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齐白石参加相亲,得知女方43岁时,直接拒绝:太老了,我不要

梅梅评历史 2023-02-10 17:03:00

1919年7月的一天,寄居在法源寺的齐白石,正与徒弟张伯任坐在羯磨寮间说话。忽然,他发现脚下破旧的地砖上有一个状似小鸟的图案非常特别,就随手拿过一张纸,将鸟的样子画了下来。

《趣儿》

乍一看,齐白石笔下的这只鸟线条粗犷、眼神呆滞,毫无美感可言,可令人奇怪的是,就这么一副“怪画”,齐白石却一直视为珍宝、随身携带了将近40年。

直到1957年,齐白石去世后,齐家后人才将其捐给国家,据保守估计,这幅画起码价值4.2亿元!

然而,这还不是齐白石作品里最值钱的一幅,2017年,齐老的《山水十二屏》拍出了9.315亿元的天价,直接打破了中国书画拍卖的全球记录。

如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齐老成名后的“传奇故事”,殊不知齐白石的创作之路却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他出身贫苦,因为身体原因早年只能以木匠谋生,25岁才真正拜师学画,55岁为生活所迫、开始北漂,却不被当时京圈的书画家所容,历经十年“变法”,直到65岁才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作画风格,在中国画坛上有了一席之地。

从穷苦木匠到国画大师,齐白石是怎么做到的?

齐白石一生精力充沛,性格独特,据传,他不仅爱作画,还爱美女,尤其钟爱年轻漂亮的少女,这些是真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位“传奇画家”的“传奇”一面。

“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多传奇?一、身份传奇:从木匠到画家——真正从底层走出来的国画大师

齐白石,186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白石铺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原名纯芝,字濒生,号“白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齐白石自13岁开始,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跟着木工师傅学做木匠。

刚开始,齐白石学习的是“大器作”,也就是木工里的粗活,这种活计虽然好上手,但没多少技术含量而且雇主给的钱很少,为了多挣点钱贴补家用,齐白石便改学“小器作”,也就是雕花木工。

当时,师傅教的都是一些麒麟送子、五羊开泰等传统雕花样子,齐白石心思灵活,便想换些花样,正巧有一次,他到一个主顾家做活时,无意间发现一本残缺的《芥子园画谱》,齐白石如获至宝,便借来日日照着临摹。

就这样临摹了半年,齐白石不断将雕花图样推陈出新,花鸟虫鱼、人文故事等都成了他雕刻的对象,由于他的雕工细致,花样又新颖,久而久之,找齐白石雕花做木工的人越来越多,齐白石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芝木匠”。

齐白石故居

1889年,25岁的齐白石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胡沁园。

胡沁园是湖南当地有名的乡绅,在看过齐白石临摹的画后,他大为震撼,于是全力说服齐白石放弃做木匠,改学画画。

在胡沁园的鼓励和资助下,齐白石一边专习绘画,一边苦练书法和篆刻,并开始以此为生。

渐渐地,齐白石在当地有了名气,收入也水涨船高起来。当时,他为人画一幅像能得二两银子,比做木工挣得多出不少,齐白石对此很满意,在《齐白石回忆录》中,他曾说:

我在四十岁以前,没有出过远门,来来往往,都在湘潭附近各地。而且到了一地,也不过稍稍勾留,少则十天半月,至多三五个月。得到一点润笔的钱,就拿回家去,奉养老亲,抚育妻子。我不希望发什么财,只图糊住了一家老小的嘴,于愿已足;并不作远游之想。

然而,不久后一封信的到来,让“不做远游之想”的齐白石从此过上了“漂泊不定”的生活。

1902年,齐白石受好友夏午诒的邀请,到西安教画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时任陕西布政使的樊樊山。

樊樊山对齐白石非常推崇,他不仅亲自为齐白石定了“润例”,还想把齐白石推荐给慈禧太后,做宫廷御用画师。

对前者,齐白石非常感激,但对后者,齐白石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他说:

我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叫我去当内廷供奉,怎么能行呢?我没有别的打算,只想卖卖画,刻刻印章,凭着这一双劳苦的手,积蓄得三二千两银子,带回家去,够我一生吃喝,也就心满意足了。

樊樊山知晓齐白石的为人,便不再强求,但他仍极力劝说齐白石到北京去。

因为,只有在那里,齐白石的画才能真正打开一片天地。

为了生计,齐白石决定听从好友的建议。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已到不惑之年的齐白石初到北京,日子反而过得艰苦起来。

当时,齐白石一直效仿八大山人,他的画与京津画坛的画风格格不入,所以,即便齐白石将画的价格定的比一般画家还便宜一半,也卖不出去。

他对此曾无比失意地感慨道:“未工拈箸先拈笔,画到如今不值钱。”

我那时的画,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得很。——《白石老人自述》

不过好在,在京期间,齐白石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位恩师和知己——陈师曾。

在陈师曾的建议下,年已55岁的齐白石,决定开始长达十年的“衰年变法”,彻底改变画风。

他对友人表决心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从此,齐白石潜心作画、画风大改,一直到十年后,65岁的齐白石不仅摸索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还首创了“红花墨叶”派画法。

这之后,齐白石的画开始“洛阳纸贵”,上门重金求画者络绎不绝,齐白石终于在中国画坛有了一席之地。

事实上,不止在国内,在国外,齐白石也是声名鹊起,1956年,印象派大师毕加索曾这样评价他:“齐白石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他只画了一条鱼,却能让人看到滔滔长河……”

从25岁专学绘画,到65岁功成名就,从穷苦木匠到国画大师, 历经40余年,不改初心、不断挑战自我的齐白石,不仅是一个传奇,更是一个值得人学习的励志典范。

二、性格传奇:他的抠门程度你想像不到

受早年穷苦生活的影响,晚年齐白石虽然富甲一方,但他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以致到了“抠门”的程度。

齐白石有多“抠”呢?

这么说吧,齐白石不仅在卖画时锱铢必较,说画多少就画多少,在对待家人和客人时,也同样“不大方”。

作家张郎朗在《大雅宝旧事》里曾提到这样两件事:

客人去拜访齐白石,老远就知道他来了,为啥呢?因为老人将家里所有的钥匙都挂在身上,一走动,全身哗啦啦地响。

家里开始做饭时,齐白石要亲自开锁称量,每个人吃多少都是有定量的,谁也别想多吃。

招待客人时,齐白石端出来的月饼和花生是坚决不能吃的,一方面是因为齐白石对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珍贵,舍不得别人吃,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月饼和花生不知是猴年马月保存下来的,兴许早就过了保质期,吃了会坏肚子。

初看到这段记载,我大吃一惊,如果不是对贫穷有刻骨铭心的记忆,谁会抠门到这种地步?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见过不少生活简朴节约的老年人,但没一个“抠”到齐白石这程度的。

但吝啬如齐白石,也有少有大方的时候。

一次,梅兰芳来齐家串门,说好朋友花了大半年的工资买了一副齐白石的《耕牛图》,齐白石心知不好,这幅画自己虽然画出来了,但还在家里放着呢,在得知此人家境一般时,齐白石立马嘱托梅兰芳把画拿过来,然后把真迹还了过去,把假的留下了。

由此可见,齐白石的“抠“也是有原则的。

三、感情传奇:两任妻子三个红颜知己

自古名士多风流,若提起近现代书画界的风流人物,齐白石一定榜上有名。

齐白石一生虽只娶过两房太太,但关于他的“风流韵事”却不胜枚举。

齐白石19岁那年,由父母做主,娶了当地一位姓陈的农家姑娘陈春君。

陈春君比齐白石小一岁,俩人的结合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婚后相处得却很融洽。不管齐白石是做木匠,还是做画家,陈春君都毫无怨言地默默支持他。

1917年,为了生计,年逾不惑的齐白石决定北上进京,出发前夕,陈春君思索再三,还是不舍家中的5个孩子和微薄家产,于是毅然决定留在家乡照顾一家老小。

为此,齐白石只得一人北上,初到京城,他的画不被主流画坛认可,又背井离乡、形单影只,其中的孤单和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两年后,55岁的齐白石结识了政坛新贵胡南湖,二人一见如故,胡南湖不仅花重金买下了齐白石的多幅画,还逢人便推荐齐白石“一幅画能值百金”。

由于二人私交越来越好,齐白石少不了要上门拜见他的“南湖老弟”,这一日,齐白石正在正厅与胡南湖说话,突然,一个丫鬟端着茶盘款款而来,齐白石顿觉眼前一亮,心思立即活泛起来。

这个丫鬟名叫胡宝珠,不仅相貌清秀,而且聪明伶俐,很会照顾人。这之后,齐白石三番两次上门,总是借机和她见面。

胡南湖看出了齐白石的心思,便有意促成这段姻缘。

在好友的帮助和发妻陈春君的同意下,1919年,56岁的齐白石正式迎娶年仅18岁的胡宝珠为妾。

为了感谢胡南湖的知遇之恩和成人之美,齐白石专门为胡南湖画了四条屏《福祚繁华》,后来这四条屏的估价竟高达9200万元!

自此,齐白石身有娇妾相伴,在京的生活也跟着改善了不少。

胡宝珠在细心照顾齐白石饮食起居的同时,也跟着学了不少绘画技巧,慢慢地,胡宝珠的绘画水平越来越高,她临摹齐白石的画,有时竟连齐白石本人也分不清“真假”。

这时,外界纷纷传言,说齐白石的有些画其实只是小妾“捉刀”,为了平息谣言,胡宝珠便主动封笔,从此专心相夫教子、再不作画。

本以为日子就这么恢复了平静, 谁知,一个女人的到来又将胡宝珠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齐白石的一位好友王缵绪为感谢赠画,千里迢迢从四川送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婢女淑华。

年已68岁的齐白石收到这份“大礼”,很是高兴,但已为齐白石生育了三个孩子的胡宝珠,却如临大敌、怏怏不快。

每当齐白石兴致大好,拉着淑华磨墨作画时,胡宝珠就会怒气冲冲地赶过来质问:“你都快70岁的人了,还想干什么?”

齐白石被怼的无话可说,只能私下对好友抱怨道:“为拙且蠢之贱妾占去侍内室矣!”

一年后,淑华因受不了胡宝珠的处处刁难,只能哭着跪求齐白石:“老爷,这里我实在待不下去了,您还是让我回四川老家吧。”

齐白石满心不舍,但看着“蛮横且霸道”的胡宝珠,他心知肚明,二人既然有缘无份,那只能忍痛割爱,临行前,齐白石不仅给了淑华200块大洋,还给她画了一副《鹦鹉图》,并题诗一首——《许放淑华》:

湘上青山好景光,能言鹦鹉莫思乡。

太平桥外槐花下,亲手开笼欲断肠。

如此对一个婢女,年近七十的齐白石已算有情有义了。

1941年,齐白石的发妻陈春君去世,次年,齐白石大摆筵席,将小妾胡宝珠扶为正室。

这一年,齐白石78岁,胡宝珠40岁,他们的第七个孩子也出生了。

然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四年后,44岁的胡宝珠再度怀孕,却在生产时因年龄太大难产而死。

齐白石悲痛欲绝,并亲自为爱妻撰写了祭文,感慨道:“此情待得删除尽,懒字同参最上层。”

这之后,齐白石虽年逾八十,却“人老心不老”,又看上了一位年轻的护士夏文珠,当齐白石提出再婚的要求,却遭到了孩子们的大力反对。

无奈之下,齐白石只能让夏文珠以“护工”的身份留在自己身边。

可好景不长,夏文珠最终离开了齐白石,这一年,齐白石已经93岁了。

见齐白石整日为此伤心不已,家里人赶紧张罗着为齐白石相亲,当得知相亲对象44岁时,齐白石满脸不快,拒绝道:“太老了,我可不要。”

不久,齐白石在去医院检查身体时,又对一个22岁的护士伍德宣一见钟情,在吸取了上回的教训后,孩子们知道违拗不过父亲的心意,只得同意二人的婚事。

然而,还没等到成亲,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便与世长辞,迎娶娇妻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

“自古英雄多好色,人不风流枉少年”,国画大师齐白石宝刀未老,可谓将这句话诠释到了极致。

总结:

纵观齐白石的一生,他14岁开始做木匠,25岁开始专学绘画,32岁兼学刻印,40岁背井离乡、开始周游全国,50多岁孤身一人开始北漂,55岁痛下决心彻底改变画风,65岁苦尽甘来,终成一代巨匠,78岁续弦,83岁还在生孩子,93岁还梦想着做新郎……

齐白石的一生活得很真实,不管是对待绘画,还是对待感情,他始终精力充沛、不惧外界的流言蜚语,衰年变法时,他将这种生活态度注入到艺术中,历经十年终于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他说:

“画家不要以能诵古人姓名多为学识,不要以善今人短处多为己长。总而言之,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如此,绘画便有了意趣,也便有了灵魂。

齐白石用一生告诉了我们: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 我们缺少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发自内心的改变。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