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定义: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水泥、水、砂、石、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的比例。
考点:
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2000kg/m³~2800kg/m³,由水泥、水、砂、石和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
特点: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可塑性,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应用场景:广泛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如房屋、桥梁、道路等。
建筑工程常用的其他性能混凝土:
抗渗混凝土:
定义: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应用场景:用于水下工程、地下室、隧道等需要防水的结构。
特点: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能有效防止水分渗透。
高强混凝土:
定义: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混凝土。
应用场景: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大型结构等对承载能力要求高的工程。
特点:强度高、耐久性好,但成本较高。
泵送混凝土:
定义:可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应用场景:高层建筑、大型混凝土结构等需要远距离输送混凝土的工程。
特点:流动性好,便于施工,但需要添加泵送剂或减水剂。
大体积混凝土:
定义:体积较大,易因水化热产生裂缝的混凝土。
应用场景:大型基础、大坝等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
特点:水化热控制严格,需采取措施防止裂缝。
记忆点:
普通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基本的材料,其性能和应用范围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基础质量。
其他性能混凝土通过调整配合比和添加外加剂等手段,开发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混凝土,以满足特殊工程需求。
抗压强度
定义:通过试件测试,强度等级如C30、C40等。
考点:
试件尺寸:标准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养护条件: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2℃,湿度≥95%。
测试方法: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计算公式:抗压强度(MPa)= 破坏荷载(N)÷ 试件受压面积(mm²)。
记忆点:
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越强。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设计和验收的重要指标。
表观密度
定义:通常在2000kg/m³~2800kg/m³之间。
考点:
测试方法: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容重筒,振动或捣实后称量总质量。
计算公式:表观密度 = (总质量 - 容重筒质量)÷ 容重筒体积。
记忆点:
表观密度反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
密度过低可能表明混凝土内部存在较多孔隙,影响其性能。
坍落度
定义:衡量混凝土流动性的指标,如普通混凝土坍落度180mm时,用水量180-200kg/m³。
考点:
测试方法: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坍落度筒,分三层装入,每层插捣25次,提起坍落度筒,测量坍落高度。
计算公式:坍落度值即为测量的坍落高度(单位:mm)。
记忆点:
坍落度越大,混凝土流动性越好,但需注意离析问题。
坍落度不足会导致混凝土难以施工,过高则可能导致混凝土离析和分层。
氯离子含量
定义: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考点:
测试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或化学滴定法测定氯离子含量。
计算公式:氯离子含量 = (氯离子质量 ÷ 胶凝材料质量)× 100。
记忆点:
氯离子会加速钢筋锈蚀,严格控制氯离子含量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
氯离子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早期破坏。
(二)重点记忆点水胶比
定义: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的比值。
考点:
最大水胶比:
C30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为0.55。
C40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为0.45。
记忆点:
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好,但流动性会降低。
合理控制水胶比是确保混凝土性能的关键。
胶凝材料用量
定义:一般不低于300kg/m³,抗渗混凝土不低于320kg/m³。
考点:
记忆点:
足够的胶凝材料用量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胶凝材料用量不足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和耐久性差。
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定义:
粉煤灰最大掺量不超过50%。
矿渣粉最大掺量不超过50%。
高性能混凝土中,粉煤灰不超过30%,矿渣粉不超过40%。
考点:
记忆点:
矿物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过量掺入矿物掺合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早期性能。
配制强度计算
公式:fcu,0= fcu, k +1.645× σ
考点:
记忆点:
配制强度高于设计强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标准差 σ 一般取5.0MPa,用于考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波动。
砂率
定义:一般为35%-45%,调整原则为坍落度不足时增加砂率,坍落度过大时减少砂率。
考点:
记忆点:
砂率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保水性。
合理的砂率可以优化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三)试验方法坍落度试验
步骤:
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坍落度筒,分三层装入,每层插捣25次。
提起坍落度筒,测量坍落高度。
记忆点:
坍落度试验用于评估混凝土的流动性。
坍落度值越大,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但需注意离析问题。
表观密度试验
步骤:
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容重筒,振动或捣实。
称量容重筒和混凝土的总质量。
计算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总质量−容重筒质量)÷容重筒体积。
记忆点:
表观密度试验用于评估混凝土的密实度。
密度过低可能表明混凝土内部存在较多孔隙,影响其性能。
氯离子含量试验
步骤:
采用离子色谱法或化学滴定法测定氯离子含量。
计算公式:氯离子含量=(氯离子质量÷胶凝材料质量)×100。
记忆点:
氯离子含量试验用于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
氯离子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钢筋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编辑
二、砂浆配合比(一)主要检测参数砂浆配合比设计
定义:砂浆配合比是指水泥、砂、水及添加剂的比例。
考点:
砌筑砂浆:
定义:用于砌筑砖、石、砌块等砌体的砂浆,起到粘结、衬垫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应用场景:一般用于砖墙、石墙等砌体工程。
强度等级:常见的强度等级有M30、M20、M15、M10、M7.5、M5、M2.5。
特点: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和一定的流动性,以满足施工和使用要求。
抹灰砂浆:
定义:用于墙面、地面、顶棚等表面的抹灰施工,起到找平、装饰和保护基层的作用。
应用场景:用于一般墙面、顶棚的抹灰,装饰性抹灰,以及防水、保温、防火等特殊功能的抹灰。
强度等级:常见的强度等级有M15、M10、M7.5、M5、M2.5。
特点: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以确保施工质量。
记忆点:
配合比设计需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砂的细度模数和外加剂。
不同类型的砂浆需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以适应不同的工程环境。
稠度
定义:衡量砂浆流动性的指标。
考点:
砌筑砂浆:一般为70-100mm。
抹灰砂浆:一般为60-80mm。
测试方法:
将砂浆装入稠度仪的圆锥容器内。
用标准圆锥体插入砂浆中,测量圆锥体沉入的深度。
计算公式:稠度值 = 圆锥体沉入深度(mm)。
记忆点:
稠度反映了砂浆的流动性,影响施工的便利性。
稠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
保水率
定义:砂浆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保持水分的能力。
考点:
砌筑砂浆:保水率不应低于88%。
抹灰砂浆:保水率不应低于90%。
测试方法:
将砂浆装入滤纸筒内。
静置一定时间后,称量滤纸的质量。
计算公式:\text{保水率(%)} = \left( \frac{\text{试验前滤纸质量} - \text{试验后滤纸质量}}{\text{试验前滤纸质量} - \text{试验后滤纸质量} + \text{试验后滤纸质量}} \right) \times 100
记忆点:
保水率影响砂浆的粘结性能。
保水率不足会导致砂浆在施工过程中水分过快流失,影响粘结效果。
拉伸粘结强度
定义:砂浆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
考点:
测试方法:
制作标准尺寸的试件。
养护至规定龄期(通常为28天)。
使用拉伸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试。
计算公式:拉伸粘结强度(MPa)= 破坏荷载(N)÷ 试件受拉面积(mm²)。
记忆点:
拉伸粘结强度反映砂浆的粘结性能,是评价砂浆质量的重要指标。
强度越高,砂浆与基材的粘结效果越好。
抗压强度
定义:砂浆的抗压能力。
考点:
测试方法:
制作标准尺寸的试件(70.7mm × 70.7mm × 70.7mm)。
养护至规定龄期(通常为28天)。
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计算公式:抗压强度(MPa)= 破坏荷载(N)÷ 试件受压面积(mm²)。
记忆点:
抗压强度是评价砂浆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
强度越高,砂浆的承载能力越强。
(二)重点记忆点水泥品种
考点:
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高,耐久性好,适用于一般砌体工程。
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好,适用于潮湿环境或有侵蚀性介质的工程。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保水性和抗渗性好,适用于防水工程。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易性和耐久性好,适用于一般砌体工程。
记忆点:
根据工程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需合理选择以满足工程需求。
砂的要求
考点:
细度模数: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1.5~0.7)。
质量要求:
含泥量不超过5%(砌筑砂浆)或3%(抹灰砂浆)。
泥块含量不超过2%。
云母含量不超过2%。
轻物质含量不超过1%。
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1%。
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6%。
记忆点:
砂的质量直接影响砂浆的性能,需严格控制其质量指标。
不同类型的砂浆对砂的细度模数和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试配强度计算
公式:试配强度 = 设计强度 × (1 + 0.05 × 强度标准差 ÷ 设计强度)。
记忆点:
试配强度高于设计强度,以确保砂浆的实际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强度标准差一般取5.0MPa,用于考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波动。
配合比调整
考点:
稠度调整:如果稠度不符合要求,可调整用水量。
强度调整:如果强度不足,可增加水泥用量。
保水率调整:如果保水率不足,可增加石灰膏用量。
记忆点:
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直至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合理的配合比调整可以优化砂浆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三)试验方法稠度试验
步骤:
将砂浆装入稠度仪的圆锥容器内。
用标准圆锥体插入砂浆中。
测量圆锥体沉入的深度。
记忆点:
稠度试验用于评估砂浆的流动性。
稠度值越大,砂浆的流动性越好,但需注意离析问题。
表观密度试验
步骤:
将砂浆装入容重筒内。
称量容重筒和砂浆的总质量。
计算表观密度:表观密度 = 质量(kg)÷ 体积(L)。
记忆点:
表观密度试验用于评估砂浆的密实程度。
密度过低可能表明砂浆内部存在较多孔隙,影响其性能。
保水率试验
步骤:
将砂浆装入滤纸筒内。
静置一定时间后,称量滤纸的质量。
计算保水率。
记忆点:
保水率试验用于评估砂浆的保水性能。
保水率不足会导致砂浆在施工过程中水分过快流失好的,接下来我们继续整理砂浆配合比部分的详细内容,确保每个考点的重点和细节都到位。
二、砂浆配合比(一)主要检测参数砂浆配合比设计
定义:砂浆配合比是指水泥、砂、水及添加剂的比例。
考点:
砌筑砂浆:
定义:用于砌筑砖、石、砌块等砌体的砂浆,起到粘结、衬垫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应用场景:广泛用于砖墙、石墙等砌体工程。
强度等级:常见的强度等级有M30、M20、M15、M10、M7.5、M5、M2.5。
特点: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和一定的流动性,以满足施工和使用要求。
抹灰砂浆:
定义:用于墙面、地面、顶棚等表面的抹灰施工,起到找平、装饰和保护基层的作用。
应用场景:用于一般墙面、顶棚的抹灰,装饰性抹灰,以及防水、保温、防火等特殊功能的抹灰。
强度等级:常见的强度等级有M15、M10、M7.5、M5、M2.5。
特点: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以确保施工质量。
记忆点:
配合比设计需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砂的细度模数和外加剂。
不同类型的砂浆需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以适应不同的工程环境。
稠度
定义:衡量砂浆流动性的指标。
考点:
砌筑砂浆:一般为70-100mm。
抹灰砂浆:一般为60-80mm。
测试方法:
将砂浆装入稠度仪的圆锥容器内。
用标准圆锥体插入砂浆中,测量圆锥体沉入的深度。
计算公式:稠度值 = 圆锥体沉入深度(mm)。
记忆点:
稠度反映了砂浆的流动性,影响施工的便利性。
稠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
保水率
定义:砂浆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保持水分的能力。
考点:
砌筑砂浆:保水率不应低于88%。
抹灰砂浆:保水率不应低于90%。
测试方法:
将砂浆装入滤纸筒内。
静置一定时间后,称量滤纸的质量。
计算公式:\text{保水率(%)} = \left( \frac{\text{试验前滤纸质量} - \text{试验后滤纸质量}}{\text{试验前滤纸质量} - \text{试验后滤纸质量} + \text{试验后滤纸质量}} \right) \times 100
记忆点:
保水率影响砂浆的粘结性能。
保水率不足会导致砂浆在施工过程中水分过快流失,影响粘结效果。
拉伸粘结强度
定义:砂浆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
考点:
测试方法:
制作标准尺寸的试件。
养护至规定龄期(通常为28天)。
使用拉伸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试。
计算公式:拉伸粘结强度(MPa)= 破坏荷载(N)÷ 试件受拉面积(mm²)。
记忆点:
拉伸粘结强度反映砂浆的粘结性能,是评价砂浆质量的重要指标。
强度越高,砂浆与基材的粘结效果越好。
抗压强度
定义:砂浆的抗压能力。
考点:
测试方法:
制作标准尺寸的试件(70.7mm × 70.7mm × 70.7mm)。
养护至规定龄期(通常为28天)。
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计算公式:抗压强度(MPa)= 破坏荷载(N)÷ 试件受压面积(mm²)。
记忆点:
抗压强度是评价砂浆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
强度越高,砂浆的承载能力越强。
(二)重点记忆点水泥品种
考点:
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高,耐久性好,适用于一般砌体工程。
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好,适用于潮湿环境或有侵蚀性介质的工程。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保水性和抗渗性好,适用于防水工程。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易性和耐久性好,适用于一般砌体工程。
记忆点:
根据工程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需合理选择以满足工程需求。
砂的要求
考点:
细度模数: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1.5~0.7)。
质量要求:
含泥量不超过5%(砌筑砂浆)或3%(抹灰砂浆)。
泥块含量不超过2%。
云母含量不超过2%。
轻物质含量不超过1%。
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1%。
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6%。
记忆点:
砂的质量直接影响砂浆的性能,需严格控制其质量指标。
不同类型的砂浆对砂的细度模数和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试配强度计算
公式:试配强度 = 设计强度 × (1 + 0.05 × 强度标准差 ÷ 设计强度)。
记忆点:
试配强度高于设计强度,以确保砂浆的实际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强度标准差一般取5.0MPa,用于考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波动。
配合比调整
考点:
稠度调整:如果稠度不符合要求,可调整用水量。
强度调整:如果强度不足,可增加水泥用量。
保水率调整:如果保水率不足,可增加石灰膏用量。
记忆点:
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直至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合理的配合比调整可以优化砂浆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三)试验方法稠度试验
步骤:
将砂浆装入稠度仪的圆锥容器内。
用标准圆锥体插入砂浆中。
测量圆锥体沉入的深度。
记忆点:
稠度试验用于评估砂浆的流动性。
稠度值越大,砂浆的流动性越好,但需注意离析问题。
表观密度试验
步骤:
将砂浆装入容重筒内。
称量容重筒和砂浆的总质量。
计算表观密度:表观密度 = 质量(kg)÷ 体积(L)。
记忆点:
表观密度试验用于评估砂浆的密实程度。
密度过低可能表明砂浆内部存在较多孔隙,影响其性能。
保水率试验
步骤:
将砂浆装入滤纸筒内。
静置一定时间后,称量滤纸的质量。
计算保水率。
记忆点:
保水率试验用于评估砂浆的保水性能。
保水率不足会导致砂浆在施工过程中水分过快流失,影响粘结效果。
拉伸粘结强度试验
步骤:
制作标准尺寸的试件。
养护至规定龄期(通常为28天)。
使用拉伸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试。
记忆点:
拉伸粘结强度试验用于评估砂浆的粘结性能。
强度越高,砂浆与基材的粘结效果越好。
抗压强度试验
步骤:
制作标准尺寸的试件(70.7mm × 70.7mm × 70.7mm)。
养护至规定龄期(通常为28天)。
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记忆点:
抗压强度试验用于评估砂浆的承载能力。
强度越高,砂浆的承载能力越强。
编辑
三、混凝土外加剂(一)主要检测参数减水率
定义:外加剂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减少程度。
考点:
高效减水剂:减水率应大于25%。
普通减水剂:减水率应大于8%。
测试方法:制备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分别测量其用水量。
计算公式:减水率=(基准混凝土用水量基准混凝土用水量−受检混凝土用水量)×100%
简化公式:减水率 = (基准混凝土用水量 - 受检混凝土用水量)÷ 基准混凝土用水量 × 100%
记忆点:减水率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流动性改善能力的重要指标。
pH值
定义:外加剂溶液的酸碱度。
考点:
测试方法:使用校准后的pH计,将外加剂溶液搅拌均匀后,插入pH计电极,读取数值。
计算公式:直接读取pH计的数值。
评定标准:pH值应符合外加剂标准要求,通常在6-8之间。
记忆点:pH值是评价外加剂化学稳定性和对混凝土影响的重要指标。
密度和细度
定义:外加剂溶液的密度和外加剂粉末的细度。
考点:
密度测试方法:使用密度计测量外加剂溶液的密度。
细度测试方法:使用筛析法测量外加剂的细度。
计算公式:
密度 = 质量 ÷ 体积
细度 = 筛余质量 ÷ 总质量 × 100%
简化公式:
密度 = 质量除以体积
细度 = 筛余质量除以总质量 × 100%
评定标准:密度和细度应符合外加剂标准要求。
记忆点:密度和细度是评价外加剂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
抗压强度比
定义:受检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基准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比值。
考点:
测试方法:制备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养护至规定龄期后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计算公式:抗压强度比=基准混凝土抗压强度受检混凝土抗压强度
简化公式:抗压强度比 = 受检混凝土抗压强度 ÷ 基准混凝土抗压强度
评定标准:抗压强度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应大于1.0。
记忆点:抗压强度比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重要指标。
凝结时间差
定义:受检混凝土凝结时间与基准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差值。
考点:
测试方法:使用贯入阻力仪测量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计算公式:凝结时间差=受检混凝土凝结时间−基准混凝土凝结时间
简化公式:凝结时间差 = 受检混凝土凝结时间 - 基准混凝土凝结时间
评定标准:缓凝剂的凝结时间差应大于60分钟,早强剂的凝结时间差应小于60分钟。
记忆点:凝结时间差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的重要指标。
含气量
定义:混凝土中气泡的含量。
考点:
测试方法:使用含气量测定仪测量混凝土的含气量。
计算公式:含气量 = 测定值。
评定标准:含气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在2%-6%之间。
记忆点:含气量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和易性和耐久性影响的重要指标。
固体含量和含水率
定义:外加剂溶液中固体成分的含量和水分的含量。
考点:
固体含量测试方法:将外加剂溶液烘干至恒重,称量固体残留物。
含水率测试方法:将外加剂样品烘干至恒重,计算含水率。
计算公式:
固体含量 = 固体残留物质量 ÷ 总质量 × 100%
含水率 = (总质量 - 干燥后质量) ÷ 总质量 × 100%
简化公式:
固体含量 = 固体残留物质量除以总质量 × 100%
含水率 = (总质量 - 干燥后质量)除以总质量 × 100%
评定标准:固体含量和含水率应符合外加剂标准要求。
记忆点:固体含量和含水率是评价外加剂匀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二)重点记忆点外加剂品种
考点:
高效减水剂:减水率高,对混凝土的流动性改善显著。
普通减水剂:减水率适中,适用于一般工程。
缓凝剂: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早强剂:加速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防冻剂:在低温环境下防止混凝土冻害。
膨胀剂:用于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引气剂:引入大量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记忆点:了解不同外加剂的种类和作用,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外加剂以满足工程需求。
减水率试验
考点:
基准混凝土:不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
受检混凝土: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
用水量调整:根据减水率计算受检混凝土的用水量。
记忆点:减水率试验是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流动性影响的关键方法。
pH值试验
考点:
pH计校准:使用标准缓冲溶液校准pH计。
溶液搅拌:确保外加剂溶液均匀分布。
记忆点:pH值试验是评估外加剂化学稳定性和对混凝土影响的重要手段。
密度和细度试验
考点:
密度计使用:确保密度计在测量前已校准。
筛析法操作:使用标准筛进行筛析,确保操作规范。
记忆点:密度和细度试验是评价外加剂物理性质的重要方法。
抗压强度比试验
考点:
试件养护:确保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
强度测试:使用压力试验机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确保测试过程准确。
记忆点:抗压强度比试验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重要方法。
凝结时间差试验
考点:
贯入阻力仪使用:确保贯入阻力仪在测量前已校准。
时间记录:记录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确保时间记录准确。
记忆点:凝结时间差试验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的重要方法。
含气量试验
考点:
含气量测定仪操作: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测量准确。
气泡分布:确保混凝土中气泡分布均匀。
记忆点:含气量试验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和易性和耐久性影响的重要方法。
固体含量和含水率试验
考点:
烘干条件:确保外加剂溶液或样品在规定温度下烘干至恒重。
称量精度:使用高精度电子天平进行称量,确保称量结果准确。
记忆点:固体含量和含水率试验是评价外加剂匀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三)试验方法减水率试验
步骤:
制备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分别测量其用水量。
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计算减水率。
简化公式:减水率 = (基准混凝土用水量 - 受检混凝土用水量)÷ 基准混凝土用水量 × 100%
记忆点:减水率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pH值试验
步骤:
使用校准后的pH计,将外加剂溶液搅拌均匀后,插入pH计电极。
读取并记录pH值。
记忆点:pH值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溶液的酸碱度,确保其化学稳定性。
密度试验
步骤:
使用密度计测量外加剂溶液的密度。
记录密度值。
简化公式:密度 = 质量除以体积
记忆点:密度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溶液的物理性质,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细度试验
步骤:
使用筛析法测量外加剂的细度。
计算筛余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简化公式:细度 = 筛余质量除以总质量 × 100%
记忆点:细度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粉末的粒径分布,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抗压强度比试验
步骤:
制备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试件。
养护至规定龄期(通常为28天)。
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计算抗压强度比。
简化公式:抗压强度比 = 受检混凝土抗压强度 ÷ 基准混凝土抗压强度
记忆点:抗压强度比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确保其增强效果。
凝结时间差试验
步骤:
使用贯入阻力仪测量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计算凝结时间差。
简化公式:凝结时间差 = 受检混凝土凝结时间 - 基准混凝土凝结时间
记忆点:凝结时间差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含气量试验
步骤:
使用含气量测定仪测量混凝土的含气量。
记录测定值。
记忆点:含气量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和易性和耐久性的影响,确保其改善效果。
固体含量和含水率试验
步骤:
将外加剂溶液烘干至恒重,称量固体残留物。
计算固体含量。
将外加剂样品烘干至恒重,计算含水率。
简化公式:
固体含量 = 固体残留物质量除以总质量 × 100%
含水率 = (总质量 - 干燥后质量)除以总质量 × 100%
记忆点:固体含量和含水率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的匀质性和稳定性,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编辑
四、混凝土拌合用水(一)主要检测参数pH值
定义:拌合用水的酸碱度。
考点:
测试方法:使用校准后的pH计,将水样搅拌均匀后,插入pH计电极,读取数值。
评定标准:pH值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要求,通常在6-8之间。
简化公式:直接读取pH计的数值。
记忆点:pH值是评价拌合用水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密度
定义:拌合用水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考点:
测试方法:使用密度计测量水样的密度。
简化公式:密度 = 质量除以体积。
评定标准:密度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要求。
记忆点:密度是评价拌合用水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
硫酸钠含量
定义:拌合用水中硫酸钠的含量。
考点:
测试方法:使用离子色谱法或滴定法测定硫酸钠含量。
简化公式:硫酸钠含量 = 测定值。
评定标准:硫酸钠含量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要求。
记忆点:硫酸钠含量是评价拌合用水化学成分的重要指标,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碱含量
定义:拌合用水中碱性物质的含量。
考点:
测试方法:使用离子色谱法或滴定法测定碱含量。
简化公式:碱含量 = 测定值。
评定标准:碱含量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要求。
记忆点:碱含量是评价拌合用水化学成分的重要指标,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对耐久性指标
定义:受检混凝土耐久性指标与基准混凝土耐久性指标的比值。
考点:
测试方法:制备标准试件,进行耐久性测试。
简化公式:相对耐久性指标 = 受检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 基准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评定标准:相对耐久性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记忆点:相对耐久性指标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长期性能影响的重要指标。
含气量1小时经时变化量
定义:混凝土拌合物中含气量在1小时内的变化量。
考点:
测试方法:测量初始含气量和1小时后的含气量。
简化公式:含气量1小时经时变化量 = 初始含气量 - 1小时后含气量。
评定标准:含气量1小时经时变化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记忆点:含气量1小时经时变化量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含气量稳定性影响的重要指标。
收缩率比
定义:受检混凝土收缩率与基准混凝土收缩率的比值。
考点:
测试方法:制备标准试件,测量收缩率。
简化公式:收缩率比 = 受检混凝土收缩率 ÷ 基准混凝土收缩率。
评定标准:收缩率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记忆点:收缩率比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性能影响的重要指标。
(二)重点记忆点pH值
记忆点:pH值是评价拌合用水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pH值应在6-8之间。
密度
记忆点:密度是评价拌合用水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硫酸钠含量
记忆点:硫酸钠含量是评价拌合用水化学成分的重要指标,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碱含量
记忆点:碱含量是评价拌合用水化学成分的重要指标,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对耐久性指标
记忆点:相对耐久性指标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长期性能影响的重要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含气量1小时经时变化量
记忆点:含气量1小时经时变化量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含气量稳定性影响的重要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收缩率比
记忆点:收缩率比是评价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性能影响的重要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试验方法pH值试验
步骤:
使用校准后的pH计,将水样搅拌均匀后,插入pH计电极。
读取并记录pH值。
记忆点:pH值试验用于评估拌合用水的酸碱度,确保其化学稳定性。
密度试验
步骤:
使用密度计测量水样的密度。
记录密度值。
简化公式:密度 = 质量除以体积。
记忆点:密度试验用于评估拌合用水的物理性质,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硫酸钠含量试验
步骤:
使用离子色谱法或滴定法测定硫酸钠含量。
记录测定值。
简化公式:硫酸钠含量 = 测定值。
记忆点:硫酸钠含量试验用于评估拌合用水的化学成分,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碱含量试验
步骤:
使用离子色谱法或滴定法测定碱含量。
记录测定值。
简化公式:碱含量 = 测定值。
记忆点:碱含量试验用于评估拌合用水的化学成分,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相对耐久性指标试验
步骤:
制备标准试件,进行耐久性测试。
计算相对耐久性指标。
简化公式:相对耐久性指标 = 受检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 基准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记忆点:相对耐久性指标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长期性能的影响。
含气量1小时经时变化量试验
步骤:
测量初始含气量。
1小时后再次测量含气量。
计算含气量1小时经时变化量。
简化公式:含气量1小时经时变化量 = 初始含气量 - 1小时后含气量。
记忆点:含气量1小时经时变化量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含气量稳定性的影响。
收缩率比试验
步骤:
制备标准试件,测量收缩率。
计算收缩率比。
简化公式:收缩率比 = 受检混凝土收缩率 ÷ 基准混凝土收缩率。
记忆点:收缩率比试验用于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