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陆军首批飞行员徐枫灿的简历有多优秀?
1999 年,徐枫灿出生在浙江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她就对体育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年幼的徐枫灿在动画片中看到飞行员驾驶战机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的英姿。由此点燃了她内心深处对天空的强烈向往,她想要当一名飞行员。
2017 年 6 月,高考刚结束,徐枫灿收到了一条意义非凡的短信 —— 招飞信息。 她在心底暗暗发誓,决心紧紧抓住这次机会。
然而,招飞选拔极为严苛,不仅对身体素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需要具备出色的耐力、协调性和反应速度,还对文化成绩、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面对重重考验,徐枫灿没有丝毫退缩。她一路过关斩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从全国超过 12 万高中毕业生中崭露头角,顺利拿到了陆军航空兵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入学后,徐枫灿迎来更严峻的考验 —— 高强度训练。
蛇形跑考验学员身体协调性与敏捷性。摆放多个障碍物的跑道上,学员需迅速侧身、变向,以最快速度通过。徐枫灿起初常被障碍物绊倒,膝盖、手肘布满淤青,可她未放弃,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动作,最终成为蛇形跑项目的佼佼者。
抗眩晕训练让许多学员望而生畏。巨大旋转器械上,学员要保持特定姿势,随着器械高速旋转,身体承受巨大离心力,还要克服头晕目眩。徐枫灿首次体验,刚从器械上下来就呕吐不止,但她明白这是成为优秀飞行员必须攻克的难关。于是,她主动增加训练次数,每次训练结束,即便身体不适,也会认真总结经验,思考如何更好适应这种高强度训练。
在陆军航空兵学院,徐枫灿面临繁重学业任务。航空动力学、气象学、导航学等上百门复杂理论课程摆在面前。
以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为例,这门课程涉及大量复杂物理原理与数学公式。旋翼高速旋转时,周围气流变化极为复杂,需运用高深数学建模思维分析理解。
徐枫灿学习这门课程时,常为推导一个公式、理解一个概念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她课堂上全神贯注听讲,课后主动查阅大量专业资料,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为更好掌握知识,她尝试将抽象理论与实际生活现象结合,比如观察风扇叶片旋转时周围空气流动,来理解旋翼空气动力学基本原理。经过不懈努力,她逐渐攻克课程中的难题,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除理论学习,模拟飞行训练也是徐枫灿学习生涯的重要环节。模拟飞行训练室里,摆放着与真实直升机驾驶舱一模一样的模拟设备。学员在此操作模拟设备,模拟各种飞行场景,积累飞行经验。
刚开始接触模拟飞行训练,徐枫灿手忙脚乱。众多仪表盘、操作杆让她不知所措,常因操作失误导致模拟飞行失败。但她并未气馁,从每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她认真研究每个仪表盘功能、每根操作杆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她逐渐熟练掌握模拟飞行技巧。
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徐枫灿在 4 年的学习生涯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2020 年,首次单飞考核来临。按照技术排名,她勇敢地作为第一个学员登上飞机。最终她顺利通过考核,成为陆军首个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毕业时,徐枫灿再次以满分的优异成绩通过毕业考核,凭借出色的表现,被分配到南部战区陆军第 75 集团军某旅。
入列后,徐枫灿成为直 - 20 飞行员。直 - 20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直升机,系统构造极其复杂,对操作的精细度要求近乎苛刻。
第一次驾驶直 - 20 飞行时,徐枫灿就遭遇了高原气流的强烈冲击。飞机在紊乱的气流中剧烈颠簸,各项关键参数出现明显偏差。但她临危不乱,凭借扎实的飞行技能和冷静的判断力,迅速调整操作,精准修正参数偏差,稳稳地操控飞机,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
徐枫灿并不满足于此,她积极进取,主动投入到新机型直 - 10 的训练中。直 - 10 作为一款武装型直升机,操作难度和战术要求更高。在训练中,她从基础操作到复杂战术演练,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她用实际行动有力地证明:女子并不输于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