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功臣、废宰相,朱元璋的目的是想保朱明江山万万年

寻雁谈历史 2023-06-22 10:49:02

朱元璋画像 网络图片

最近电视剧《山河月明》热播,剧名起的不错,山、河、月都是明的,明亮的。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明朝的统治是比较黑的,黑暗的黑。

或许当年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只读了一两年私塾的叫花子、穷和尚,一个祖上很多很多代都是草根的底层无产者,能神话般的成为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个人就是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他在24岁那年(1352年)加入农民起义军,到1368年登上明朝开国皇帝宝座,是为洪武皇帝。从叫花子到当上开国皇帝仅用了16年时间。

朱元璋虽然小时候读书不多,但他是个很好学的人。通过后天努力,朱元璋后来变得知识渊博,尤其是中国历史知识,他能如数家珍。不过,毕竟是出身太差,自小养成的一些心理习惯难以克服,到头来格局还是小了点。1398年5月,朱元璋去世,不久爆发皇家家族内战。到1402年6月,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嫡次孙建文帝朱允炆,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四叔燕王朱棣推翻,朱棣成了大明朝的皇帝,这位篡位之君就是永乐皇帝朱棣。这是一场悲剧,也是人们嘲笑朱元璋的历史笑料。

实际上,建国前的朱元璋是神一般的存在,而建国后,心态就开始变化。他的初心其实很好,登基后,很希望和帮他打下大明江山的功臣共享太平之福。朱元璋曾经和臣下举例子说,汉高祖刘邦对待功臣不好,这方面不如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善待手下的好君主。早先,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苦口婆心劝导,希望他们能遵纪守法,老老实实过太平日子。但是,他发现这些功臣很顽劣,无论皇帝如何劝说,都做不到安分守己。只是,要知道,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们,大部分文化水平很低,多是淮西土生土长的泥腿子。比如“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1354年正月精挑细选从濠州带到定远的骨干,这些人后来大部分封侯拜公,但他们斗大的字加起来只认识24箩筐。这些人后来被朱元璋处死不少,比如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等。

第一个被朱元璋处理掉的大功臣是德庆候廖永忠,这个人功劳相当大,东征西讨,是明初平定福建、两广、四川的主要将领之一,本可封为开国公爵。但就因为一点一点小事,廖永忠最终于洪武八年(1375年)被朱元璋整死。我分析过,这些被洪武皇帝整死的开国功臣,如果按照洪武皇帝制定的法律去定罪量刑,没有一个是无辜的。话换过来说,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一开始要真心想保护好这些文化素质低的功臣,其实并非难事。

网络图片

被处死的功臣大多数是牵涉“胡蓝”(胡惟庸、蓝玉)大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朱元璋处死了宰相胡惟庸。胡惟庸是个文官出身,1373年被李善长推荐为副丞相,四年后转正。在胡惟庸之前,朱元璋的第一个正式宰相是李善长,这个人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在朱元璋的功臣里,就算他文武兼备了,文化积淀深厚,行政能力强。因为年龄较大,李善长在明朝建立后不几年便自觉不自觉退休了;第二任正式宰相是老好人汪广洋,此人是江苏高邮人,胆小,没什么主见,不敢得罪皇帝,也不敢得罪淮西集团,干了一段时间,没什么业绩被免,后来因牵涉隐瞒胡惟庸毒死刘伯温一事,欺君罔上,后来被朱元璋处死。

第三位正式宰相就是胡惟庸。胡惟庸是个老实人,在军队也没有根基。朱元璋对胡惟庸一开始比较信任。胡惟庸早先人品和口碑都不错,算是个小心谨慎的人。朱元璋为什么选老实人胡惟庸当宰相?实际上,这位洪武皇帝就是想让各色人等当宰相试试,自己放手一点,看看他们会把宰相当成什么样?

老实人胡惟庸当上宰相的一开始,是很小心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是日子久了,胡惟庸也霸道起来,开始擅作主张,并敢欺骗朱元璋。不但如此,胡惟庸还开始拉帮结派,企图结成利益共同体,保护既得权力和利益。这一切,哪里能逃过朱元璋的眼睛?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朱元璋自始自终都看在眼里。1380年,也就是洪武十三年春节前后,胡惟庸家的马夫伺候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胡惟庸的儿子不小心摔下马,死了。胡惟庸很生气,擅自处死了这个马夫。

朱元璋得知后,把胡惟庸叫来问话。胡惟庸认为,不就是一个马夫吗?他跟朱元璋说会赔钱给马夫的家人,并向皇帝道歉认罪。朱元璋冷冷地回话:你必须抵命。简单审讯后,洪武皇帝判定胡惟庸谋反,以他快刀斩乱麻的一贯风格,迅速处死了胡惟及其党羽。要说,胡惟庸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干点偷鸡某狗的勾当可以,但是要说胡惟庸谋反,实在是不可能的。一开始就没几个人相信,后世更是认定这是一起冤案。

洪武皇帝一开始并没有想过不设宰相。只是,在与宰相相处的过程中,朱元璋逐渐感受到了宰相的威胁。自秦朝有宰相职务以来,宰相都是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之首,万人之上,是最高行政首长,这个职位与皇帝的关系历来不好处理。历史上看,一个好宰相可以为皇帝排忧解难,比如房玄龄、杜如晦;一个有野心的宰相能把才智平平的皇帝玩得团团转,比如霍光、蔡京,曹丞相就不说了。历史上的宰相情况,洪武皇帝了如指掌。

经过朱元璋对3位宰相的观察和实践,他发现宰相这个职务的确对皇权有巨大威胁,聪明人李善长、老好人汪广洋、老实人胡惟庸当宰相都不行,特别是连当初老实巴交的胡惟庸,宰相当久了都会变成魔鬼,若是政治强人当宰相,今后老朱家的儿孙皇帝们如何控制和驾驭得住?朱元璋觉得,自己天纵英才,驾驭这些似人似鬼的宰相不难,但自己的后世子孙不可能都有自己这样高超的本领,如果不废除宰相制度,明朝难免会出现汉献帝。

所以,朱元璋经过反复观察、慎重研究,坚决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当时,监察御史许士廉告诉皇帝,这样做没什么不可,朝廷制度设计本来就是皇帝的权力,就是担心废除宰相后,皇帝的工作量太大。

朱元璋知道废除宰相会加重皇帝的工作负担,但他宁可皇帝累一些,也要坚决废除宰相,认为这样才稳当。 实践证明,朱元璋废除宰相后,明朝后来确实没有出现霍光这样的权臣,但是皇帝却一个比一个短命。不过,后来清朝也不设宰相,清朝虽不设宰相,但是摄政王多尔衮、孝庄太后、恭亲王奕䜣等皇亲,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或多或少承担了宰相的角色。如今,放眼环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最高行政长官。

胡惟庸 网络图片

没有宰相,皇帝个人的能力无论优劣,都可以睡个安稳觉,不用担心被人架空,不用担心成为傀儡,甚至被权臣害死。这就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真正初衷,胡惟庸只不过是朱元璋观察宰相和皇帝关系的最后一个小白鼠,试验品。

后世绝大多数人认为,洪武皇帝之前一直容忍宰相胡惟庸,目的是要让胡惟庸权欲膨胀过度,到时好打倒胡惟庸,因为上天要想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到时候可以借此机会彻底废除宰相制度。其实,历史真相并非如此。朱元璋如果要进行制度改革,其实可以名正言顺进行,而不必通过制造冤案来废除宰相制度,无需通过放纵胡惟庸为非作歹来解决这项改革。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一路走来,经历无数刀光剑影,也锻炼了高超的驾驭臣下的技巧,练就了强大的内心。在朱元璋面前,不要说文官出身的胡惟庸不是对手,就说哪些功勋卓著开国武将,哪个在朱元璋面前不是只有引颈就戮的份?玩人心,谁玩得过朱元璋?玩权谋,谁玩得过朱元璋?

处死胡惟庸等一批高官,废除了宰相,朱元璋得意了吗?谈不上得意,心虚是难免的。两个月后,春雷震塌了谨身殿的几块瓦片。谨身殿是明朝南京皇宫三殿之一,是朱元璋上朝更换朝服以及册立皇后、皇太子的地方,每逢重要日子,皇帝在此殿接受群臣朝贺。对此,朱元璋吓得不轻,第二天就发布诏书,一面指责奸臣乱政导致上天震怒,一面大赦天下求取上天保佑。但是,这位洪武皇帝在诏书里并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接下来,他又下诏免除天下当年的田租,进一步笼络天下臣民,进一步祈求上天的宽恕。

朱元璋底层出生,有了天下后,思考的就是如何保护好这份巨大的家业一直传承下去。早先他自己认为,国祚长久在于积德,但是后来他的路走偏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强化皇权,排除外部对皇权的各种干扰,为此他不惜大肆屠杀、废除宰相。

朱元璋的这些行为客观上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他死后的继承人建文帝缺乏人才,因此打不过叔叔燕王朱棣,朱元璋精心设计的制度后来被四子朱棣改的面目全非;另一个是没有宰相,子孙皇帝一个个工作很累,起码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孝宗朱祐樘、熹宗朱由校等都是累死的、被气死的。说明朝很多皇帝是累死的,许多人不信。其实换个j角度思考,叫你一天接40个电话,你可能觉得不累;叫你一天接400个啰里啰嗦的电话,你能坚持多久?废除宰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处理约450件事,常人怎么能坚持得下去?若是认真处理,就会被早早累死;要么就像嘉靖皇帝朱厚熜、万历皇帝朱翊钧爷孙俩,躲起来。

一个以极端廉洁登场的朝廷,最后以极端腐朽散伙;一个以皇帝高度勤政登场的朝代,最后以皇帝十分怠政灭亡。让我又想起了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过犹不及。

0 阅读:0

寻雁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