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将旗下43个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事在网上已经吵翻天了。
争论的点在于这些港口控制全球6%的海运贸易,对中国航运安全至关重要。如果让贝莱德接手,可能让美国通过控制港口“卡脖子”,威胁中国外贸和能源运输。
虽然以“反垄断审查”为由介入,国家市监总局冻结交易,要求重新评估合法性。但是央企(如招商局、中远海运)曾提出更高报价依旧被李嘉诚拒绝,而贝莱德报价更低却获优先,让人不得不产生怀疑。
长和集团称交易“暂缓”而非终止,外界就怀疑李嘉诚试图采用缓兵之计,再加上贝莱德集团突然抛售上海中港汇大厦,更加被指责是在为贝莱德跑路打掩护。
因为抛售上海资产可为贝莱德提供现金流,用于完成港口交易或其他全球布局。值得注意的是,贝莱德CEO芬克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其收购港口被美方视为“遏制中国”的战略举措。
更加神奇的是李嘉诚暂停交易和贝莱德宣布卖中港汇大厦的时间居然都在同一天,可能存在协同操作:港口交易受阻后,抛售中国资产可能释放“撤离信号”,或转移资金以应对审查压力。
事情发生后,网上的声音几乎都是一边倒,指责李嘉诚在为贝莱德集团撤资争取时间。
李嘉诚的决策被指更多出于避险而非商业利益。例如,巴拿马政府在美国压力下可能随时收回港口特许权,而贝莱德的收购可视为向美方缴纳“保护费”,确保其海外资产安全。这与他在英国能源、欧洲电信等领域的重仓布局一致。
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关键港口(如巴拿马运河)增强对全球贸易的“征税能力”,而中国则通过北极航道、吉布提港等布局对冲风险。
中国已通过《反垄断法》《国安法》等工具施压,并推动中企(如中远海运)参与竞标,试图打破贝莱德的垄断性收购。
李嘉诚与贝莱德的交易暂停和资产抛售,可能反映以下问题:
李嘉诚为保护海外资产(如英国能源、欧洲电信)选择向美方靠拢,但低估了中国政府的反应强度。
贝莱德抛售上海资产或为配合港口交易调整资金结构,也可能因中美关系紧张而主动缩减在华风险敞口。
中国通过审查和舆论攻势迫使交易暂缓,同时鼓励国企接盘,削弱美国战略意图。
到底是不是在为跑路做掩护,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防,也希望李嘉诚能够明白,他的最终选择将决定其商业遗产的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