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考察游,十日记录,北寺塔苏州全景,古塔测绘论文素材

宁云诗诗诗 2025-02-19 21:01:17

建筑考察游,十日记录,北寺塔苏州全景,古塔测绘论文素材

我一直对古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大学学习建筑设计专业的时候就特别希望能有机会去实地考察一些建筑。这个假期,我开启了一场为期十日的建筑考察游,而这次的核心地点就是苏州的北寺塔。

很多人知道苏州园林美,比如拙政园、留园这些地方,游客乌央乌央的。但也有一些像北寺塔这样的宝藏建筑不太被大众所了解。我为什么选择北寺塔呢?因为对于我要做的古塔测绘论文来说,它太合适了。北寺塔位于苏州市老城区中心,它是苏州报恩寺的标志性建筑。报恩寺在明代就已经很出名了,这座塔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我先说说这一路的一些感受吧。我有个网友,他之前去旅游老是不知道该怎么玩一个地方。在杭州西湖的时候,就只能沿着最常见的路线走,什么苏堤白堤,到处都是人。他也很无奈,说那么多好玩的角落都没机会去。我就想,我在考察北寺塔的时候可不能这么迷糊。

我住在离北寺塔不远的地方,周边还挺冷的,毕竟是北方过来的嘛,对南方的冬天还是不太适应。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地形地貌也很独特,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北寺塔就像一个巨人一样屹立在城市的中心,周围还有河道穿过。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在山西看到的一些古建筑,那里地形比较开阔平坦,古建筑大多是一个一个独立而又规整的院落。还有在福建看到的一些土楼,那是家族聚居的建筑形式,和我们苏州的古塔建筑完全是不同的风格。

我开始对北寺塔进行详细考察的时候,发现这塔可真是了不起。它有九层,外观看起来古朴大气。塔身是砖砌的,每层的飞檐都很有特色,那种翘起的弧度有江南建筑的那种婉约感。我拿出我的测量工具,开始一点点地记录数据。这时候我就想起之前看别人测绘的经历,有个同学去测绘一个小古寺庙,在河北那边,那里气候干燥,他测绘完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黑瘦黑瘦的,还把自己的测量数据丢了,只能重新去测,那可太惨了。我就告诉自己可得小心点儿。

我还在北寺塔周围看到好多游客,有老有小。有一家夫妻带着孩子来玩的,那小孩特别好奇,看着塔就兴奋地又蹦又跳。我就跟那爸爸聊了几句,他说他们本来是想先去苏州园林的,结果朋友推荐了北寺塔,就过来看看。这也让我想到,其实很多游客都不太清楚除了那些著名的景点之外,像这样的历史建筑也很值得一看。

有一天,我去看了一个比较冷门的古塔。在苏州的另一边,有个昭关石塔。它和北寺塔相比可就小多了,而且更加精致小巧。这个塔主要是尼姑庵的守护塔,它建在一个石头堆成的台子上。我就想,不同功能的塔在设计和建造上肯定是有不同的考虑的。北寺塔作为寺庙的主塔,它的规模和气势都要宏大很多。再比如说在上海看到过的一个古塔,那时候是冬天,上海的风特别大,我就冻得不行,那古塔在寒风里显得有些阴森。但这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不同地域环境下古塔的独特魅力。

继续考察北寺塔,我走进塔里面,里面的楼梯已经有些斑驳了,墙壁上还有一些以前的壁画痕迹。这让我联想到在四川看到的一些古塔,那里的古塔很多因为地震等原因受到过破坏,但依然保留了很多历史的记忆。而我这次考察北寺塔,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记录它现在的样子,这对我写论文来说很重要。

我还发现北寺塔周围的商业氛围并不是特别浓,不像有些景点周围全是商店。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宁静的氛围,这种宁静和古塔的历史文化气息很相配。

这时候我遇到了一群大学生,他们是来做社会实践的。他们也在北寺塔周围拍照,想要做一些关于古建筑保护的大众认知调研。我们聊天的时候,他们说他们觉得北寺塔这种古建筑的文化价值被很多人低估了。我觉得很有道理,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在追求那些热门的旅游景点,而忽略了很多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

我又去了苏州另一个比较冷门的古建筑,宝华塔。这个塔相对来说游客更少。宝华塔是八角楼阁式砖身木檐仿楼阁式塔,它的外面有一些很精美的砖雕。我在测绘它的时候,就感觉它在工艺细节上和北寺塔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比如北寺塔的砖缝看起来更加规整一些,这可能和自己所在的位置和修复的次数有关系。宝华塔所在的附近有一片小树林,冬天的时候树叶都落光了,显得有点萧瑟。而北寺塔周围因为有不少河道,还能看到一些绿色的植物。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一些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有个网友曾经跟我说他去一些古建筑看的时候,发现有乱涂乱画的痕迹。我觉得在我们进行古建筑测绘和考察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公众的保护意识的宣传。

在这十日的考察之旅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对北寺塔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它的外部造型到内部结构,从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到它在现代城市中的地位。我收集到了很多有用的数据,也积累了丰富的实地考察经验。

这时候我就想啊,在如今这个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像北寺塔这样低调的古建筑是不是真的没有太好的推广办法呢?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值得大家讨论。毕竟古塔这样的建筑承载着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它不应该被埋没在大众的视线之外。

这次建筑考察游让我收获满满,不仅仅是为我的论文准备了素材,更让我对中国古建筑的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