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参加老战友追悼会,亲自为其盖上党旗!

正如历史说 2025-01-08 02:16:46

1950年10月27日,这一天是党中央领导人最不愿意提及的一天,但也是他们永远都忘不了的一天。

新中国刚刚成立还不满一个月,他们的老战友任弼时就在这一天永远地与世长辞。

毛主席曾说,他的死很突然,是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这不光是国家和人民的损失,还是他自己心里永远的遗憾,新中国成立之前,他们曾无数次坐在一起畅想未来,可新中国成立了,他却失言了。

劳累

任弼时的身体,是为了党和人民垮掉的。

当年,年仅21岁的任弼时从苏联学成回国,进入党中央上海所在地工作,那时候任弼时年纪轻轻,却已经挑起了大梁。

那时候的革命党员,都是拿性命在赌未来,责任越大,危险就越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作为上海政治局委员的任弼时成为国民党的眼中钉。

当时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上海更是腥风血雨,任弼时就是在这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毅然决然坚守岗位。

1928年10月中旬,任弼时受党中央委派去安徽完成一项任务,当时安徽也是风声鹤唳,非常的危险,但任弼时可不管这些,他将一应工作交代给可靠的下属后,便乔装打扮出发了。

此次任务任弼时是为了传达党的六大会议精神,为了掩人耳目,他乔装打扮成一位商人,将会议地址选在一处名胜古迹处。

原本计划都挺周详的,绝不可能出纰漏,但任弼时不知道的是,党内有叛徒,早已经将他们的行踪透露给了国民党。

就在任弼时刚和接头人对上眼色时,他突然发觉身旁有一些行动鬼祟之人,原本任弼时想要终止接头,可前来抓捕他们的敌人也看穿了他的行迹,从人群中冲出来,将在场的同志全部逮捕。

幸好任弼时做了两手准备,在面临审讯时,他操着一口外地口音,坚称自己只是到贵的办事的商人,得空出来游玩,根本不是什么共产党,也不认识什么共产党。

任弼时装得非常好,连自己的家庭地址,家里有什么人,做什么生意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口供几乎是没有破绽。

但抓他的人可没那么容易糊弄,好不容易抓到这么一条大鱼,不丢掉半条命,这些人是不会轻易放掉他的。

接下来,等待任弼时的就是各种各样残忍酷刑,之前就有很多党内成员都因为经受不住酷刑,招了供。

但即使是招了供,那些人也没能落得一个好下场。

这一点任弼时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不管什么酷刑,他都咬牙坚持着,反正都是个死,那还不如死得有价值一点。

直到他被折磨得差点昏死过去,敌人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庆幸的是,与他一起被捕的同志也没有透露任何线索,后来任弼时回忆这段时光时也颇为感慨,若当时被捕的几个同志,有任何一个人意志不坚定,那他们就全完了。

当时安徽的敌人没有在他们身上审问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决定将他们带到安庆,由上面的人来处理。

也就是这个决定,让任弼时获得了生机。

在去安庆的船上,任弼时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人,于是他提高嗓门儿与押解的国民党官兵争辩,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中,巧妙自然地说出了自己家的地址,以及自己将要被押解去的地方。

就这样,党中央得知了任弼时遇到的困难,立刻着手开始实施营救。

但营救计划需要时间筹划,在此之前,任弼时在劳动中吃了不少的苦头,被关押了整整三个月,国民党的确从他身上得不到有用线索,才将他的案子转至法院审理。

在法庭上,任弼时的妻子为他找来了证人,长沙商店一老板,为其做证,称他是去安徽收账的,不是什么共产党。

法院信了这个说法,当庭将任弼时释放。

就这样,任弼时艰难地躲过了一劫,虽然最后脱险了,但任弼时在牢狱中吃了不少苦头,身体被伤及根本,落了不少的病根儿。

当时家里人都劝他多休息休息,避避风头,但任弼时根本放不下手中的工作,尤其是在牢狱中,他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恶魔后,更加坚定了革命的想法。

再次被捕

1929年11月,时隔一年,任弼时再次被捕入狱。

幸运的是,这次抓他的人是上海租界的英国人,他们不知道任弼时在一年前还有过被捕的经历。

所以这一次任弼时换了个身份,装作是来上海找工作的。

那个年代的人可不太喜欢讲道理,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先来一套酷刑试试,扛得住就是清白的,扛不住就招供。

当时任弼时的身体还没有从上一次酷刑中完全恢复过来,可他还是硬生生地挺过了英国人的电刑。

好在周总理及时得知了任弼时被捕的消息,亲自指挥营救,托人花了重金买通负责任弼时案子的警长,才及时拦住他们,没有将任弼时的案子交给国民党审理。

若当时交给了国民党,任弼时恐怕就命不久矣。

后来在党中央的斡旋下,任弼时又被转到了法庭,只要上了法庭,一切都好办了,到时候任弼时是什么身份,一切都是可以打造的。

最后,律师为任弼时坐实了“清白”的身份,法庭判仅其40天的监禁,就将其释放。

这一次虽然有惊无险,但任弼时的身体也是大不如从前了,党中央考虑到他已经多次在敌人面前露面,不再适合隐蔽工作,又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于是为其调了岗位,留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

当时任弼时才刚满30岁,但整个人看上去竟像个50岁的人,后来他常常给身边的人开玩笑,说自己恐怕命不久矣,所以得抓紧工作,能多为革命做点贡献,自己就多赚一点。

任弼时想用一副乐观的心态去影响身边的人,不想让他们为自己担心,但他越是如此不在意自己的身体,家里人就更担心。

长征开始时,任弼时身患恶疾,原本已经不适合奔波劳苦,可他还是坚持跟随大部队前进,哪怕是躺在担架上,他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战况。

后来成功到达延安,任弼时又积极参与到中央所有重要决策,毛主席不止一次地跟身边人提及,任弼时的身体不好,应该多休息,不是重要的事情,不要打扰他。

可革命哪有轻重,在任弼时心里,只要关乎革命的事,都是大事。

那时候身边的同志都称任弼时为“老妈妈”,因为他就像一个陀螺,永远都在不停地转,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不管什么事情交到他的手上,他都可以完成得妥妥帖帖。

很多时候,任弼时自己也分不清楚,到底是革命需要他,还是他需要革命。

他革命了十几年,这项工作早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他不敢想象,有一天革命胜利了,他还能做点什么,说不定那股坚持下去的韧劲儿就没了,人也不行了。

倒在岗位上

常年的超负荷工作,让任弼时的身体早已经到了不能承受的极限。

党中央对他的身体也是格外关注,时不时就派人来劝说任弼时,好好休息,进入北平后,中央决定送任弼时去莫斯科治病,这对任弼时的家人来说,是个好消息,对党是千恩万谢。

但任弼时得知消息后却急得说不出话,他革命了一辈子,眼看革命就要胜利了,他却要在这个时候离开,他说什么也不同意。

一时间,任弼时和所有人都站在对立面,这恐怕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不服从党中央的安排。

当时周总理等领导轮番来劝他,希望他服从安排,毕竟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任弼时想想也对,于是退了一步,去了莫斯科,但他此行却不单纯是为了治病,还为了探查苏联对朝鲜的态度。

次年5月,任弼时返回中国,原本按照医生的意思,他已经不适合再工作了,但任弼时可不是个喜欢遵遗嘱的人,他一想到警长的朝鲜局势,就始终无法躺在病床上好好休息。

最后实在劝不住,中央只好退一步,要求他可以参与工作,但每天工作必须有节制,不能超过4个小时,顺便还交代任弼时手下的小同志,要严格监督执行。

任弼时一听,连连点头答应,可领导一走他就露出了原形,什么工作四小时,什么按时吃药,他只按照自己的规定来。

事实上倒也不是任弼时不遵遗嘱,实在是他当时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他非常清楚,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但手上的事情还很多,尤其是在最后关头,他不能掉链子。

那时候任弼时经常头疼,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始终都忍着不说,实在忍不了,就闭上眼睛自己揉揉,稍微缓解了又开始工作。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身体患有多种疾病,任何一个意外都能要了他的命,可他依旧不听劝阻,坚持工作。

彼时朝鲜战场情况十分危急,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不想看到好不容易得来的胜利毁于一旦,所以他更要争分夺秒。

1950年10月26日晚,任弼时熬夜研究朝鲜局势,因为着急上火突发脑溢血倒下了。

医护人员对其实施急救,但这次,任弼时没能再醒过来。

毛主席听闻此噩耗悲痛至极,他才46岁,这么年轻,是党中央五大书记当中,年纪最小的。

悲伤之后,毛主席决定,要以最高殡葬规格来安葬这位老战友。

送别任弼时那天,举国上下,170多位领导人和昔日战友纷纷前来吊唁,许多北平的市民和学生也自发组织前来吊唁。

早在一年前,周总理还和任弼时等人商议,为了好好安葬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要在北京西郊建立一个革命公墓,也就是后来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可那时候周总理也没有想到,这座公墓埋葬的第一位烈士,竟然会是任弼时。

在追悼会上,邓小平致悼词,他拿着稿子,看着上面的字,却始终看不清,更是张不开嘴,好几分钟都说不出话,邓公戎马一生,哪怕是面对最强悍的敌人,也不曾流过一滴泪,不曾感到过恐惧,可那一刻,他却要强忍泪水,驱走心中的恐惧,革命胜利了,可他们这代人也逐渐老了,今后还不知道要面临多少这样的场景,这难道不可怕吗?

事实上,任弼时的去世,让很多党中央领导人都意难平,因为他太辛苦了,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就投入到革命事业,一直到曙光来临,大家一起期盼了大半辈子,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他却没了,这怎么能不叫人神伤。

0 阅读:2