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10年前,有人说,中国汽车行业将会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那么他在网上一定会引来骂声一片,被所有人嘲讽为“痴心妄想”、“看不清差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小粉红”……但现在,这个事实就摆在所有人面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汽车出口量为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以此推算,全年汽车出口量将跃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继续担当增长主力军,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
而在新能源出口阵营中,“显眼包”自然是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和目前中国市场产销量排名第一的企业,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已经引起了全球各个市场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仅来自于民间,甚至位于欧洲中部的奥地利政府也开始酝酿采购中国比亚迪生产的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该新闻在12月23日被德国之声报道之后,引发了“轩然大波”。
奥地利《新闻报》、《标准报》等大报指出欧洲本土汽车产业无法靠贸易保护主义来拯救,同时也抨击中国产品涉嫌不正当竞争。
欧洲市场一直是矛盾体的代言人,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市场之一,他们即希望有最新的技术产品能够进入,又不希望现有的市场环境被打破。即崇尚自由,又传统保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能够接受中国汽车进入,本身来说就是中国汽车产品的一次胜利,尤其说明中国产乘用车在产品质量与科技水平、制造水平等方面已经被海外市场逐步肯定与欢迎。
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选对了方向,中国在20年前确定了成为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后,并没有选择在欧美日韩已经相当成熟的内燃机领域头铁硬刚,而是选择了当时鲜有人问津的电动汽车领域。在这方面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就表示,“为了这几年的发展,比亚迪已经准备了20年”;
其次是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先进的科技加成,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基础,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生产的成本,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先进的技术,除了新能源电池之外,还有先进的智能技术,此前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汽车展上,德国媒体就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设计理念远远领先于欧洲产品,德国需要花费“至少一代人”才能追赶差距。
其实,最能体现中国电动车竞争力的莫过于中国产品在海外的价格。以比亚迪为例,现在比亚迪在海外的车型售价都比国内高出不少,在欧洲和南美市场甚至与奔驰、宝马、奥迪豪华品牌基本相当,已经成为了海外高端人群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首选汽车品牌。这验证了中国产电动车,无论是在品牌还是在技术智能化方面,已经与全球一线豪华品牌无限接近,而且这个优势是丰田本田以及大众学不来、抢不走的,是专属于中国汽车体系的一种能力。
不但是出口创新高,其实在海外市场已经有多家中国汽车公司开始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将中国体系下的竞争力本土化,更贴近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中国车企海外建厂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亚,拉美,非洲等地区,而在欧洲核心市场则相对较少有KD组装或整车制造工厂。但这种例外已经被比亚迪打破,今年10 月,比亚迪汽车首个海外合资工厂就选择在了乌兹别克斯坦。
此外,12月22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该基地将分阶段建设,预计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新生产基地计划采用全球先进的工艺设备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该生产基地的建设将积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匈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创新,并以比亚迪自身全产业链的优势帮助当地构建绿色“生态圈”。不久之后,我们将看到欧洲核心市场将出现本土化生产的比亚迪汽车。
不单是匈牙利,英国也在酝酿引进中国电动车生产商。英国商业和贸易部国务大臣多米尼克·约翰逊11月27日在汉普顿宫举行的外商直接投资峰会上表示,“如果我们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中国的投资至关重要…… 我欢迎英国和中国在相互投资方面加强商业合作。”他表示,中国拥有非常强大的电动汽车产业,希望中国在英国制造出色的汽车,英国可从中获利并出口。
从出口到海外落地建厂,以比亚迪、奇瑞、上汽为代表中国造车企业,正在将最新最优秀的中国汽车产品,源源不断送往海外市场,而全球市场的格局也将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快速变革。
为中国车企在全世界大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