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与法律交织的复杂舞台上,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本应秉持公正,斩向世间罪恶,却在诸多实操中陷入争议漩涡,让世人对其公正性打上了问号。
国际刑事法院依 1998 年的《罗马规约》而立,2002 年 7 月正式启动职能,专盯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这四大恶行。134 个国家签署、123 个国家批准,看似颇具影响力,然而美国签而未批,俄罗斯一度加入又于 2016 年退出,背后是大国对其权力边界与公正性的深深顾虑。回溯过往,诸多领导人在这法庭的聚光灯下接受审视,命运各异。查尔斯・泰勒,从利比里亚内战的硝烟中崛起为军阀,即便早被国际刑事法院盯上,逮捕令一度形同虚设,直至 2006 年才落网。
2012 年,他因反人类罪和战争罪被重判 50 年监禁,成为首个被判刑的国家元首,为其血腥发迹史付出惨痛代价。苏丹总统巴希尔的遭遇同样引人注目。2009 年起,国际刑事法院就以战争罪、反人类罪乃至种族灭绝罪对其连发逮捕令。彼时,这一行为堪称石破天惊,毕竟是首次针对主权国家现任领导人。巴希尔在国内周旋多年,2019 年被军事政变推翻后,2020 年被新政府移交至海牙,至今案件悬而未决,苏丹局势也因之持续动荡。
前波斯尼亚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更是因 1992 - 1995 年波黑战争期间的暴行,特别是斯雷布雷尼察惨案 ——8000 多名波斯尼亚穆斯林男子和男孩惨遭屠戮,被法庭认定犯下种族灭绝等重罪,判处 40 年监禁,那一段黑暗历史至今仍刻在欧洲大地的伤痕里。
然而,当视线转向俄罗斯,争议达到沸点。普京因所谓 “涉嫌非法绑架乌克兰儿童” 被通缉,这一逮捕令瞬间点燃国际舆论。且不提俄罗斯方面坚称这是无稽之谈,单论国际刑事法院此举,对五常之一的俄罗斯领袖出手,已然超越常规司法范畴,更像是被政治操弄的工具。
再看其执法地域偏向,自成立至 2013 年,11 年里 8 起调查全与非洲有关,3 位非洲在任领导人遭指控,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副总统卢托等深陷其中。非洲大陆仿佛成了其重点 “关照” 对象,这不得不让人质疑:究竟是非洲罪行独多,还是背后另有隐情?国际刑事法院,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已偏离正轨,亟需拨乱反正,重拾公信力,否则不过是沦为大国博弈、地缘政治的附庸,徒有正义之名,而无公正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