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2024「翰墨迎元旦·龙腾庆新年」艺术名家赵大山作品展

定定的艺术推荐官 2024-03-09 01:30:48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清代著名书画艺术家郑板桥的名句。反映了一代书画大师永不满足、不懈攀登艺术巅峰的精神。诚然,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心诚意笃、甘于寂寞、推陈出新不可或缺,如此方能于千锤百炼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的作品。艺术家赵大山先生的艺术作品,便是在不断创新中凝聚出灵气与美感的。

赵大山,一九五四年生,现居西安。自幼习王羲之、颜真卿、王铎、何绍基及北魏诸帖,博采众长,用笔洒脱、自然奇崛。

曾翻译了日本著名书法家上条信山、西川宁等的书法论著,并被多本专业报刊杂志刊登。其作品多次在日本杂志发表。

现为:

国家一级美术师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政协委员

陕西省文联委员

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

陕西最有文化影响的人物

由陕西省海外联谊会,陕西省文学艺联合会,陕西书法家协会,三秦都市报,主办赵大山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落幕。

翰墨古法之道 风骨继往开来

——著名书法家赵大山

受益于现代化社会的丰富信息,当代书法家的取法资源也是要远超于古人,但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弊端,就是在于当代书法家在面临信息化取法选择上的无所适从,以至于最后末学肤受,使作品充满了浮躁之气。而作为当下书坛内的一位翰墨名家,赵大山先生显然也是有深知其中道理,故而习书作墨以来,从不巧作于蹊径,而是始终脚踏实地的行走在传统道路上,力求取法有正道,执笔不离宗。不仅如此,在每一幅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先生本人也都是有主张于一种风骨独树的文人境界,毕竟食古不化是为匠者,厚古薄今更不可取,唯有承古继今而不拘泥,方是大家风范之彰显也。

赵大山先生之所以能够在书法造诣上修至大成,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便就是对取法的高度参悟和博取掌控。正如清人梁谳曾于《平书帖》文中所言那般,是谓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赵大山先生是学其精神气象,更是学其骨肉精髓,如此观得其草书众幅,既是有王蘧常章草的浑朴气象,亦有癫张狂素的逸气流露。

赵大山先生其作品所独具的历史传承,以特色鲜明的美学风范,深层的审美构成及其背后的人文内涵,造就了现代书法的标新立异。凭借深厚的传统基础,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韵味的书法作品,将进一步被认识。

书法始终是相承相续的传统的发展与再造,现代中国书法笔墨只有在尊重中国书法艺术本质的前提下,可以谈到继承、发展与变革。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中国书法语言形态和结构进行重建。把传统的笔墨语言投射到现在的层面,使之具有现代性,以中国书法写意语言形式充分地表现现代意识和精神内容,使形式和内容在更高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而这些在赵大山先生的书法作品中都体现了出来。

0 阅读:0

定定的艺术推荐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