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完毕。根据赛程,决赛为线上个人闭卷赛。6月22日(周六)0:00-24:00,参赛选手可任选一个赛道,选择比赛窗口期内任意连续的8小时作答。
最终五个赛道,各评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4名以及优秀奖10名。
本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因17岁中专女生姜萍以“全球第12名”的成绩入围决赛,引发广泛关注。
网传一批获得决赛资格的选手质疑姜萍预赛成绩有假,要求“向入围决赛的选手公开其答卷,以供审阅”。
我在《2024年阿赛相关信息传播中的几个明显误区》已做过分析,其中,根据预赛成绩说“全球12名”并不准确,官方并没这么说,甚至阿赛从来没有过“全球XX名”的说法,最终决赛获胜的也是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而非第一、第二、第三,更不是“全球第第三”。更不用说预赛的成绩。预赛的结果只是证明某人入围了决赛。
由于预赛是开卷考试、题目相对简单、作答时间长,这使得出现两种统计学错误的情况有一定的变化:
错误1:水平很高的选手,未能入围决赛;
错误2:水平较低的选手,成功入围了决赛。
有较多的参赛者入围决赛,因此出现错误1的可能性明显降低(答题人自身原因,没认真答完题的除外),但出现错误2的可能性有所增加。这也是每届比赛,入围决赛的中学生比例均较高的原因。预赛只是起到了一个过滤器的作用,大幅度减少了参赛选手的数量,且把最优秀的选手留到了决赛。从这点看,根据预赛成绩说,某人成绩是“全球xx名”是一个非常扯淡的事情。
决赛是另一个赛道。题目专业性更强,难度加大,答题时间缩短,这使得知识有限的中学生很难在决赛中获奖。
既然这样,公布预赛第12名的“预赛答卷”又有什么意义?公布12名后,为什么不公布11名、13名以及134名、283名的答卷呢?
如果这些选手真有水平,到决赛赛道上去拿金银铜奖啊!还查他人预赛的试卷干嘛?让阿赛组织者自己说自己的预赛有问题,这不是有病吗?
其实,真正有大问题的不是阿赛,毕竟组织阿赛这样的大赛并不容易。真正应该反思的是那些炒作“全球第12名”的媒体、平台,甚至连姜萍所在的学校、村都被炒作,不少村民、前同学第一次在媒体面前胡说八道,内容还登在了报道中,这种炒作太恶心了。难道根据预赛的成绩就能证明姜萍“遥遥领先”其数学老师、三次参赛的王闰秋吗?这不就是媒体闲的没事“唯恐天下不乱”吗?参见我此前的文章《不要像苍蝇那样追逐姜萍了,应多反思教育制度如何改进》。
看似质疑姜萍和他老师 实际是在质疑达摩院了
民间故事里有“剖腹验鹅”,电影里有“剖腹验粉”...多么相似的手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糟粕也有衣钵传人,试图毒害现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