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巴局势不妙,在经历一天多的对峙之后,克什米尔前线突然响起了枪声。
“游客伤亡事件”造成的影响,双方似乎不准备谈判了,对于莫迪政府霸道的处理方式,巴基斯坦打算以牙还牙。
此时美以军机抵达印度,是因为什么?印巴双方大军压境,克什米尔新的战争是否又要打响?
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6名游客死亡。
此事引发了印度政府的愤怒,第一时间针对巴基斯坦采取激进措施,并将河水“断流”。
此外莫迪政府已经宣布关闭两国边境口岸,禁止巴基斯坦公民入境以及驱逐和减少外交人员等。
巴基斯坦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对峙,在核设施进入警戒状态之后,也开始对印度进入“准反击”状态,双方不断围绕前线增加兵力。
当前印巴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局势仍然非常紧张,两个国家至少有三项矛盾没有解决,冲突正在扩大化。
其一就是莫迪政府仍然不给解释的渠道,也不给巴基斯坦“辩解”的机会。
因为巴基斯坦根本不承认他们和这伙恐怖分子有关系。
造成袭击事件的是一支名为“克什米尔抵抗运动”的武装力量,他们对印度占领克什米尔地区长期不满,并多次对印度人展开报复。
巴基斯坦政府一再强调这些流窜作案的人员不受他们影响,但印度政府就是“不听”。
事发后莫迪连表面的调查都没有做,直接将责任推给巴基斯坦,声明对其报复。
其二是印度已经决定“动武”,莫迪拒绝交涉,宣布政府可能会选择跨境打击。
巴基斯坦军事实力并不弱,但中东等国家媒体普遍认为印度经过多年的军事积累,现在的军事总体力量已经比之前强大很多。
尤其是从美国购买了无人机等装备,真打起来巴基斯坦很可能要吃亏。
但巴基斯坦和印度一样是一个拥核国家。
美国专家迈克尔·库格尔曼表示,如果冲突扩大对于各方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即便是仅限于克什米尔地区,也令人担心。
其三是现在没有其他国家介入调解这件事,美国反而在“拱火”。
当前多方都已经表示对克什米尔袭击的担忧,包括俄罗斯、欧盟等都呼吁双方“冷静”。
但美国突然宣布“全力支持印度”,这种态度让外界非常担心——
美国副总统万斯还在印度访问,这种拉偏架的行为,可能激发新一轮冲突升级。
美国不会不知道,只能说他们“不在意”这种结果发生。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方面也已经宣布,如果印度胆敢对他们“断水”,就会被视为“战争行为”。
24日晚上,印度宣称巴基斯坦打响了第一枪,对印度方面主动进行武力攻击,印度不得不选择“还手”。
这次冲突印度表示自己没有伤亡,巴基斯坦伤亡未知。
稍晚些时候,多方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向边境地区大力增派士兵和装备。
印度除了之前部署的无人机,还出动了阵风战机、坦克等装备,唯一的一艘航母也已经抵达巴基斯坦外海。
目前全面战争已经有打响的趋势,对于印度政府来说,他们压上了几乎能拿得出手的全部武器。
当地时间25日,美军一架C-17军用运输机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起飞,飞抵印度拉贾斯坦邦的首府斋浦尔。
与此同时,以色列的军机也抵达印度。
刚声明对印度支持到底,美以此时突然飞抵印度,很大程度上释放了“给印度撑腰”的信号。
不过美国派出的是运输机不是战机,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多是协助印度进行后勤行动,提升印度在冲突中的军事行动能力。
但不管怎么说,美国的军事介入,无疑会增强印度在印巴冲突中的军事底气。
此外,消息人士认为美国的举动有向印度“军事推销”的意思,倒不是真的要协助他们作战。
美国副总统万斯几天前访问印度的时候,和莫迪达成了武器合作框架。
美国政府准备未来向印度扩大出售先进武器装备,如C -17大型运输机、AH - 64E“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甚至承诺出口更多先进武装无人机。
这种行动也不排除是在展示美国装备的“可靠性”,从各个层面上来看,直接插手都不符合特朗普现在的战略。
原因是上个月美国防长已经签署了将战略矛头转向中国的备忘录,大概率不希望在南亚地区也介入战争。
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支持印度,遏制巴基斯坦,进而影响整个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另一方面,美国也希望借此机会,拉拢莫迪政府巩固其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按照他们一贯的风格,当起了战争贩子。
此外,以色列的军机和美国一起抵达印度,一个原因是他们和美国军事关系的密切性。
内塔尼亚胡和特朗普的联合行动,之前在加沙冲突中就有所体现。
此外还有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内塔尼亚胡政府对于“宗教国家”巴基斯坦的不满,以及为了回报和印度的特殊关系。
莫迪政府去年在加沙冲突中的立场,被认为是“实际支持”以色列惩罚巴勒斯坦人。
不过消息人士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不傻。
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也“有核”,不会将冲突规模过于扩大。
否则一旦冲突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给两国带来灭顶之灾,还将给整个南亚地区带来灾难。
再者而言美国的“战争”信用已经透支,很多国家看到乌克兰的结局之后,对于美国的支持已经有了很大的怀疑。
莫迪也不会为一时冲动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