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纵观健康
编辑 |纵观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你吓唬谁呢?我爸我妈吃了一辈子海鲜,也没见出啥毛病啊!”好嘞,先不急着抬杠,咱们先聊聊你爸妈吃海鲜的方式——是炖得烂熟,还是生吞活剥?是偶尔尝尝鲜,还是顿顿海鲜大餐?

如果是前者,那恭喜你,你爸妈的肝脏可能还算健康;但如果是后者……那你最好让他们去做个肝功能检查,看看肝脏是不是已经在偷偷抗议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些海鲜吃多了会坑肝,为什么它们这么“坏”,以及如何吃才不会让肝脏哭泣?
一、你以为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老年人讲究吃得精细,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朋友,海鲜几乎成了日常标配。可问题就出在这里——有些海鲜,看似营养丰富,实则暗藏危机。你是不是也听说过“生蚝补锌,黄鳝补血,淡水鱼生吃更鲜美”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健康?错!你可能是在给寄生虫和病毒开绿灯!

比如生蚝、蛤蜊、花甲这类贝类,它们可能藏着甲型肝炎病毒和诺如病毒。 你以为自己吃的是大海的馈赠,实际上可能是在吃一场“病毒盛宴”!如果这些病毒跑进你的肝脏,轻则恶心呕吐,重则直接患上急性肝炎,肝功能下降,让你整个人都变得无精打采。
再比如淡水鱼生,它们的体内可能藏着华支睾吸虫——一种专门盯着你的肝脏和胆管的寄生虫。它们进了你的身体,会慢慢啃食你的肝细胞,导致胆管炎、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风险。你以为自己在享受美味,实际上是在给寄生虫提供五星级“豪宅”!

还有个经典搭配——海鲜+酒,这简直是肝脏的“死敌组合”!海鲜富含嘌呤,酒精会干扰嘌呤的代谢,导致尿酸飙升,痛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统统找上门。你以为自己是在享受人生,殊不知你的肝脏已经开始计划“辞职”了。
二、老年人的肝脏,比你想象的更脆弱年轻的时候,你的肝脏就像一个加班不知疲倦的“社畜”,熬夜、喝酒、胡吃海喝,它都能扛住。可人上了年纪,肝脏的代谢能力就像老年机运行速度一样,逐渐变慢。

以前你大吃一顿海鲜,肝脏还能自如应对;但现在,你的代谢速度下降,免疫系统也不如从前,病毒、寄生虫、酒精的伤害都会被放大,修复能力还大不如前!
更何况,老年人本身就容易患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如果再吃错了海鲜,无异于“雪上加霜”。你的肝脏可能还没等到你享受退休生活,就已经开始“摆烂”了。
三、聪明吃海鲜,才是对肝脏的尊重当然,我不是让你从此与海鲜绝缘,而是让你吃得更聪明、更安全。

首先,贝类一定要煮熟,别贪那几分钟的急,肝脏可受不了。 有些病毒耐热,轻轻加热根本杀不死,彻底煮熟才是王道。
其次,淡水鱼生?别吃了! 煮熟的鱼才是最安全的鱼,别让寄生虫有机可乘。
再来,海鲜+酒这对“毒鸳鸯”还是少凑一块吧! 想喝酒就喝点红酒,啤酒尽量少碰,别让肝脏和尿酸一起崩溃。
最后,吃海鲜要适量,别顿顿海鲜大餐。 适当搭配蔬菜、粗粮,给肝脏一点喘息的机会。

它不抱怨,不请假,不加薪,每天默默地帮你解毒、代谢、合成蛋白。你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回馈你。你让它天天加班干重活,它迟早会“罢工”!
所以,聪明吃海鲜,健康活更久!别让嘴巴爽一时,身体苦一世。今天的科普就到这儿,要是觉得有道理,赶紧转发给爸妈看看,毕竟他们的肝脏也很不容易!
参考文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安全知识: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2023年.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贝类食品及水产品食用安全指南》. 2022年.
《中华肝脏病学杂志》. 《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胆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第31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指南》. 2023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 《食源性寄生虫病预防手册》. 2022年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