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4月22日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自5月起,他将大幅减少在政府效率部的工作时间,重新把更多精力投入特斯拉的运营中。按照相关规定,作为“特殊政府雇员”,马斯克一年内服务时长不得超过130天。从1月20日算起,其任期最晚在5月底结束。若仅算工作日,任期最晚于7月结束。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也拉开了美国政府内部变动的序幕,尤其是美国国务院,即将迎来一场重大变革。
今年年初,马斯克以“特殊政府雇员”身份加入特朗普政府,执掌新设立的政府效率部。这一部门肩负着削减联邦政府开支、提升行政效率的重任。在过去几个月里,马斯克凭借其在商业领域的果敢作风,在政府部门掀起一系列改革举措。他计划通过减少浪费和欺诈行为,为2026财年(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9月30日)节省约1500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支出。这一目标虽仅为原定计划金额的15%,但仍显示出马斯克改革的决心。他着手大规模压缩各联邦机构开支,裁撤项目、冻结人事、削减预算,就连教育部、环保署、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核心部门也未能幸免。
马斯克(资料图)
然而,马斯克的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截至4月初,政府效率部已面临超过20项联邦及州级诉讼,指控内容包括虚假预算报告、误导公众、破坏政策连续性等。议员们也公开质疑其改革是否违反宪法分权原则。最新的昆尼皮亚克大学民调显示,全美有54%的选民认为政府效率部正在对国家造成伤害,连共和党内部也有人批评马斯克“只会砍预算,不会治理”。
在外界压力不断增大的同时,马斯克的商业帝国也受到冲击。特斯拉作为其核心品牌,因马斯克公开支持特朗普并投身政府改革,在部分地区的用户形象严重受损。据《CBC》报道,自马斯克入主政府效率部以来,特斯拉在多地遭遇打砸、纵火、抵制等激烈抗议事件,欧洲市场也开始对特斯拉“抛票”。投资人直言,首席执行官分心于政府事务,公司运营必然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马斯克选择回归特斯拉,似乎是一种必然。
随着马斯克逐渐淡出政府效率部,美国国务院的“大洗牌”计划浮出水面。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发布声明称,当前美国国务院“机构臃肿、有限的资源被错误分配”,需要对其重组以应对“21世纪的巨大挑战”以及实现“美国优先”。一旦此次重组计划实施,美国国务院将迎来自178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重组之一。
马斯克(资料图)
根据鲁比奥的声明,美国国务院的重组计划将在首阶段进行大规模裁员与机构调整。美国境内约15%的员工(约2000人)将被裁撤,132个办事机构将关闭,仅在首都华盛顿就削减700个岗位。被裁撤的部门多集中在民主推广、人权事务、妇女权益等“软实力”领域,像全球刑事司法办公室、冲突与稳定行动局等都在其列。取而代之的是,新设机构将聚焦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扩散等“新兴威胁”领域,意图将外交资源向安全与科技方向倾斜。
特朗普政府推行此次国务院重组计划,背后有着深层次的逻辑。一方面,国务院长期被保守派视为“民主党大本营”。其推动的性别平等、气候变化等议程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理念背道而驰。特朗普希望通过改革清洗官僚体系,确保外交官能与总统政策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尽管鲁比奥声称此次重组不影响海外使领馆,但此前泄露的草案显示,特朗普有意关闭非洲近30个使领馆,缩减加拿大团队,将外交资源集中到“即时利益区”,如印太、中东等地。这种“任务驱动”模式,标志着美国从以往的“全面介入”全球事务,转向“精准投机”,更注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区域。此外,国务院还计划运用AI技术替代部分文书和翻译工作,同时要求外交官长期驻守特定区域,打破传统轮岗制,试图将外交体系打造成“地缘博弈工具”。
鲁比奥(资料图)
不过,此次国务院大洗牌也引发诸多争议。民主党批评此举“削弱美国价值观输出”。例如,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曾向伊拉克拨款2000万美元制作“新芝麻街节目”推广多元化,如今这类项目被认为浪费资金且偏离国家利益。而共和党支持者则认为,过去在人权等项目上投入过多资源,却未切实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
这场美国国务院的“大洗牌”,对美国外交乃至全球政治格局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从美国国内来看,大规模裁员与机构调整必然会激化两党矛盾,法律诉讼与国会阻挠可能使改革进程充满波折。从国际层面而言,美国在人权、气候等议题上的退缩,可能削弱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为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提供填补空白的机会。同时,将外交与军事、情报职能混同的趋势,可能进一步激化地区冲突,如中东地区的反恐行动就有扩大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