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这三种药,长期服用会引起帕金森病,千万要谨慎使用!

杜万君解答 2025-02-20 13:25:44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是指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而引发的类似于帕金森综合征的症状。这种病症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且女性患者比例较高。其症状主要包括姿势性震颤、强直、少动等。以下三种精神类药物可能导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真心建议您谨慎使用!

一、多巴受体拮抗剂

01、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奋乃静、氟奋乃静,其结构含哌嗪基和含氟元素(三氟丙嗪、三氟拉嗪),容易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约占用药人数的60%;含硫元素,如氯丙嗪、甲硫达嗪,短期小剂量诱发锥体外系反应的作用相对较弱,但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诱发帕金森综合征。

02、噻吨类药物

代表药物氟哌噻吨(黛力新),其基本结构与吩噻嗪类相似,其中三氟噻吨诱发帕金森综合征较多见。

03、丁酰苯类药物

代表药物氟哌啶醇,含氟及含哌嗪基的氟哌啶醇、三氟哌多较易引起帕金森综合征,但较吩噻嗪类药物轻。

04、苯甲酰胺衍生物

代表药物舒必利、硫必利、氨磺必利等,该类药物临床作为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抑郁和行为异常)及肌张力障碍的常用药,应用较广,因此引起帕金森综合征也较多。

二、抗抑郁药

01、三环类或四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或四环类抗抑郁药,代表药物多塞平,阿米替林等,除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系统外,同时作用于多巴胺系统,因此易诱发帕金森综合征。

02、SSIR类抗抑郁药

SSIR类抗抑郁药,代表药物,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等,近年来有报告增加趋势,尤为对有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患者合用可能加重症状,抗抑郁或焦虑药能增强中枢5-羟色胺活动,抑制多巴胺功能引起药源性震颤麻痹。

三、其他

利培酮、碳酸锂、丙戊酸、苯妥英钠也有报道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

预防和治疗

对于药源性震颤麻痹,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为了避免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生,临床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把握药物的适应症,避免无指征用药,尽量避免选用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的药物,尤其对于年龄>60岁老年患者。

2. 短期用药,避免大剂量,超疗程使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症状应尽早停用。

3. 早期识别,慎重用药:临床常有抑郁症患者在抗抑郁药治疗之后出现少动,面具脸,误认为抑郁控制差,持续加量会导致帕金森病症状;老年人有帕金森病、痴呆或震颤家族史的人以及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处方药物时要慎之又慎,用药期间应做好监测,防止药源性症状恶化。

4. 预防性用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通常同时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苯海索等,可使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减轻或不发生。

5、中西联合用药:西药快速控制症状,中药可以调理气血、脏腑功能,两者协同,提高疗效和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

虽然上述药物有发生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风险,但并不能因其副作用否定该药,应正确认识和对待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经过专业医生详细评估药物疗效与风险,合理规范用药病情才能早日康复。

从医40余年,我始终秉承“中西结合,身心同治”的理念干预精神心理问题。西医治标,能快速控制症状,中医治本,可以整体调理气血运行、脏腑功能,降低西药不良反应。二者协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疗效,缩短治疗周期。

1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