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里的高分子材料:国内市场崛起,未来趋势大揭秘!

效果塑连 2025-02-23 04:28:05

在现代医学领域,人工关节作为替代病变或损伤关节的植入性假体,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不仅要满足生物相容性的基本要求,还需具备出色的耐磨损性能、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等。而在人工关节的材料构成中,高分子材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人工关节会用到哪些高分子材料,以及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态势。

人工关节作为人体内植入物,有着极为严苛的特性要求。它必须与人体组织高度相容,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且无排异反应;生物力学性能要合适,能完美适应植入部位的人体组织;能与生物界面稳定结合;性能稳定,耐受人体微环境,不易被降解、电解和腐蚀;并且易于合成制造,可实现批量生产。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假体材料能完全满足这些条件,所以组合不同优势的材料成为了弥补单一材料不足的有效方式。骨科医生也会根据各种关节假体材料的综合性能进行匹配选用,以尽可能满足生理环境和关节生物力学的要求。

目前,常用的人工关节假体材料主要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其中,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和优势,在人工关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见的人工关节用高分子材料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和全氟乙丙烯等氟塑料材料等。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凭借其优异的耐磨损性、耐应力开裂、自润滑性及生物相容性,摩擦系数低,成为了目前最重要的人工关节用高分子材料之一。它能有效减少关节面之间的磨损,在体内耐降解性能好,还有一定的黏弹性,与金属的摩擦系数很低。在髋关节、膝关节等置换手术中,常用于制造人工关节的关节面,如髋臼杯衬垫等。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为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关节面的内衬材料被广泛使用,虽然从体积上看约占整个关节假体的 10%-20% 左右,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关节的使用寿命和患者的活动体验。

聚醚醚酮则具有高强度、高刚性、优异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能破解金属关节存在的如重金属离子过敏、金属腐蚀、聚乙烯磨损、成像干扰、早期翻修等六大 “瓶颈”。其化学稳定性良好,在生理环境中不易降解和腐蚀,生物相容性较好,可降低炎症反应和排异反应的发生概率。在人工关节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用于制造人工关节的臼杯、关节柄等部件,尤其适用于对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关节部位。在部分人工关节产品中,聚醚醚酮类材料占比可达 30%-50% 左右,并且随着技术发展和对其性能优势的进一步认识,其应用占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有望在未来的人工关节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可与人体组织形成较好的结合。固化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关节部位的负荷,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形状和尺寸,以适应不同的关节修复需求。主要作为骨水泥使用,用于固定人工关节假体与人体骨骼,填充假体与骨组织之间的间隙,使假体能够稳定地固定在骨骼上,提高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常用于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置换手术中。虽然在整个关节置换手术中用量相对较少,一般占整个关节置换材料重量的 5%-15% 左右,但却是确保关节假体稳定固定的关键材料。

聚四氟乙烯和全氟乙丙烯等氟塑料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低摩擦系数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在生理环境中长期保持稳定,不易受到体内各种化学物质的影响。其低摩擦系数可减少关节运动时的磨损,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使用寿命。常用于人工关节的表面涂层或作为关节部件的材料,如用于制造人工关节的髋臼内衬等部件,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为关节的顺畅运动提供保障。

在不同关节部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占比也有所不同。在髋关节中,除了金属股骨头外,髋臼杯衬垫常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陶瓷 - 聚乙烯复合结构,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占比约为 20%-30%,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聚醚醚酮等材料的使用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占比。人工膝关节的垫片常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其在整个膝关节假体中的体积占比约为 10%-15%,但对于关节的摩擦和磨损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并且新型设计中聚醚醚酮等材料的应用也在增加。在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置换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在特定情况下也会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材料,占比一般在 10%-20% 左右。

为了充分发挥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不同的材料也有各自独特的加工成型工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采用辐照交联与热处理联用,先辐照交联提高耐磨和力学强度,再热处理消除自由基、提升抗氧化性和结晶度;自增强注塑工艺则通过添加超低分子量聚乙烯改善加工性,在注塑时施加强剪切流动场形成自增强结构,提高力学强度。聚醚醚酮采用 3D 打印与表面涂层技术结合,实现个性化定制并增强生物相容性和骨整合能力;还可制备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模拟人体关节力学性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添加生物活性物质或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提高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改善生物相容性。聚四氟乙烯和全氟乙丙烯等氟塑料材料采用共混改性与表面修饰联用,制备复合材料并优化涂层稳定性和润滑性能。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3 年全球医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市场容量达到 2.81 亿元,至 2029 年预计将会达到 5.22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0.33%,人工关节在 2016 年就占据了全球医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消费的 47% 左右的最大市场份额。聚醚醚酮在人工关节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虽暂无确切单独市场规模统计,但前景广阔。在国际市场上,全球人工关节市场主要由 Zimmer Biomet、Stryker、Johnson & Johnson、Smith & Nephew 等五大巨头占据,前三大生产商共占据超过 60% 的市场份额,在高分子材料人工关节方面也领先。国内市场则涌现出威高骨科、春立医疗、爱康医疗等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但国际知名企业的进入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展望未来,人工关节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朗。材料性能将不断提升,新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如高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性和力学性能更好,聚醚醚酮等材料的改性研究也会持续深入。个性化定制随着 3D 打印技术兴起成为可能,医生能为患者精确制造适合的人工关节,对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要求更高。生物相容性优化也是重点方向,研发更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减少炎症和排异反应,提高患者长期使用效果和生活质量。

人工关节里的高分子材料正不断发展和创新,国内市场也在蓬勃兴起。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高分子材料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让我们拭目以待!对于人工关节和高分子材料,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0 阅读:0

效果塑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