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长辈们都会教育孩子,要多吃鱼肉,对身体有益,鱼肉是最健康的肉。然而,看到了这一则研究,您可能会大跌眼镜。
2022年6月9日,来自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的一项研究,研究以在线发表的形式发布在《癌症病因与控制》杂志上,数据涉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退休人员协会饮食与健康研究491367名参与者。
研究人员分析结果发现:较高的鱼类摄入,与恶性黑色素瘤和原位黑色素瘤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什么?吃鱼竟然也会“致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吃鱼会致癌?真相竟是这样!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个研究的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在这次的研究中鱼肉之所以会与癌症有关,和海洋环境的污染脱不开关系。
在人类社会工业化后,有毒化学混合物(包括多氯联苯、砷、汞等与黑色素瘤有关的污染物)随着未处理的污水排入江河,进而汇入大海,污染到了很多种鱼类的生存环境,这些有毒的物质会通过水源积累到鱼的体内,人吃了这种鱼就可能会引起健康问题。
不过,研究人员也提醒,此次研究属于观察性的研究,统计数据并不能推断出鱼类摄入与黑色素瘤的因果关系。从健康饮食角度考虑,目前并不建议大家改变鱼类消费量。
这三种鱼是真正的致癌食物!吃鱼其实是健康的,但是怎么吃很关键,经常吃下面这三种吃鱼的方式就可能变成癌症的导火索。
1.高温烤鱼
鱼类如果经过适当的温度烹饪,不仅可以消灭其中的病菌和寄生虫,还能让纤维变软,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但如果鱼类被加热到过高的温度,不仅营养成分会被损失,还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当鱼肉被加热到100℃时,会生成有害物质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当鱼肉被加热到200℃时,会生成1类致癌物质杂环胺,而且,杂环胺的含量还与加热温度、时间长短成正比。
当鱼肉被加热到300℃时,会使得脂肪发生热裂解反应,还会生成1类致癌物质苯并芘,烤焦的鱼肉中苯并芘的含量比没烤焦的鱼要高得多。
虽然平时偶尔吃一点烤焦的食物不一定会致癌,但烤焦的食物几乎没有营养价值,还是尽量少吃为好。
建议:吃鱼比较推荐的烹饪方法是清蒸、水煮,既能享受鱼肉的营养,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
2.腌制的咸鱼
咸鱼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先用高浓度的盐进行腌制,然后再进行脱水,容易生成1类致癌物质——亚硝酰胺类化合物,这些致癌物质在体内累积,就会增加食道癌、胃癌等风险。
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咸鱼,如果真的喜欢吃,也要控制吃的次数和量,每月不要超过2次,每次吃之前先用开水煮十几分钟,降低盐分含量。
3.生鱼片
生鱼片很容易有寄生虫卵,一旦这些虫卵进入体内,可能会和人共生几十年,虽然开始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肝硬化、腹水,甚至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肝癌。
比如肝吸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建议:加热是杀死寄生虫最有效的手段,研究表明,让鱼肉的中心温度达到60℃持续持续1分钟就足以杀死渔业产品中的大部分幼虫,不过要注意这是中心温度,如果鱼肉很厚,那传导热量需要时间,就要多加热一阵子才行。
如何健康吃鱼?既然鱼的吃法很重要,那就不得不说说,要如何健康地吃鱼了,以下这些小细节可能您平时也没有关注到的。
1.适量、多样:每周最好吃1~2次鱼,每周不要超过300克,还要吃其他禽畜肉、蛋奶和大豆坚果,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2.不选巨型、老鱼:体型越大或者鱼龄越大的鱼,鱼肉中的甲基汞含量越高。汞聚集相对较低有鲭鱼、鲑鱼、沙丁鱼、比目鱼、凤尾鱼、虾、金枪鱼等,并且这些种类的鱼类EPA、DHA的含量也较高。
3.鱼肉不能完全代替红肉:红肉所提供的能量是鱼肉无法企及的,特别是鱼肉中铁元素的含量远不如红肉。健康的做法是以鱼肉、鸡肉等白肉略多,约每日摄入75~100g,红肉略少约50~75g,相互搭配吃,保证营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