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d473acc1189e557e77ae03bd9d25a1.jpg)
文|元景一
编辑|娱叔
俗话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才和疯子之间往往只差一瞬间。
在科学的舞台上,曾有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年少成名,天赋异禀,11岁便踏入中科大的校门,18岁留美读博,前途一片大好,他的名字叫谢彦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ca8adfad6864f7cb6c62739a5e22f1.jpg)
然而,命运的转折却在一个平常的深夜悄然降临,他因半夜进入导师家,竟被美国驱逐出境!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c6b428a4f17ff5d53890bb154c5385.jpg)
1966 年,谢彦波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是湖南医学院的教师,母亲是一名护士。
小时候,谢彦波大部分时间是跟着奶奶在乡下生活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5c4337dc9be4bbece68f0ae0129d75c.jpg)
或许是乡下宁静的环境,造就了他内向不爱讲话的性格。
即便在父母面前,他也只是简单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 “彦波要吃饭”。
不过,谢父偶然发现儿子有着非凡的天赋。
小学五年级时,谢彦波竟已在做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抽屉里还有满满当当做完的习题答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083e8b652f179eaeb96533063aa877.jpg)
经过进一步地观察和测试,父亲发现儿子不仅能轻松解决高年级的数学问题,而且对物理、化学等学科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此后,父亲开始着重培养谢彦波的学习能力。凭借着卓越的学习天赋,谢彦波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几乎是跳级度过的。
他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成为了学校里的传奇人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83b1e153ea763fa5ecf8d4dac79108.jpg)
做实验的少年班成员
父母曾让他参加湖南医学院子弟中学高二数学竞赛,荣获第二名,在长沙市高中生数理化竞赛中也成绩优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听闻后,专门派人面试,将他特招进少年班。
就这样,11 岁的谢彦波踏入了中科大的校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38f5f6e0e67c828033d239dbc6be90.jpg)
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大学生
在少年班里,谢彦波依然保持着不爱讲话的习惯。
他总是独来独往,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世界里。
他对理论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和老师们讨论一些高深的学术问题。
老师们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一颗极具潜力的学术新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3381af1f48dfca78e7bbfe6397d0cd.jpg)
宁铂与中科院院长方毅对弈
然而,在中科大少年班,谢彦波并非唯一的神童,像干政、宁铂等都是班里有名的“聪明问题少年”。
麻省理工博士秦禄昌,也曾在少年班学习。他说: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旦过了那个年龄,人际沟通一课就永远补不上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6460d5530e1994a3da8f2b5b2e4eed.png)
谢彦波站在凳子上答题
谢彦波在这样人才济济的地方,不能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星,作息紧凑,都是半大的孩子也没有什么消遣娱乐,可想而知是多么压抑。
15岁的谢彦波就已经成为中科院硕士了,但就在和导师周光召读博期间出现了问题。
能师从研制“两弹一星”的重磅级人物,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美事,但谢彦波却孤高自傲,不把这种机会当回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af8ca79f08605ddd01a5692586b489.jpg)
他动不动就旷课,想听课才去,不想听就玩消失。
自以为自己的智商已经碾压导师,而且年龄也正值芳华,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谢彦波执拗自傲的性格,让他和导师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
由于一年上不了几次课,谢彦波的论文进度停滞不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b4155d5284584e6e572290a2a76dbe.jpg)
周光召院士
临阵磨枪显然不管用,他的博士生涯就差临门一脚,可惜还是毕不了业。
1985年,18岁的谢彦波本来有望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
可由于他和导师的纠葛无法毕业,只好另求他法,申请美国留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7a07acda583c1efdc32e2d5befe123.jpg)
孩子早慧,是在智力方面超过常人,可是情商这方面,却需要沟通和人生阅历来提高。
对于人际关系方面的技能,应该是整个少年班学生的共性问题。
智力超群,难与常人交流,孤僻的性格一旦形成,再难改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80e84697dde25fae172c9e183f49ca7.jpg)
谢彦波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在那里,他的导师是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个固执己见甚至有点骄傲的学者,不容学生反驳自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c5445f969c97122586be23e91b22dc.jpg)
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菲利普·安德森
起初,谢彦波对安德森教授恭敬有加,认真跟随教授进行深入地学习和分析。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渐发现了安德森教授理论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微不足道,而是可能影响整个理论的基础。
谢彦波也是一个在学术上十分执拗的人,他向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没曾想却被安德森教授以“你还年轻,理论认识不深入”为由打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9b8b41bb740dec12af653ffbe0b882.jpg)
但谢彦波仍不放弃,他收集资料,进行推导和论证,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并放大教授的理论错误,常常让安德森教授下不来台。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安德森教授。
在他看来,谢彦波的行为是对他的不尊重,是对学术权威的挑战。
他以“流派区别”拒绝接受谢彦波的论文,也不再愿意与他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cfaf8f29deac572863a6d6ce1bcd4b.jpg)
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谢彦波和安德森教授闹不和的消息传开,他在学校里也逐渐被孤立。
同学们因为害怕得罪安德森教授,都不敢与他过多交往。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谢彦波的内心变得越来越焦虑和无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f3ca0d3d908d1119fb8f2c28ce6ba0.png)
他觉得自己的学术理想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而他缺乏应对人际问题的经验,这里又是异国他乡,无人能帮助他,谢彦波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991年的一个夜晚,一切都改变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4fdd9f252e22298865b5e287332e57.png)
那天深夜,谢彦波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害怕论文中充满关于安德森理论的错误,会使他再一次错失博士学位。
于是,他不顾深夜的宁静,来到了安德森教授的家中。
手里握着那份和教授争执了无数遍的论文,期待安德森教授再看一遍,同意他的文章通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ba2eab0b177ebed4b1c310fc9236094.png)
安德森本以为是朋友的拜访,可看清门口的身影和那张黄色的脸时,恐惧瞬间涌上心头。
没想到这小子丝毫不尊重导师的私人空间,深夜跑到老师家探讨论文。
因为怕发生争执,安德森教授不敢对谢彦波的询问做出任何反应。
在这不久前,刚发生一起北大的留学生杀害美国教授的事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f4b65168075a805fa8a9a696dda8416.png)
这让安德森担心谢彦波也会作出冲动之举,于是委婉表示另约时间报警,在送走他后立刻报了警。
美国警方经详细盘查,在安德森教授家周边并没有发现可疑线索,一无所获。
在调查周边师生后,他们断定谢彦波虽然聪明绝顶,但却是天生傲骨、不善言辞且没有社交,的确算是潜在的危险分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262d19f2b758e21773312620fc41689.png)
尽管谢彦波极力解释自己只是想和教授沟通学术问题,并没有任何恶意。
或许是为确保安德森安全,或许是给学生们警告,美国决定将谢彦波驱逐出境。
同样是中国留学生,同样是和导师发生争执,因为一个怀疑的猜想,就将谢彦波遣返回国了。
很快,中科院联系上他,派了人将他接回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0e605c7826798afe0786da9275a3f7.png)
3、昔日天才坠落神坛变成普通人
回国后的谢彦波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当老师。
所幸他很快遇到良人结了婚,虽没多少积蓄,只能和妻子住在分配的小房子里,忍受楼下打牌的噪音,但终归是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拥有相似经历的干政结局更加糟糕,最终精神失常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428d0617f685fa42fb0073f5c05012.png)
干政
如今,谢彦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的副教授,仍在研究物理并发表多篇论文。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外国人普遍认为中国贫穷落后。
即便有像钱学森、杨振宁这样的知名科学家,也难以改变这一印象。
如 “核弹女王” 吴健雄等加入美国国籍并作出贡献的人,也未得到美国的完全认可,反而受到监控以防回国发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45d6d4eb176c30c26b7067167354da.jpg)
谢彦波的童年经历,使他从农村回到城市后难以适应。
父母又忙于工作,缺少陪伴,让他逐渐封闭内心,专注于数学和物理研究。
没有同龄人的陪伴,也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谢彦波的童年并不幸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2398ecdb972e34f77fdf0f9af5d024.png)
当年的留学生案,或许并非美国驱逐他的主要原因,但也反映出当时中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缺失。
那些中科大少年班 78级的学生,个个都是 “神童”,他们本应拥有更好的未来,可惜他们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最需要的人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cced5b9484ff3fcf1266dc695ef618.png)
少年班同级的宁铂这样说道: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不会进少年班,我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后来的宁铂不想研究理论物理,也没能被批准研究天文学,经历了三次放弃考研、结婚生子,最终离婚出家去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6277f118ae9d32113f01bbc0f42dee.jpg)
宁铂
与干政、宁铂相比,谢彦波现在的生活或许是种解脱。
对他来说能过着普通的生活,钻研自己热爱的学问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9bb57a2f09afc8bf27022262ec4597b.jpg)
宁铂
结语谢彦波的故事令人唏嘘,脑力比拼稳扎稳打,人际交往一塌糊涂。
他曾是众人瞩目的神童,却因性格和人际交往的问题,遭遇如此命运。
如今,谢彦波任教带的学生,对他的评价也不同,有的说他是个随性健谈的人,有的说他总是莫名发笑,思维太跳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f9e50afecd73cdbbe44320c277c2e8.jpg)
这也提醒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业成就的同时,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时代在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希望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全面的发展,避免重蹈谢彦波的覆辙。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足。
而如今,中国正日益强大,相信未来的少年天才们能在更公平、更包容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812322fcbd32b51045ce319110dfbc7.png)
参考资料:
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谢彦波:出世的少年,神童与神仙之争
新京报:神童教育尴尬现实 取消复试后招来伪神童
上游新闻:中科大少年班又开班了,他们真有“神童”光环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55756b7e902c3d37b15ef27e8220cd.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028610baedda838bf0d3ac7f7eb7b6.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604ce3d93419852cacad101f8d348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