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敬重”的开国功臣,一份九字锦囊妙计,成为取胜的关键

元珊看历史 2023-02-22 15:08:07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元朝末年,长期的高压统治和残酷的民族政策,全国各地民不聊生,各路农民起义纷纷兴起,一时间群雄逐鹿,烽烟四起。面对早已风雨飘摇,衰败已成定局的元王朝,谁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每一个队伍都对这片江山虎视眈眈,而最终,朱元璋成了这场斗争的赢家。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败一众起义军,赢得最后的胜利,得益于他拥有一群能够运筹帷幄的谋士。

他是朱元璋麾下一位既著名,但又无名的谋士。

说他著名,是因为他曾经送给朱元璋一份锦囊妙计,仅仅九个字,却成了朱元璋取胜的关键。

说他无名是因为,他的事迹在历史上鲜有记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他就是朱元璋一生最敬重的一位开国功臣——朱升。

才智过人 却偏偏喜欢隐居:

朱升姓朱,却与朱元璋没什么关系。他是安徽休宁人,字允升,号枫林,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

朱升出生的时候,正值早上,正是旭日东升之时,朱父便取其吉祥之意,给他取名为“升”。

朱升年轻的时候便四处求学,很早就显示出读书的天赋,十九岁考上秀才,继而开馆讲学,同时搜集民间故事、星象变化、占卜方法等编撰成书,整理编写了《墨庄率意录》《星卦提纲》《龙穴阴阳之诀》等书。

后来朱升又登乡贡进士,也曾短暂地做过几年官,但他对做官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更多的时间,他都是在搜集整理、观察研究他自己所感兴趣的儒学经典、风水天象之类的内容。

后来打仗变得越来越频繁,朱升的老家也开始不太平,他索性弃官而去,安心过起了他的隐居生活,以开馆讲学为生。

直到朱元璋决定请他出山为止,他一直都不为世人所知,而此时的朱升已过天命之年。

效仿三顾茅庐 收获锦囊妙计:

朱元璋率领大军亲征徽州时,听手下的大将邓俞说,这里有个隐士名叫朱升,是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在当地也有很高的威望,能力可以说跟诸葛亮不相上下。当时的朱元璋正是用人之际,也是求贤若渴,听闻朱升有治国之才,因此决定效仿刘备三顾茅庐,亲自请朱升出山替自己运筹帷幄。

不过朱元璋见朱升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朱升没有像诸葛亮那样请了三次才见到,只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送给了朱元璋三个“锦囊妙计”。

那就是:“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这九个字很简单,也很好理解。

高筑墙,就是要注意防守,不能让敌人轻易地就给攻破了。

广积粮,粮食在任何时候都是安民心的关键,充足的后备才是稳定的开始。

缓称王,历史上很多起义者都是死于心急,想称王就得沉得住气。

朱元璋毕竟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听此妙计就知朱升定不是一介凡人,当即拜朱升为中顺大夫。很快,朱升就成为了朱元璋麾下一名重要的谋士,朱升提出的治国平天下的谋略,非常具备战略眼光,对朱元璋初期夺取天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得益于朱升的三个“锦囊妙计”,朱元璋在元末众多农民起义中所向披靡,很快就拔得头筹,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明王朝。

功成名就全身而退 却难保儿子善终:

朱元璋称帝后,曾大封功臣。此时的朱升已年逾古稀,他本就比朱元璋年长许多,二人又是同姓,朱元璋一直拿他如长辈一样敬重,甚至对朱升说“朕与卿分则君臣,情同父子”,这简直可以说是把朱升尊之为至亲了。

按理说,朱升完全可以在朱元璋这里得到一个很高的封号,并且从此衣食无忧,被万人敬仰。

而此时朱升却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朱元璋为了挽留朱升,承诺“赐以爵士”,但朱升不为所动,反而老泪纵横地请求朱元璋陈述自己一桩未了的心愿。

原来朱升有个儿子叫朱同,虽然也是个忠君之人,却不懂明哲保身之理,朱升担心儿子为官后恐难善终。朱升因此请求朱元璋可以善待自己的儿子,朱元璋对朱升的老父之心感到“恻然”,遂赐予朱同“免死券”以慰朱升之心。

其实,以朱升对人心的洞察,他可能早就预料到朱元璋有一天会对功臣起猜疑,与其那时候落得阶下之囚,不如及早抽身,保全自己。

后来的事情果然和朱升预料的一样,朱元璋开始以各种理由诛杀开国功臣,所有与朱元璋一同打下江山的名将谋士,几乎都未能幸免。而朱升以为早已告老还乡,而得以寿终正寝。

但他的儿子朱同虽然有“免死券”护体,却未能善终。作为礼部侍郎的朱同,本来很得当时的太子朱标赏识,但因被人诬陷,卷入盗卖官粮一案,又无法自证清白,被朱元璋赐自尽,最后落得陈尸接头的下场。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升学贯经史,通晓古今,自然料到朱元璋最怕的就是功臣会居功自伟,所以才选择了归隐山林,明哲保身。但他却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自己虽然躲过诛杀功臣一劫,自己的儿子却最终没有逃脱被杀的结局。

或许,他也曾想到,以朱元璋的心胸,加上朱同又不懂得官场险恶,他必定很难善终,但那时的朱升已是垂垂老矣,除了能帮儿子求来这张无足轻重的“免死券”外,真的什么也做不了了。

潜心儒学 著作颇丰的研究者:

朱升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参与各项政治军事活动,足足有十三年之久,但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隐居期间的教书、讲学、著书,并潜心研究儒学。在隐居的几十年间,朱升编撰了大量的著作。

其“自幼为学,至于捐馆,六十年间虽出处不常,未尝一日释卷”就是他读书著作的最好证明。朱升一生有二十四本专著,目前传世的有《前图》二卷、《朱枫林集》十卷,《四库总目》等。

朱升非常善于思考,在继承前哲的思想的同时,又往往能够阐发己意。朱升重视解经传道,著作多以解经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朱枫林集》,从中可以了解到他的一些思想和主张。

后记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谋士,朱升显然不在其中,他出山时年事已高,众多著作又鲜有存世。人们对他的了解,似乎只有他的九字箴言,但这也就够了。

试问古往今来,能够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之人,何其之多,但能留下只字片语之人又何其之少。

而朱升留下的这九个字,却在今天的这个时代已然受用。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1

元珊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