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难做,卖春联也遭打压?商场与商户的僵局,谁能理解?

春天与你入画 2025-01-05 16:52:18

“卖春联竟然被断电!”当这个消息传来,不少市民都懵了。贵阳南明区的匡先生,仅仅因为在店铺里卖起了春联,竟然被商场管理方直接断电。商场方表示,这是“违规”,而匡先生则觉得自己无辜。如此激烈的冲突,到底是谁错了?背后隐藏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这场“春联断电风波”不仅仅是一个商场与商户之间的简单争执,更是当下小商户生存困境的缩影。商场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过度的管理和死板的条条框框,是否让商户失去了活力和生存的空间?

1. 事情的起因:匡先生的“春联梦”

匡先生是一位在贵阳经营工艺品店的小商户,他的店铺主营手工铝丝盆景、生肖等工艺品。由于生意不好,他决定进一批春联来卖,希望能在春节期间借此补贴一下亏空。毕竟,春联作为节令性商品,哪怕不是长期经营,也是一年中不可或缺的销售品。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匡先生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批春联,让他与商场的管理方发生了激烈冲突。商场管理方一口咬定,匡先生卖春联属于“违规”,直接对其店铺断电,拒绝提供电力供应。

2. 管理方的立场:合同至上,规范为先

在事件中,商场方的代表——王女士解释道:商场的管理规定非常清晰,商户们入驻时签订的合同上明确约定了经营品类。王女士强调:“商场租赁合同是双方的约定,我们也不能让一个商户擅自改变经营范围,否则其他商户怎么办?”

王女士的言辞中透露出一种“合同至上”的严肃态度。她还提到,如果商场放任匡先生的行为,其他商户可能会因为匡先生的“违规”而遭到影响,整个商场的经营秩序就会被打乱。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持业态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对商场至关重要。

3. 匡先生的不满:这就是不讲情理

然而,从匡先生的角度来看,这个管理决定显得过于苛刻。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商户,他的初衷并不复杂,只是想通过卖春联来缓解一下自己的经济困境。匡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春联本来就是工艺品的一种,我卖这个并不违反任何规定,怎么就成了违规行为呢?”

图片来源网络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卖的春联就不能算作工艺品的一部分。并且,匡先生认为,在生意越来越难做的情况下,商场应当给一些灵活空间,不能一味地依赖条条框框。如果每一个小小的变动都要遭到无情打压,那商场与商户之间的关系,恐怕也难以和谐。

4. 网友的两种声音:到底是谁错了?

随着事件的发酵,媒体报道引发了大量网友讨论。有人站在商场的立场上,认为商场的管理无可厚非。毕竟,商场需要保持一定的经营秩序,如果让每个商户都随心所欲地调整经营品类,那么原本的商业布局就会被破坏,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商场的品牌和利益。

但也有不少网友支持匡先生,认为他只是想通过一种短期的方式来增加收入,商场完全可以考虑到这一点,给出一些宽容与理解。特别是像春联这种节令商品,几乎每个商场都会在春节期间卖一些,匡先生卖点春联,为什么就成了“违规”?

5. 合同条款成焦点:一切问题的根源

事实上,匡先生与商场的分歧,本质上还是出在合同上。匡先生和管理方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明确规定允许销售春联?如果合同中仅提到“工艺品”,那春联究竟算不算工艺品就成为一个法律问题。如果合同中对经营品类没有明确界定,匡先生或许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争取自己的权益。

但就算合同规定严苛,管理方的断电行为仍然显得过于极端。商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处理,比如先与匡先生沟通,或者给予一段时间的整改,而不是直接切断电源,迫使匡先生“闭店”。这种做法显得过于冷酷,未必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6. 现实困境:小商户的生存压力

在中国,像匡先生这样的商户不在少数。小商户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不仅要应对竞争,还要承受来自商场管理方的苛刻要求。尤其是节假日的短期商品,往往成了商户维持生计的重要来源。商场管理方如果过度注重条款,而忽视了商户的实际需求,结果往往是将这些商户逼向绝境。

事实上,过度的规范与控制,虽然能保证商场的秩序,但也可能让商户失去灵活性,最终损害整个商业生态。如果每个商户都被要求严格遵守规定,那么商场会变成一个充满僵化规矩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市场。

这场“春联断电风波”看似简单,却折射出当前商业环境中的一个深刻问题——商场与商户之间的关系是否过于冷漠,管理是否过于死板?也许,商场管理者需要反思:在严格执行规则的同时,是否应当给予商户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在当下艰难的经济环境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