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2024南昌“雏鹰启航”计划活动虽然已经圆满落幕,但其活动后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中国航空学会,作为推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起了“航空强国”战略中培养飞行人才、激发全民航空热情的重要使命,引领着航空教育与普及的新潮流。本文聚焦于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陈暘先生及其亲自参与的“雏鹰启航”计划,通过陈暘秘书长的个人飞行学习经历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雏鹰启航”计划的实施背景、目标设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并同时展望该计划对中国航空事业及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陈暘:长期从事航空装备预研管理和航空数字化推进工作,曾历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部飞行器处处长、预研处处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等职务,现任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
中经总网王文慧:陈秘书长您好,听说您是中国航空学会有史以来第一位拥有飞行驾照的领导。
陈暘:您好(笑),我目前还没有完全拿到驾照,仍在学习阶段。我与学会的前秘书长张聚恩同志都在学习驾驶,他学的是运动飞机驾照,我学的是私人飞机驾照。我还剩最后一个实践考试,就能拿到飞照了。
中经总网王文慧:林左鸣理事长曾经说过,希望航空事业的专家骨干都拥有飞行驾照,拥有了飞行驾照,就如虎添翼,对于“雏鹰启航”计划旨在培养飞行人才的愿景,您都知行合一了,而且践行亲自驾驶飞机的思想,我相信您的认识肯定非常深刻。
陈暘:我先谈谈我学飞行执照的原因。有句话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的航空人,从小就有飞上天的梦想,后来虽然进入了南航学习飞机设计,并多年从事设计和科技工作,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你看,有的时候乘坐民航客机,或是看到别人驾驶飞机时,那种感觉不太一样。你只有真正坐到飞机驾驶舱内,只有真正握上驾驶杆,然后从空中俯瞰这个你曾经以为熟悉的世界时,才会获得一种全新的、不一样的感受。这种经历反过来会极大地反哺我原来的科技工作,以及现在的航空学会的工作。
我觉得如果能有更多的人,不一定非得是科班出身,只要他们能够感受或体验飞行,那么他们就可能成为一颗种子,成为未来的希望。当这个基数、分母变得更大时,无论是从事航空制造业,还是从事民航运输、军事航空,或是高校教育的,所有与航空相关的人,只要他们有过飞行的经历,都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产生全新的看法。从空中俯瞰地面,那种视角与在地面上看是完全不同的。
中经总网王文慧:这种不同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陈暘:当你握上驾驶杆的那一刻,你真正感受到的是像鸟儿一样的自由,你会感觉到你的身体、你的血液,甚至你的整个灵魂都随着你手中的驾驶杆,随着飞行的体验一同翱翔。这种感受正是我参与“雏鹰启航”计划,并下定决心推动继续发展壮大的最大原动力。
中经总网王文慧:太好了,跟您交流让我的心脏也跟着澎湃了一下。陈秘书长,“雏鹰启航”计划首期活动已经圆满落幕了。从多方面的反馈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次活动的巨大成功。此外,我听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雏鹰启航”计划设定了一个既宏伟又极具挑战性的目标:在接下来的三年内,也就是在建军100周年之际,要完成8000名青少年的航空知识培训。这是真的吗?能实现吗?
陈暘:是真的。我觉得是可以实现的。因为“雏鹰启航”计划在一开始也是参考了美国的“EAA Young Eagles”计划。那是在1992年,当时互联网方兴未艾,电子工业发展起来之后,许多年轻人觉得航空不再那么吸引人。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实验飞机协会(EAA)发起了“EAA Young Eagles”计划,他们的目标是到2003年,也就是莱特兄弟首次飞行100周年之际,让100万名美国青少年飞上蓝天。据我了解,这个计划已经持续了30年,截至今年上半年6月份吧,他们已经成功让超过240万名孩子实现了翱翔蓝天的梦想。
我们这次的“雏鹰启航”活动也一样,本来我们计划用三天时间让100个孩子体验飞行,但实际上,我们仅用了一半多的时间,大约是1天半,就完成了93个孩子的飞行体验。当然,可能因为一些准备的因素,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体验飞行了。我相信,随着后续“雏鹰启航”计划的宣传和推广,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包括通航公司、制造业、高校以及民航单位等。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决心和热情,那么在2027年,建军10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设定的这个小目标应该是可以顺利实现的。
中经总网王文慧:这是一个需要巨大决心,耗费精力、心血以及高效执行力的计划。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和计划,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呢?
陈暘:你看,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有寒假和暑假,这次我们用了7天时间吸引了100多名孩子参与,那么对于更大的目标,我们首先计划利用全国范围内的力量,而不是仅仅集中在南昌。我们会将集中式改为分布式,在全国各地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个基地或营地,让孩子们可以利用寒暑假,特别是周末和小长假的时间,参与这些免费或具有公益性质的飞行体验活动。这样,我们可以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吸引更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参与,而不仅仅是依赖南昌的洪都320瑶湖机场或某几家通航单位。
我们还设想,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比如一年中的52个周末,即使不能每个周末都举办活动,也能利用其中的大部分;如果全国能有20个以上的地点,同时开展这样的活动,那么要实现让8000名孩子体验飞行的梦想,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样的分布式模式将更有助于推动“雏鹰启航”计划的实施和成功。
中经总网王文慧:的确,如果采用这样的设想和行动,这个8000人的大基数就变成小分子了,实现起来容易的多了。据我所知就这次活动,航空学会拿出了200万左右,如果正常的话,咱们航空学会是以会养会的,是应该赚会费的。但是这一次活动就拿出了这么大一笔的费用,要实现8000名孩子的梦想,这费用怎么办呢?
陈暘:这次我们确实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江航学院、长江通航携手共同推动这件事情发展。关于分布式模式的后续规划,我们也在考虑。首先,我们进行了测算,虽然具体的财务数据还没出来,但根据我们的估算,每飞行小时的成本大致控制在千元左右。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是轻型运动类飞机,其运营成本和油料费用相对较低,每个孩子的一次飞行起落费用大约在三四百元左右。如果能吸引一些同行公司来加入,我们考虑提供免费的体验名额。
同时,如果飞机制造商能供应飞机,我们期望他们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从事飞行培训的通航公司,体验活动之后,若后续有更多孩子、青少年乃至成年人加入,我们将提供地面培训课程、飞行模拟活动以及考取执照的优惠费用,以此来覆盖整体成本。当然,这一模式的具体细节还需进一步探讨,需要根据地区、企业等具体情况一事一议。
我认为,如果学会能以南昌为样本,打造出一两个成功的范本,这一模式便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尽管实施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说经费、人力、飞机、地区及空域等问题,但既然我们在南昌从19号到26号已经成功实现了飞行,我相信这一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时,同样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中经总网王文慧:您让我想到了一个现象。我参与了航空学会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很多活动,深刻感受到了航空学会强大的号召力。关于“雏鹰启航”计划,我明显感觉到航空学会是全力以赴的,学会的号召力,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遍布中国,如果这样的创举真的能够成功实现,我认为那将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陈暘:其实,我们提出的这个目标,我个人认为并不冒进。国家要实现航空强国的愿景,回顾历史,从100年前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航空救国”理念,到建国后一代代人为之奋斗的“航空报国”精神,再到新时代提出的“航空强国”梦想,都是为了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不可否认,美国是公认的航空强国,对吧。他们整个的航空基础雄厚,美国3亿人口拥有80万持照飞行员,而我国人口是14亿人,持证的飞行员数量不足8万人,特别是我们国家还有近10亿人没有乘坐过飞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状。这个数量与美国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的人口基数比别人大,但飞行人才却远少于对方,这是一个明显的短板。
所以我想,要实现航空强国的目标,我们不能光是制造强国,不能仅局限于制造、军事或民航的单一领域,更是需要培养一个庞大的飞行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向航空强国的行列迈进。
我们拥有众多通航及无人机制造企业,都可以成为“雏鹰启航”计划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这将为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经总网王文慧:听您讲这些后,发现我之前为您准备的提问用不上了,给您点赞。我接着提一下我的看法,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新的关注点。今年被称为低空经济的元年,其发展被视为中国经济在疫情后、低迷期重新起航的新风口。很多人对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地方却感到迷茫,不知从何入手。
实际上几年前,就有很多人意识到培训对低空经济的重要性,但面临缺乏场地、机场和飞机等资源的困境就放弃了,转而投向规划低空产业园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惊喜地发现航空学会做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布局,就是这个“雏鹰启航”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说这些措施如同基石般稳固,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您交流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一布局的长远意义。
陈暘:您说得非常对。作为航空人,经常会遇到外界的误解,不知道“航空”是干啥的。有人认为航空就是坐飞机免费,或是与火箭相关。很多群众是分不清航空还是航天的。这种混淆确实反映了航空领域在公众认知上的不足。
主管装备制造的工信部一位领导曾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航空与航天的区别:航天是事业,航空是工业;航天是国家名片,而航空则只是制造业的一个小类,体量较小,影响有限。清华大学的李克强院士曾阐述过在中国,能真正称得上“工业”的并不多,而汽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汽车因其庞大的保有量和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汽车和汽车工业,考汽车驾照、持有汽车驾照的人也特别多。
那么,我们航空学会在科普和启航方面的初心,正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航空、懂得航空,甚至学会飞行。正如林左鸣理事长所言,如果低空经济能够成为继马车、汽车之后的又一次工业革命腾飞的重要载体,那么它必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当大量的人了解航空、信任航空,认为它是安全可靠的,低空经济才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消除那些不必要的质疑和疑问。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我最近深切感受到各地政府对低空经济发展的巨大热情。但正如您刚才所言,很多地方面临着如何发展的困惑和迷茫,不知从何下手,缺乏明确的抓手和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航空学会充分意识到,除了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方案策划外,我们还需要寻找更为长远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能够影响并激发100万个孩子对航空的兴趣和热爱,即使将来只有1000人真正从事航空事业,那也将是无比宝贵的。因为这100万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拥有一段难忘的飞行经历,他们会记得自己曾坐在驾驶舱里,俯瞰过与众不同的世界。这种体验和记忆,将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雏鹰启航”计划的价值所在。
中经总网王文慧:您想得很深刻,尤其是低空经济发展,我曾经跟人笑谈说:未来的低空经济体量,将比从前的房地产+汽车总量还多。当然,我这只是懵懂的判断,你们做的计划和实施的活动,才是真正的低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陈暘:这两天过得特别有意思,我系统学习了江西的历史,之前对这里确实了解不多。江西在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甚至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其水运发达,即便是在多山的环境中,也凭借这一优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兴起,江西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谁又能预料,未来的江西是否会再次借助新的载体和载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呢?这虽然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所有这些都需要有人去努力、去实现。而这个人,可能就是我们从青少年中培养起来的未来之星。
从“雏鹰启航”计划开始,我们一路陪伴他们成长,参与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挑战,再到“智领蜂群”这样的高端项目,我们构建了一个从小学生到博士生的完整培养计划。这样的梯队建设,不仅为我们航空领域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它吸引了更多复合型人才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当然也需要房地产和IT行业的人才,但更希望看到航空领域能够吸引并留住,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共同推动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经总网王文慧:听您讲这些,我还真有感而发。航空学会肩负着科普工作的背后,蕴含着航空人深厚的情怀,这种情怀不仅影响了我,还带动了很多人。在这次活动采访时我就发现,很多人都是无怨无悔地投入其中,天气又热,活动是公益的,还不赚钱。学会的李马澐豪这样的年轻人,常常熬夜,我跟他们聊,从未听他们抱怨过辛苦或厌烦与孩子们的相处。我相信,这种航空人的情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航空事业。
陈暘:确实如此,我身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小受到航空科普知识的熏陶长大的。我本人就是看着《航空知识》杂志长大的。前段时间,《航空知识》的老主编谢础先生过生日,我去看望他,内心非常激动,因为很多人都是读着他的杂志长大的。现在,我加入了学会工作,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与同事们共同努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这是我们共同的希望,也是我们的责任,让这份对航空的热爱和追求能够薪火相传,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去。
中经总网王文慧:再回到“雏鹰启航”计划这个话题,这个计划终于顺利启动了。虽然未来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你们都能一一克服。我想象得出来,这个计划的工作量相当庞大,你们不仅起到了引领和统帅的作用,还带领着大家共同投身公益事业,这样的精神让我这个普通的国民,深感激动和钦佩。
陈暘:其实,我想强调的是,这次在南昌的活动只能是“雏鹰启航”计划的启动仪式,标志着计划正式开始。我个人非常欣赏互联网思维,深知流量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成功吸引流量,无论是通过媒体宣传、家长关注还是孩子们的兴趣,都能转化为资源来支持我们的活动。这种可持续性,正如我们在重庆举办的无人机大赛所展现的,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吸引十万孩子参与,形成了品牌效应。我们也希望将“雏鹰启航”计划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
更深层次地说,目前许多处于低空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要素,包括供应商等,可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雏鹰启航”活动所蕴含的潜在价值和深远意义。我坚信,随着活动的深入推广,他们很快会被激发热情,并积极投身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当然,前期的投入是巨大的,但正如古语所云,“有付出才有回报”,我认为“投入”固然重要,但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行业情怀。
中经总网王文慧:跟您交流受益良多。在最后,祝福您早日拿到飞行驾照,我希望到时候,您能亲自驾驶飞机,带着孩子们去飞行去体验,我相信这将极大地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那一刻,他们或许会将您视为崇拜的英雄或榜样,这样的经历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陈暘:您说的很对,我们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力量。有时候,我们会邀请试飞英雄和航天英雄参与活动,这种榜样的力量确实是无穷的。
中经总网王文慧:正如我听这次活动老师——《航空知识》编辑汤晓蕾所说,她几十年才有机会听到院士的讲座。现在这些孩子,包括普通家庭和来自深山里的孩子,都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顶尖人物。航空学会为他们打造的,不仅仅是未来职业的规划,更是为他们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无法想象的远大未来。我相信,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一定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遇和可能。谢谢您!
中经总网/世界品牌研究院 联合报道
发布:中经总网·中经在线
统筹编辑:王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