炮威力极大。
大家想象看,一枚41公斤炮弹不要说爆炸,就算是一坨铁从高处,直接砸在你的头上或者你家屋子上,人绝对是粉身碎骨,屋子绝对直接被砸塌。
160毫米炮弹的威力,是120毫米的三倍,是152毫米榴弹炮弹的两倍。
120毫米只能对付野战土木工事,也就是炮弹落在附近,可以将这些简易工事摧毁。
120毫米炮弹一般只有直接命中,才可以摧毁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永久或者半永久工事。
而M43型可以轻易摧毁钢筋混凝土工事,单发炮弹可以击毁一间坚固的砖石结构建筑,非常适合攻坚作战,尤其适合城镇战。
该炮对于人员杀伤就更是夸张,炮弹爆炸后弹片可以覆盖5个篮球场那么大的面积。
M43型诞生的时代,苏军逐步掌握战场主动权,转守为攻,因此M43型就变得重要起来。
最初,苏军官兵很厌恶这个 “钢铁怪物”,认为它华而不实,没什么用处。
为啥?M43型过于笨重,又不能像普通迫击炮一样拆卸成几部分,只能当作榴弹炮一样使用。
行军时,M43型只能利用炮架上的轮胎,通过卡车拖曳沿着公路前进,炮击范围较为有限。
由于火炮后坐力非常强劲,炮击之前先要有炮兵挖一个半径2米,深达半米的土坑,以保证火炮炮击时候的稳定性。
炮弹太重,根本不可能由炮手从炮口装填,只能转而从炮尾装填后拉绳击发。
由于炮弹重达41公斤,需要两个炮手配合装填,导致最大射速仅有每分钟3发,持续射速只有每分钟1发。即便射速很慢,可怕的装填工作仍然让炮手叫苦不迭。
总之,该炮太笨太重,炮手们操作困难,实用性极差。
然而,很快M43型就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它具有极强的火力压制性。
在一次次攻坚战中,苏军用M43型进行弹幕洗地,炮击以后得德军阵地一片狼藉。不军各种工事被摧毁大半,尤其恐怖的是极强的人员杀伤能力。
德军官兵将160毫米炮弹称为恶魔的爪子,是将血肉之躯带入地狱的捷径。
士兵们认为,就对人员的杀伤力来说,M43型是迫击炮,它的抛物线更弯曲,弹片更多。炮弹破片可以击穿20到30毫米厚的装甲板,德军士兵躲在简易碉堡内仍然不安全。
M43型可以轻易摧毁各种土木野战工事和钢筋混凝土工事,可以摧毁各种装甲车。德国中型坦克如果被一炮直接命中,也会当场被击毁。即便炮弹落在几米内,也会造成坦克严重受损。
德军官兵很怕M43型,即便躲在坚固工事里面听到它的炮声,也心惊肉跳。
当然,苏军没有将M43型当作常规火炮使用,而是将32门编组为一个重迫击炮旅,编入炮兵师。
在苏军发动进攻作战时,M43型重炮兵旅配属给苏军步兵师,作为攻击增强火力。
在历次攻坚战中,苏军使用M43型进行饱和炮击,发射大量炮弹。很多苏军占领的德国城镇几乎片瓦不存,被恐怖的炮弹炸光了。
二战结束以后,苏军对M43型的性能是认可的,在1947年还进行了升级,推出了M53型。M53型主要是改进了射程和炮击精度,最大射程从4000多米提高到8000米,炮击精度也有一定提高。
M53型从1949年开始在苏军服役,前后生产了2300多门。
苏军的摩托化步兵师,会下辖一个重型迫击炮营,装备12门M53型,作为一种重型火炮使用。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苏军有这么多加农炮、榴弹炮了,还要装备160毫米口径重型迫击炮?
原因不复杂, M53型比榴弹炮要轻便的多,还有高抛物线炮击的特点。
以威力差不多的苏军D1型152毫米榴弹炮来看(也就是中国的54式),火炮重量为高达3.5吨,火炮全长为7.6米。
显然,M53型要轻便的多,必要时用一辆吉普车就可以拖着走,战场机动性较好。
同时,M53型行军全长为4.9米,比榴弹炮要短不少,更适合通过复杂地形,尤其是曲折的山路。这就是M53型,得以大量装备的原因。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的1955年,解放军开始武器装备的全面苏制化,同样仿造了M53型,这就是56式160毫米重型迫击炮。
那个时候的苏联还是讲义气的,不但转交了所有技术资料,还派遣7名专家到负责仿造的南京307兵工厂长期指导。这个307兵工厂,就是南京赫赫有名的晨光机器厂,距离萨沙的外公家只有几站路。
苏联又陆续派遣了90多人来307工厂,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
可以这么说,307厂的56式生产完全是克隆苏联的。仿造期间,不仅仅“连一颗螺丝都是按照原图纸制造”,苏联专家更是手把手教工人各种制造技术,甚至传授了整套车间管理体系。
到1960年中苏决裂,苏联专家被迫撤离时,307厂已经完全实现了56式的制造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前后仅仅花费1年,在1956年56式就宣布研发成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在苏联专家撤走的时候,上到厂领导下到普通工人,没有因为这些苏联人来自“苏修”国家而冷淡处理,反而当作亲密同志一样热烈送行,双方难舍难分。
一些苏联专家离开工作了7年多的307厂时,忍不住留下了热泪。
56式从1956年开始量产,仅仅1957年就生产了400多门,到1961年前后制造了数百门后就转为保留生产线的停产,不再大量制造。
其中的400门火炮,直接在仓库封存,不装备作战部队。
56式同苏联原尊M53型没有任何区别,编制上同样配属解放军步兵师的炮兵团。炮兵团下辖一个重型迫击炮营,装备12门56式160毫米重型迫击炮。
56式批量生产的第三年,就用于了实战。
1958年8月金门炮战爆发,台海两军用各种大口径火炮猛烈对轰。
金门岛上山地纵横,对于炮击时很不利的。在第一次金门战役大胜以后,金门国军认为解放军必然会对再次进攻
国军花费长达9年时间,在金门修筑了大量防炮工事。
金门炮战开始以后,国军初期遭到一定损失,稍后就全部躲藏在各种防炮战壕和土木工事中。
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开始使用56式。
客观来说,56式炮击威力不可能强于解放军的152毫米榴弹炮。但56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炮弹走高抛物线,非常适合打击躲藏在战壕深处、山洼工事中的敌人。
时任师长的赫伯村将军认为:敌人有一种160毫米重型迫击炮,这种炮的机动性差,射速慢,射程8公里,本来不需要特别重视。但是,它的威力非常大,形成的弹坑往往有1人多高,而且专门打隐蔽在山背面的我军阵地。很多共军榴弹炮打不到阵地,都被它摧毁了。
在金门炮战中发挥一定作用,然而郝伯村也讲出了56式的缺点,就是机动性差、射速慢、射程不够远。
解放军官兵对56式也不满意,认为它太笨重,必须沿着公路用车辆拖曳。
然而中国境内交通情况非常差,且不谈长距离公路行军,就算56式研发测试时从南京市区开到近郊的汤山炮兵试验场,这一路上都是道路狭窄、坑坑洼洼,有些坐在车上的苏联专家都被颠吐了。
道路也太窄,有些地段只能勉强通过1辆卡车,如果迎面来车就要提前避让,不能同时经过。56式长度4米多的,拖曳行驶就非常困难。
大城市南京近郊的道路尚且如此,试问边境地区又会如何?
除了机动性差以外,官兵更多认为没有必要使用56式。
榴弹炮同样笨重,各方面火炮性能都要强得多。
以152榴弹炮为例,新一代的解放军66式152毫米榴弹炮射程高达17公里,是56式的两倍有余。
炮弹威力方面,榴弹爆炸后杀伤半径高达50米,相当于3个篮球场面积,同56式差距有限。榴弹炮弹的速度快,更适合攻坚作战。56式需要直接命中,才能摧毁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而66式炮弹直接命中的威力更大,可以摧毁厚达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壁。
即便再坚固的土木野战工事,也挡不住66式的一击。
曾有一个敌人前线指挥所,特别修建在地下2米处,用1米厚的钢轨和泥土盖顶,最上面又有0.6米厚的三层原木覆盖,防御厚度高达1.6米。即便如此,66式也是1炮销魂,直接将工事彻底击毁。
66式的炮击速度较快,可以达到每分钟6到8发的最大射速,56式仅有每分钟3发。
显然,56式高不成低不就,似乎过时了。
实际上,苏联就终止了16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研发和装备工作,转而研究240毫米。
在苏联人看来,160毫米更像是鸡肋武器,要么干脆装备更牛逼的240毫米超重型迫击炮,要么干脆使用榴弹炮就行了。
苏军70年代废弃了160毫米重型迫击炮,开始装备2S4郁金香240毫米自行迫击炮。
郁金香的炮弹重达130公斤,甚至可以发射战术核炮弹,不是160毫米炮弹可以相比的。
大环境如此,解放军的56式逐步被忽视。
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笨重的56式连拉萨都进不去,更别说部署到边境的雪域高原上了。
在1969年的珍宝岛战斗中,也是因为机动性和反坦克的问题,敌我双方都没有使用160毫米重型迫击炮。两军最大口径的迫击炮,均为120毫米!
直到1979年,56式才再次披挂上阵,参加了中越战争。
56式参加了1979年的极少数攻坚作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主要是因为,56式根本不能适应在越南北部山路上的快速行军。
这里的公路交通情况,比中国还要差得多。越南所谓的公路,不过是山间弯曲盘旋的泥土路。解放军攻势开始后遭遇连续的阴雨天气,公路成为一片泥沼。需要车辆拖曳的56式简直寸步难行,根本跟不上步兵前进速度。
退一步说,就算56式跟得上步兵前进,受到越南北部复杂丛林地形的限制,该炮无法离开公路,只能在公路附近进行支援炮击。
更要命的是,56式的最大射程仅有8000米,而即便是54式122榴弹炮也有12000米的射程。
于是,56式跟不上部队又打不远,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打仗时候用不上,平时还要妥善保护,不然就可能被敌人偷袭。
在1984年7月,越军出动一支特种部队,绕到我军后方进行偷袭。
越军攻击的阵地,恰好是解放军非常重要的“辛柏林”雷达站、160迫击炮阵地。
越军兵力不多,又在我军后方作战,打了10多分钟就迅速撤走。
此战解放军伤亡50多人,一辆发电车和一部珍贵的雷达被炸。
好在越军不知道这是我国从西方,不惜重金购买的炮兵雷达,乱炸了一通就走。该雷达没有炸到要害,经过修理后又继续投入了作战。
而越军只顾炸雷达,没顾上破坏旁边的56式160毫米重型迫击炮。
即便如此,56式也非常危险的,差点就被几个越南兵干掉了。
直到老山战役这种阵地对峙战中,56式才发挥了一些作用。
老山战役的特点是,敌我双方都有各种防炮工事和战术。以越军为例,绝对不会擅自乱冲锋,要么就是夜袭,要么就是小股部队在己方炮火掩护下,利用各种地形地貌掩护,躲避解放军炮击前进。
这里的山都很陡峭,很适合士兵借助地形掩护自己。以老山为例,最低海拔160米,主峰却有1400多米,相差了1300米,山势陡峭可见一斑。
这种情况下,56式的高抛物线炮击,又可以最大程度杀伤躲藏炮击的越军,才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1984年7月著名的712战斗中,首先是越军在凌晨1点派特种兵和工兵潜入我军阵地前,试图清除雷场、清理障碍、开辟道路和搜集情报。
发现前沿有动静后,我军根据之前得到的情报,认为越军很有可能在当天发动全面进攻。
于是,解放军用82毫米和100毫米迫击炮、85毫米加农炮、122毫米榴弹炮和130加榴炮,对准前沿阵地3公里内以及越军可能潜伏地域,进行试探性炮击,前后持续了10分钟。
我军反复打照明弹观察,前沿阵地没有动静,似乎没有越军潜伏。
解放军炮兵经验丰富,在凌晨3点有进行了第二次炮火急袭,同样没有动静。
其实,越军的大部队已经潜入我军阵地前500米左右。
这两轮炮火急袭击毙了越军两个营长,也让越军攻击部队伤亡惨重。
然而,越军久经战阵,官兵素质很高,有强悍的战斗意志和纪律性。
在解放军打照明弹观察时,失去指挥的越军普通官兵仍然按照部署潜伏,轻伤的士兵不动弹,重伤的士兵直到断气也不大声呻吟。
所以,我军竟然被他们迷惑了。
到了凌晨5点预定时间,越军开始全面进攻。此时敌众我寡,阵地上的解放军立即很危险。
此时,解放军炮兵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炮兵毫不犹豫进行了13个齐射, 160毫米重型迫击炮、85毫米加农炮、100毫米迫击炮、122毫米榴弹炮、130毫米,152毫米加榴炮在阵地前200米处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来回炮击,用密集的弹雨形成了一道道火墙。
越军后续部队无法跟进,前线部队被大量炮火杀伤,损失惨重,进展缓慢。
这里就要提高56式的威力了,它非常适合这种轰击前沿敌军的作战。
这种情况下,敌军没有什么防炮工事,只能利用坑坑洼洼的山地地形躲避炮火。
而56式炮弹威力巨大,更是采用高抛物线发射炮弹,即便躲避在半米深的土沟中也难逃杀伤。
到了中午12点,解放军将阵地上数万发炮弹全部打光,只能暂停炮击。
越军趁机猛攻,利用兵力优势和善于山地作战,越军一度占领除了142高地以外其他所有阵地。
到了下午1点,470辆卡车将炮弹送到炮兵阵地,解放军炮兵再次猛击。
占领阵地的越军还来不及抢修工事,被炮弹炸的干干净净。
接着,解放军只用了少量部队,就反攻阵地成功,期间阵地上越军没剩几个活的,都被炮弹炸光了。
当天,解放军发射了数万发炮弹,造成越军至少上千人伤亡,56式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之后,双方仍然不断零星交火。
在1986年6月,56式炮兵连奉命摧毁越军55号高地。这里的越军经常居高临下,用高射机枪扫射我军阵地。
55号高地地形较为独特,普通榴弹炮很难有效命中,只能使用高抛物线的56式了。
有趣的是,56式没有采用以往的火力急袭方式,在敌人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在工事外消灭。
56式炮兵连,首先用2门火炮打了几发炮弹,随即停炮不射。阵地越军遭到炮击后,慌乱的躲入几个防炮工事内。
此时,2门56式才进行全面炮击。第一门炮发射9发炮弹,摧毁敌人一个防炮工事,里面越军全部被炸死。第二门炮则连射24炮,摧毁了越军高射机枪工事,连机枪带射手全部炸碎。
两炮转而集中炮击越军躲藏的大型防炮洞,连续7发炮弹将其炸成废墟。
前后炮击1小时左右,彻底摧毁敌人高地工事,炸毁1挺高射机枪,炸死40人,顺利完成任务。
中越战争以后,56式就彻底退出了现役。
严格说起来,它是上世纪40年代的武器,能够服役40多年算是相当了不起啦!
反击战的单发杀人王,一炮带走40人。
很好 优质服务 一抬头 老朋友萨沙出品[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